2013-04-28 09:4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京台访古

——探寻浦城两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浦城,你会听到此间主人自豪地历数家珍,他们肯定会提到一句话:“地上文物看泉州,地下文物看浦城。”这是考古界行内之言,以形容泉州的地上文物众多,而浦城则多藏于地下。行内专家所言必有实据以支撑,于是你一定会听到此间的两个“十大”:一个是猫耳山商代古窑群遗址,该窑群遗址的发现被评选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另一个是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遗址,名列隔年的“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十大年度考古新发现评选具有权威性,是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所主办,1990年创办,每年一评,连续举办至今,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已经成为备受业内外关注的知名品牌,浦城县的考古发现接连入选全国年度十大,其重要由此可见。

我从事文学工作,一向对考古及其发现怀有敬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古城西安求学,学校建设新图书馆,校园挖出一个大坑,同班有位同学独具雅好,总是忍饥受饿守在工地边,观察铲车抓斗是否从地里抓出什么物件,其情状令我至今难忘。数年之前浦城考古两次进入全国十大新发现,影响相当广泛,我得知消息,很觉兴趣,可惜一直未曾靠近。直到今年金秋,借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省作协组织的“走进浦城”采风之便,我才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两大发现。

说来有趣,寻访浦城考古却是从欣赏模型开始。那一天采风团一行前往仙阳镇参观,看西山先生故居,也就是真德秀纪念馆。真德秀是宋代名儒,其西山旧宅现辟为纪念馆,馆中展品多与真氏直接相关,却有两项展品别有不同:猫耳山商代古窑群遗址和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遗址模型,列于纪念馆天井的两侧位置。其中窑群横排三座,分别是圆形、椭圆形和长条形的龙窑模型,根据主人介绍,如此排列展出是为了直观,实地发掘时,三种窑是叠加的,圆窑在下,椭圆窑在中,而龙窑居上,表现出年代演进与传承。我们虽非考古专业人士,不懂门道却也多有感触,特别龙窑后部的烟囱,破损却依然挺立,颇让人称奇。管九村土墩墓模型则再现一片鹅卵石铺垫的墓底,底基上摆着一支青铜剑。导游介绍此剑号称福建第一,我试着拾起一握,很轻,可能是木质,仿得惟妙惟肖。真品在哪里呢?现藏于福建省博物院。

那时我忽然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支烟囱和这把剑,以何列为十大?恰主人提供有相关材料,匆匆浏览,略略知道一点:原来猫耳山古窑群遗址所发现的商代窑炉6座,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早期窑炉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其火膛、分焰柱、窑室、烟囱等基本保存,且分布密集,窑炉形式多样,极为难得。其中长条形窑炉估算其可一次烧成近百件陶器,窑尾设有烟囱,属平焰窑,具备龙窑的一些基本要素,可视为早期龙窑,是迄今为止所知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龙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有大量夏商时期的黑衣陶器,尤其是闽浙赣地区数量最为集中。猫耳山商代古窑群遗址是首次发现的以生产黑衣陶器为主的窑群。它的发现,为研究黑衣陶类型的年代、分期、产地、窑炉构造、装烧工艺等学术问题提供了珍贵实物依据。学术界传统上认为圆窑系统为北方技术传统,龙窑系统才是南方的技术传统,而猫耳山商代古窑群遗址发现有圆形、椭圆形、龙窑三种窑炉并存,证明南方商代窑炉多种多样,已经发展出了自身独立的窑业系统。特别是独立地发展出烧成温度更高、容量更大、技术更先进的龙窑,这种技术传统是对中国窑业技术的重大贡献。因此猫耳山商代古窑群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南方早期窑业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资料。猫耳山发掘的三种类型窑炉叠压,说明其间存在着传承、发展、演变的关系。该窑群遗址在我国是首次发现,为研究中国陶瓷史和早期窑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龙窑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遗址发现有何特殊价值?我国先秦土墩墓被认为是吴越文化的特征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浙江、苏南、皖南、江西,以往从未在福建发现过,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遗址的考古发掘填补了空白,且年代比以前发现的那些还要早。管九村共发现土墩墓30多座,出土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铜器、玉器等共200多件,其出土的青铜器和原始的瓷器表明是南方百越族一支的贵族墓地。出土器物中青铜器72件,器形有剑、戈、矛、箭镞、刮刀、锛、尊、盘、杯等,是福建一次性出土青铜器最多的考古发现,其中10件造型精美的越式青铜剑在全国首屈一指。这些青铜器,特别是兵器的形制对先秦时期越族青铜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先秦时期社会历史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墓葬中出土了一大批相对完整的黑衣陶、原始青瓷器、印纹硬陶器组合,也是福建省一次性发现数量最多的器物组群。夏商时期随葬品以黑衣陶为主的土墩墓对南方土墩墓起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填补了这一个领域的空白。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遗址以平地掩埋发展至浅坑并向深坑过渡,其演进脉络对研究土墩墓的发展演变有着重要意义。这批墓葬年代跨度从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碳14测年在距今4500—2500年间,其中的西周至春秋的墓葬居多,填补了福建考古学时代序列中夏商周时期的缺环,学术意义极为重要。

上述资料引自专家之说,读来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我还希望能有更多感性了解,因此向主人提出前往旧地一游。县文联初学敏副主席、博物馆馆长谢云憾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黄金清三位同志热心相助,领着我专程前往,三位同志都是亲历者与见证人,或曾亲自参与过当年发掘,或曾多次到访过现场。上车时随口一问,方向还是仙阳,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真德秀纪念馆里摆有两大模型,原来两大发现地猫儿弄山与管九村都在真氏故乡仙阳。仙阳号称入闽第一镇,仅以此论名不虚传。

我们去了土墩墓发掘地,旧日现场已经绿草满坡,再没有当年工地场景。谢云憾解释,此间探坑发掘过后均已回填,只留下个别坑址隐藏山林。我一听顿来兴趣,不见旧坑不罢休。我们顺着小路穿过田野,越过涵洞和水沟,拽着细竹攀上一面山坡。一路荒野,却有一道铁丝隔离网立于路侧,随小路延绵。这道隔离网属于山野中的现代景致,是一条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该路在土墩墓现场近侧穿过,名为京台高速,从北京到台北,福建境内人们多以浦南高速称之,即从浦城到南平。

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却是两大发现的重要契机:当年为了配合道路建设,考古人员沿着高速公路经过的乡镇进行文物普查,猫耳山商代古窑群遗址因之发现。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遗址也在高速公路近侧,其发现、发掘同样与之密切相关。此刻当我们抓着细竹枝顺着隔离网攀上山坡时,高速公路已经建成,车辆飞驰,匆匆旅者中,很少有谁知道正在途经一个曾震惊一时的考古发掘现场。

我们到了草木掩蔽的土坑边,它看上去并不显得特别稀罕,坑周边丛生杂草,考古队挖出的层层土阶仍然清晰可辨,无言地述说历经的岁月风霜。谢云憾告诉我一个故事:当时传闻一位钩机手在公路现场施工时挖出若干古青铜器物,考古人员寻访而至,当事者矢口否认。考古人员锲而不舍,多方动员,最终从该工人远在闽西的家中追回三件出土青铜器,都是重要文物。我在土坑边用手机拍下周边场景,遥想这片山岭旧日的发掘情形,想象这一带30余座墓坑中难得一现的200余件远古文物和“福建第一剑”,伴着耳边呼啸而去的车辆行驶声响,恍然间似乎梦回当年。

猫耳山与管九村相距不太远,在今日镇区一侧。这里的惊世发现曾经名噪一时,如今已经归于平静。随行朋友找来本地一位文化协管员,他叫全荣章,是一位伤残退伍军人,当年考古队在这里发掘时就住在他的家中。全荣章领着我们走过一条土路,穿过京台高速公路的一个地下通道,来到紧挨公路的一个山坳。山坳一侧是车辆呼呼来去的高速公路,另一侧是平缓的阶梯农地,秋日斜阳下,一片竽园绿叶丛丛,生机盎然。谢云憾指着田园另一侧山坡说,猫耳山商代古窑群遗址发掘现场就在那里。我看到那里一片葱绿,茂盛植被中,隐隐约约有一排旧日竹棚坍塌于草木丛间。这是当日搭建的工棚,历经岁月和风雨,它已经毁弃,它覆盖下的挖掘现场已经与周边山坡无异,远古龙窑的烟囱,隐藏于龙窑之下的椭圆窑与圆窑都已经不见踪迹。它们去了哪里?重归于地。当年它们被挖掘发现,考古人员做了科学研究,清理带走其中器物,而后将探坑及古窑重新回填掩埋,这是对地下古代遗迹的一种保护。

这片窑址发掘留下了许多故事。有资料描述,当年考古人员在高速公路沿线做文物普查时,发现这里地表暴露着大量的几何形印纹硬陶残片,几乎俯拾即是。后来考古队进驻,开展大面积钻探发掘,进入尾声准备撤离转点之际,有一位考古队负责人像往常一样从工地收工返回住所,途经半山腰时,在一处断面上又发现一米多厚的文化层堆积,他随即召集考古队员前来观察,商讨是撤离还是再进行发掘?最后决定挖一条探沟试一试。就是这一条小小探沟引出了惊人发现,在距地表1.5米的地层里,发现了窑壁、火膛、烟囱和大量的黑衣硬陶残片,后经扩方共发现依次叠压的窑炉6座,其中长条形龙窑一座。这一重大发现最终导致这一段高速公路改线,多花了数百万元,绕开古窑址,使山坡下的回填探坑,以及惊世一现而后重归沉睡的古窑得以保留。考古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留有许多事迹以及笑谈。全荣章告诉我,当年曾有一辆公路挖掘机在古窑址处施工,考古工作者前去制止,一位发掘现场负责人爬上挖掘机,站在抓斗里喊叫,死不下来,迫使挖掘机停下作业,直到双方交涉清楚。当事者绘声绘色说起旧事,我们听来皆笑。那一幕已经远去,却有传说和纪念始终留在这里,伴着这条路,以及路旁的田园与地下的古窑。

站在车辆飞驰的京台高速公路近旁,面对一个考古发掘遗址,二者间的对比与联系令我颇多感慨。浦城的两大考古发现都在京台路边,都与这条现代交通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两大发现除了填补考古内容的缺环,更以发掘出的大量精美文物展现出我们的祖先在远古创造的辉煌。而高速公路的兴建和使用则表现着古老浦城今日的勃勃生机,助推着这座闽北历史名城的现代大发展,预示着浦城明日的辉煌。

如果你跟我一样曾经在京台高速公路的这个地段穿行,以往它对你只是一段旅途。当你知道这里的两大考古发现之后,相信这段旅途对你会多出一重意味,让你心驰神往,感知此间的以往与未来,领悟传承与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