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 15:1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田 朴

文化与交通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但今天的“行”,已经不仅仅指步行,而是涵盖交通的方方面面。


现代交通,快捷是其突出的长处,安全是它主要的隐患。笔者记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某家刊物,曾发表过一篇反对引进汽车的文章,主要理由是汽车开得太快太猛,对乘车者与行人都很危险,还不如坐轿子既派头又稳当。今天看来,这种极端保守的观点当然可笑,但开汽车有时会闯祸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交通事故不只是因汽车而造成,还有火车、飞机、轮船,等等,也时有发生。可见,利与弊交织在一起的现代交通,如何趋利避害,使其能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给人民带来福祉,是个重要课题。圆满解决它,需要包括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在内的各种因素。然而依笔者管见,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则是极为关键的一着。


所谓文化,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无处不在,可大可小。从大的方面说,知识、信仰、行为、语言、价值观以及一系列规范或准则都属于文化;从小处看,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质与修养。而说到底,文化是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以及如何对待所处环境的一种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这些年,中国的交通事业发展很快,初步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令全世界为之瞩目。但是不容否认,交通隐患也增加了,尤其是陆上交通,让人忧心。一出事故,往往就造成人员的伤亡。可谓车祸猛于虎。2011年7月23日在温州发生的动车追尾事件,40人死亡、192人受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至于汽车撞人的事故更是累见不鲜。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超过汶川大地震蒙难的人数。交通事故的多发、常发,究其原因,不能不说到全民交通文化的缺失。


交通文化最重要的内容是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定车速,设红绿灯,画斑马线,靠右边走,都是确保交通安全的规矩,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事故就难于避免。人们看到,几乎每一次车祸,都是因为人的违章所造成。比如,一些驾驶员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或酒后开车,或超速开车,或超载开车,制造了不应该有的悲剧。还有少数行路者或驾驶非机动车的人,不遵守交通规矩,导致事故的发生。我看到网上有句话,“安全是安全者的通行证,违章是违章者的墓志铭”。虽然它改自诗人北岛的名言,但值得记取。


交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礼让。所谓“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即是“让”的表现,它可以化危险为安全。反之,如果互相抢道,你挤我占,尤其是对斑马线上的路人不尊重,就可能出现另一种结果。礼让在交通上关乎人的生命安全,应特别重视。遗憾的是,人们常看到的却非“让”而是“抢”,即宁抢一步,不让半分。这种现象,轻者造成不应该有的交通堵塞,重者则发生伤亡事故。据说有些从海外来的人表示,到了中国大陆,绝对不敢自己开车,因为路面太乱,看了很可怕。笔者以为,此乃实话实说,并非危言耸听。


交通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管理。“管理”,即负责某项工作,使其顺利进行。交通管理的任务就是保障安全。然而有些交通管理者却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甚至玩忽职守。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上的失责。据调查报告指出,这是“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处理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种种事实说明,缺乏文化的交通,再先进的车辆,再宽敞的道路,也确保不了安全。加强全民交通文化的教育,是从根本上改善交通安全状况的主要措施。但这种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更不能刮风搞形式主义,应该常抓不懈,落到实处。即不仅驾驶人员要做到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礼让,工作人员要做到忠于职责,严格管理,广大群众也应该处处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实现路路畅通,人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