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 11:0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欧孟秋

 

扶掖后辈见真情

——记诗人、书法家陈祥耀教授

欧孟秋

 

陈耀祥2.jpg

陈祥耀先生

 

陈祥耀教授无疑是当今福建诗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集学者、诗人、书法家于一身。唯美的人格,深湛的学养,独特的艺术,永远是我们后辈心中的典范。于此,我总会想起那古老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来。

中国文化讲的是“人学”,诗品出于人品,观其书,亦可知其人。陈祥老在人品的修炼和艺术的锻造中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性、气质和才情。

陈祥耀先生早年有过亲近弘一大师的珍贵经历。他的文化价值系统应是儒教居于主体地位。以道自任的传统精神在他身上有鲜明的表现。读他的论著、诗词乃至书法作品,都有一种对社会的深厚关怀。“君子忧道不忧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修养。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陈祥老的学生,香港企业家施学概伯天先生创意主编《回归诗词百首》的大型纪念冊。陈祥老出于对这一政治事件和文化创意的深度关切,函请他的老师、诗词界泰斗人物钱仲联先生出面征集海内外名家题咏,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奉献了中华文化无比珍贵的礼物。

香港回归20年后,陈祥耀先生为《新编》诗词集题签。他感慨地写下一首七绝:

回归集庆廿年前,三代师生共纂编。

今日香江鸣盛事,钱公椽笔痛宾天。

他在难忘的回忆中缅怀自己的老师。这一年祥老96岁。

我油然想起陈祥老93岁时在福州协和医院住院部,我们近乎两个时辰的对话。那天窗外寒风苦雨,窗内一片温馨。陈祥老言谈中国际视野、时代意识、艺术品评、诗坛隐忧等等,真让我想象不到面对的竟是一位被判为生命晚期的患者。然而,我也从他的生命活力中预期到他依然任重而道远。果然,98岁时还应邀在福建师大文学院作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无数师生投以尊崇的目光。至今,他还在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出谋献策。

所以,我深深感受到如同钱仲联、陈祥耀先生这样前辈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从来不是虚言高调,而是自然情感下的务实行为。

我无缘作为陈祥老的门生。幸运的是,我为省诗词学会服务的约三十年间,不时得到先生的教诲、勉励和促动。

陈先生在余险峰书家与我合作的《书痕心影》首集作序时写道:

“(孟秋)勤治美学理论与传统诗词,皆有著撰,亦多才多艺人也。”

这令我喜愧并集,从而增添了我学艺上进的动力。

陈耀祥1.jpg

陈祥耀《喆盦文存》封面

 

当年,著名铁观音茶业集团赞助省诗词学会赴泉州和安溪的釆风活动,得到陈祥耀先生的全程指导,他悉心审读每位釆风团成员的诗作。我呈送的五律《凤山品茗》得到先生的认可。攀谈时,他更具体地指明我可以走“幽秀”的创作路子。当我重读他参与编选的一部《清诗》时,清初诗人施闰章的“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这般格调的诗句呼应着我的审美情趣。溯源而上,我钟情于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孟浩然的“夕阳连雨足,空翠落亭阴”,韦应物的“欢笑情如旧, 萧疏鬓已斑”,刘长卿的“过雨看松色, 随山到水源”。陈祥老听后非常高兴,鼓励我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提升。

他为我的《菊潭吟草》五律长卷作跋时写道:

“孟秋为福强书所作五律成帙。余昔评其此体诗云:力求幽秀,以避时下习见语,可谓善于用长取专矣。不懈而及,于古则可先攀王孟韦刘之境界,再窥李杜之堂奥,又何贾姚四灵之足限耶。今取之以为跋。”

他又在为《书痕心影》(三)赐序时,勉励有加:

 “余前赏其五律,今则七言律绝与五律并驾矣。昔余赏其善于取境炼句而擅幽秀之美,今则锻炼而多入于浑成,幽秀而多入于幽远,并兼臻于圆洽矣。昔余赏其善于写景与抒情,今则情景中亦见蕴藉之议论矣。盖所谓浑成者一气贯注,机势天然。所谓幽远者不徒境幽而情亦深悠味永,所谓圆洽者,不徒有突出之佳句,而篇章结构亦能竟体圆满工整。斯皆才思与功力并到之征也。余前引韩退之之送孟东野序不懈而及于古之言,以相期勉,今先生继承创新骎骎乎及古而远于时俗矣,又何其难能而可贵也。”

我体味到先生的殷切期盼,感受到先生的扶掖之情,从而激发我暮年继续努力。

陈祥老佛缘深厚,近读他为福州怡山西禅寺署签的《千年长庆》,并有一诗一联。《忆西禅长庆寺旧游》:

半为民用初游地,兴复辉煌旧梵宫。

六十馀年犹短梦,百千妄念愧真空。

藏龙法版经香在,飞凤灵山脉气通。

慰得同心关宋荔,依然老干挺高丛。

一个甲子逝去,沧桑悄然巨变,灵源依旧生生不息。

长垂正法西禅胤,庆照慈航左海灯。

精切而庄严。我自愧无以报答先生的垂青之恩,谨以此文喜迎先生之人瑞之祥。虔诵先生寿比南山。

陈耀祥3.jpg

陈祥耀书欧孟秋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