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11:1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忠杰 张森文

 

走进顺天学政张鸣骏进士第

陈忠杰 张森文

 

张鸣骏,字赓阳,出生于福建长泰县钦化里京元(今长泰县武安镇京元村),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人,明崇祯十三年入京(1640年)中进士。不久,在京城担任户部主事,由于明王朝摇摇欲坠年代,无法施展才华抱负。清入关后,归顺了清朝。

清顺治元年(1644年),张鸣骏被任命为宣大(宣府、大同的合称)巡按御史。当时,蒋家峪二百多信众聚集办法会,当地官员王守志污蔑他们企图造反,上报朝廷要求处死信众,成为清初大案。张鸣骏接案后,稽查其事,又连夜起草奏疏说明事实真相。皇帝下旨将王守志处死,挽救了蒋家峪二百多信众的生命。百姓感恩戴德,上表称颂,皇帝为此曾题“巡狄”匾赐给张鸣骏,以示表彰。

顺治二年(1645年),张鸣骏在京考中脱颖而出,又经顺治帝严格的品行才艺面试后,被任命为第二任顺天学政,官居三品,主管顺天(今北京)教育与科举。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再任顺天学政。

张鸣骏是一位谏臣。每每上书言事,正直敢言,却触怒天颜,受到惩处。“顺治四年,降顺天督学张鸣骏二级,调外用。”“顺治九年,复补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张鸣骏、原官。”虽然蒙受冤屈,但留下了博学多才、正直敢言,廉洁清正,执法如山的形象与政声。

张鸣骏有强烈回乡安居之愿望。于是,他选择酷似故乡的龙溪南乡西兴宫小码头作为栖隐之地。据《长泰县志·乾隆庚午版》记载:“张鸣骏,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后移籍龙溪。”也就是说,张鸣骏在龙溪西清安居了,并把定居地西清(今陈巷镇美彭村),自称“西清张氏”,后人故将西清改名“西张”。这是张鸣骏乡土情结。

张鸣骏归隐西张时期,正是清初动荡与变革时期。其住宅建筑不与达官贵人的府第相攀比,显得较保守,少华丽。但是,整座府第注重“风水”,人称“张鸣骏进士第”。坐北朝南,背环九龙江,又有程溪绕村而过,九龙江和程溪水两水合抱, 符合“门前若有玉带水,高官必定容易起;出人代代读书声,荣显富贵耀门闾”之寓意。它与漳州府所在地隔溪相望,交通方便。府第前人工开凿一个约1190平方米蓄水池,活泉涌水,满足了“四水归堂,财源滚滚而来”的聚财心理。其实,他讲究的是观景、取水、洗涤和排污等实际价值。府第规模宏大,共有厅房45间,总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两进单开间抱有两小门,蓄水池前有片宽阔的石埕。左右后方建有同字形护厝。左护厝建筑面积760.5平方米、右护厝547.5平方米、后护厝515.2平方米,外观宏大,拱围谨密,不失闽南大厝之风范。

2000年,“张鸣骏进士第”主体建筑重修,依次修建门亭、前堂、中深井、后正堂。堂上悬有“文魁”、“进士”、“巡按御史”、“顺天学政”、“巡狄”等匾额,以及张鸣骏画像。昔时,府第前还立有一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碑刻,显示威严地位,可惜后毁。

“张鸣骏进士第”,不仅给漳州南乡的颜厝镇上洋村西张社留下一处胜迹,也给人提供缅怀张鸣骏为官为人磊落一生之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