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上的大观园
汪 兰
来自闽北大山的我,对山情有独钟。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令我动情。少女时代,曾梦想当园艺师,却未能如愿。此后,只要见到碧绿的菜畦、开花的果园和金色的稻草垛,我就忍不住驻足流连。每到外地旅游,我总要先找有花有草有树的地方钻进去。在广州的华南植物园,在泰国的热带雨林,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儿,在绿海深处游泳。
此次赴东山采风,向往久矣。作为全省第二大岛、全国著名渔港的它,想必是一支渔歌,有海风阵阵、海浪声声为它伴奏,空气中满是咸湿的鱼腥味……但出人意料,从西铜大道进入城关,却见这里的马路双向六车道,和省城一样宽,两旁的行道树,又是我在福州从未见过的一种高大乔木,齐刷刷,直挺挺,威武得很。听人说是棚架子树,从台湾引进,每株树苗上万元。心想,东山人真是太阔气了。
县里为采风团提供了各种选题,我发现有个“沙生植物园”,正中下怀,立即就主动报名。有趣的是,我一进“沙生植物园”,就看见眼前也有一排棚架子树,我一见如故,立即喊出它的名字。这时,主人迎上前介绍说,它抗风,耐沙,速生,因为材质可制黑板,所以在台湾又叫黑板树,位居台湾十大行道树之首,还是台中的市树呢!
眼前的这座植物园,坐落在东山岛南端陈城镇的白埕村,占地约200亩。我细看它门口所挂的牌子,全称为“滨海沙生植物园”,居然还是福建省科技厅授予的。大牌子旁边还挂有14个小牌子:“福建省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单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台湾良种实验园”、“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心想,这么多“科技”、“实验”,想必园主人是从事农业研究的专家教授了。然而,什么都不是,主人自报家门,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农,叫林财平,这园子是他和他的三个儿子集资办起来的,已经有十个年头了。
说话间,我突然发现这园子的围墙与众不同,它居然是由许许多多旧石臼垒砌起来的,在朴拙中显得古意盎然。据说,主人有收藏古物的癖好,这些石臼有些是乡亲们免费送来的,有些是从东山全岛及临近的漳浦、诏安等地用很便宜的价钱收购来的,共有两万多个,用来砌墙正好。我想,光凭这一点,就知道园主人这一家脑子特别灵,点子特别多,既有经济头脑,又有艺术眼光,怪不得各级政府要把引进、培育、推广沙生植物新品种、促进全岛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实验任务交给他们。
走进植物园,仿佛走进现代农业大观园。这里,有防沙固沙植物区、珍稀果树品种区、珍稀花卉品种区、引种繁育实验区、淡水立体养殖示范区,还有芦笋组培馆等十个功能分区。来自世界五大洲的100多种沙生植物,全都在这里落地生根,抽枝拔芽,开花结果。举目四望,高高低低的树,层层叠叠的绿,大大小小的果,团团簇簇的花,浓浓淡淡的香,真叫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从前,这里几乎被一片白茫茫的荒沙所掩埋。后来,在谷文昌老书记的带领下,全县人民固沙造林,在海滨种起了一层层木麻黄林带,挡住了海风海沙的入侵,这里才逐渐开垦成农地。木麻黄,原名澳大利亚金合欢,当年,是从广东电白县引进的。作为环岛的绿色长城,它为东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立下了头功,功不可没。如今,跟随木麻黄走进东山岛的防沙固沙树木品种就更多了,光这园中,就有美国的湿地松、日本的银桦、西班牙的香花槐、澳大利亚的小叶南洋杉以及来自中国各地的樟树、木棉树和前文所说的黑板树……
怎么,还有红柳?这不是大西北瀚海大漠上最坚强、最美丽、最富有诗意的红柳吗!它抗风沙,耐盐碱,既坚挺,又柔韧,每年夏秋季节,还要绽开火焰般的色彩,清代大才子纪晓岚谪居新疆时,曾赋诗赞曰:“依依红柳满滩沙,颜色何曾似绛霞。”它怎么也万里迢迢来到这里?原来,是县里的科技人员前几年把它作为抗沙固沙、改良东山生态的先锋树种,特意从新疆引进的。当时,共引来红柳的4个品种、20多枝扦插苗,现已繁育成功3000多株,种植面积达40多亩。如今,他们还大胆进行一种试验,想在红柳身上寄生名贵的中药材肉苁蓉呢!
令人难忘的是,对本岛濒临灭绝的原生态沙生植物,这里也像对待老祖宗一样把它们供奉起来。那是一种名叫露兜的灌木,别名林投,因其果实类似菠萝,又名野波萝。它是东山最早一代的抗风树种,后被木麻黄所淘汰。为了让东山人的后代认识本岛还曾有过这一老树种,园里特地为它树起了一个大牌子。没想到,经一些前来考察的专家指点,它全身都是宝,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其树形,如秀发飘飘的新潮女郞,可制作盆栽观赏;其树叶,柔韧扁长,芳香独具,可提炼成大米增香剂,也可编织成精美的手工艺品,如草席、帽子、手提包及睡房拖鞋等,供旅游点出售;其树根,可治感冒发烧、眼热头疼;其果实,可补脾胃、固元气、驱暑热、解酒毒、降血糖……主人说,其果实泡酒后对治疗肩周炎有奇效,他已治好了几十人。由此可见,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永无止境,要做到物尽其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这时,海风卷来一阵急雨,园子里一片空蒙。我们躲进珍稀果树品种园。有许多果树为我们撑开绿色的巨伞,雨点打在伞面上,滴答作响,让人游兴倍增。就在这雨情诗意中,我见到了许多尊贵的外宾:南非的神秘果、墨西哥的红龙果、古巴的牛心果、缅甸的柚子、印度的柠檬、菠萝蜜……还有从泰国引进的芒果——不是普通的芒果,而是四季芒果;从广东引进的龙眼——不是普通的龙眼,而是四季蜜龙眼,不但甜如蜜,还能季季采摘,季季上市,是龙眼家族中最新的品种,它喜欢在土质比较疏松的沙质土壤上生长,因此,这里就成为它的第二故乡了。
东山与台湾隔海相望,台湾的水果来这里,就像女儿回娘家、走亲戚一般,亲亲热热。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引种自屏东的黑珍珠莲雾。莲雾是台湾的新兴水果,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叫黑珍珠,它色、香、味、形俱佳,四季结果,营养价值与苹果相似,但口感远远胜过苹果。特别在春夏干燥炎热季节,作为清凉解渴的果品,大受欢迎。前些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大陆时,还把它当做见面礼,送给胡锦涛主席呢!
东山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最著名的渔港,一年四季鱼虾海鲜源源不断,凡游客上岛,必为此大快朵颐。但过去却因风沙肆虐,难得吃到新鲜蔬菜。后来,县里从荷兰引进适合在沙壤上种植的芦笋,大获成功,并一度成为县里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这里,也有专为芦笋建起的组培室。正好雨过天晴,骄阳当空,我们就钻进开有冷气的组培室,以享受片刻的清凉。据介绍,芦笋虽好,但直接从荷兰进口,价格昂贵,每粒种子贵达1.8元。现在,采用克隆技术,即用最好的芦笋尖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可生产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植株,产量高,抗病力强,繁殖速度快,且每株售价才5角钱,大大推动了全县芦笋生产的技术进步。如今,光是白埕村,就有十几户农家靠种植芦笋发家致富。除了芦笋,全园通过繁育、筛选并推广到农户种植的优新品种已达30多种,因此,这里不仅成为良种的摇篮、花果的乐园,也是全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站,海岛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在园里的绿荫深处,还有一间大教室,免费提供给全县中小学生来这里上课,讲授科普知识。有趣的是,这间大教室四面透风四面见绿,里头的课桌椅全是主人搜集来的另一类古物:大大小小的旧石磨。在古老的石磨上让孩子们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这,也许是全中国最奇特最富有创意的教室了。
主人的收藏爱好还不止于此。植物园内还有一座“园中园”,取名为“闽台民俗文化园”,其间陈列来自海峡两岸的民间收藏品共240多种、12000多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都是林家父子历时几十年的心血结晶。本文限于篇幅,无法对此一一介绍,单说其中的贝壳展厅,光珍贵的世界四大名螺——万宝螺、唐冠螺、凤尾螺和鹦鹉螺,就有好几套,更不用说那长达6米的千年海柳,就更是举世罕见的了。
真的,不来东山岛,是你的遗憾;来了东山岛,若错过这家植物园,更遗憾。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