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 09:2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倪良端

 

张学良资助毛岸英兄弟赴苏

倪良端

张学良.jpg

张学良

董健吾2.webp.jpg

董健吾

 

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革命斗争,1930年10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就义于长沙。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前往上海避难。不久,毛岸龙病逝,毛岸英和毛岸青被牧师董健吾收养。为了保护和培养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子,董健吾与张学良商量,并得到张学良资助,让毛氏两兄弟进入苏联。1937年初,毛岸英、毛岸青开始了在莫斯科西郊莫尼诺尔第二国际儿童院的学习与生活。

董健吾,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时与宋子文是同窗好友,毕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牧师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1月,受宋庆龄委托,携国民党中央谋求与中国共产党和谈的密信前往陕北。由于大雪封山,道路阻塞,董健吾请求张学良帮助。张亲自驾车送董健吾到机场,并指派美国飞行员驾驶自己的座机将其送到延安。由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6年上半年,董健吾再受宋庆龄之托,护送美国记者斯诺和医生马海德前往陕北。完成护送任务的董健吾来到西安,拜会了张学良。张学良挽留他在西安盘桓数日。一天,张学良请董健吾吃饭,自己却吃得没滋没味。原来,张学良十分喜爱的一对明代花瓶,赵四小姐不慎打碎了一个,很是心疼。

董健吾向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作了汇报,征得同意后,买了一套宋代彩瓷送给张学良。张学良夫妇爱不释手,非付重金不可。董健吾坚持不受,张学良甚是感激。

董健吾即将回上海时,张学良设家宴饯行。席间,张学良问董健吾对他还有什么要求。“副座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愿足矣!”张学良点头称是,后又问:“有没有私人的要求?”董健吾见张学良如此诚恳,即说:“我有三个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如蒙照顾,望能送他们赴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劳。”张学良面露笑容,郑重地承诺:“照办。”

回到上海不久,一天早上,董健吾接到李杜(辽宁义县人,1936年参加冯雪峰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帮助张学良联系中共,194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电话,得悉张学良已到沪,约第二天上午在某咖啡馆见面,履行在西安许下的送三个孩子赴苏联学习的诺言,并恰谈其他相关事宜。

李杜曾是张学良的老部下,时住上海宝鸡路9弄3号。他虽身处繁华的大上海,却一直怀念白山黑水间苦难深重的父老兄弟姐妹。他多次派人潜回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一直要求前往苏联召集流落远东一带的旧部回东北继续抗日。张学良看望李杜,一是设法帮助李杜尽快赴苏联收拾旧部,二是请李杜把三个孩子带往苏联。李杜乐意接受张学良嘱托,带三个孩子前往苏联。

周恩来、邓颖超与毛岸英、毛岸青兄弟.webp.jpg

周恩来、邓颖超与毛岸英、毛岸青兄弟

董健吾认为送毛泽东的儿子出国是件大事,不能擅自决定,即向党组织报告。上海党组织请示党中央获得同意,即派刘仲华(董健吾的单线联系人)与董健吾一道,面见张学良,商量三个孩子赴苏事宜。

第二天一早,董健吾、刘仲华在上海西郊哥伦比亚路一家法国咖啡馆与张学良、李杜会晤。张学良说:“董先生,非常抱歉,我这次秘密来上海,不便约你光临寒舍!”说着,将目光转向李杜:“最近,李杜将军要去苏联一趟。说去考察,实际是去把撤退到苏联的抗日义勇军重新组织起来,带领回国。”张学良继续说:“借此机会,我想让李将军把你的三个孩子带到苏联。董先生和刘先生,你们看这么办是否妥当?”李杜接着说:“张先生托付之事,我一定尽责尽力!你们二位对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麻烦,要尽量为我想到、提出,我们亦可先作些预测和应付策划。”

对张学良的安排和李杜的表态,董健吾和刘仲华都表示同意。四个大人为三个孩子出国途中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对处置预案作了设计。接着,张学良诚恳地说:“三个孩子出国的费用,由我负责。”随即,他将10万法郎支票交给董健吾,要他尽快把孩子送到李杜家中,并为三个孩子出国做好准备。

几天后,董健吾租了部汽车,将毛岸英、毛岸青以及他的儿子董寿祺送到李杜家中。李杜在自住的丹麦式小洋楼里为三个孩子准备了一间卧室,放置了宽大的席梦思床,安排副官教孩子们如何吃西餐,教给他们途经和目的地国家的礼节……

上海党组织为更好地管护孩子,派在上海赤色工会工作的杨承芳随李杜出国,加强中共方面与张学良、李杜间的联系,承担管理孩子生活起居等方面琐事,也为了不过多干扰李杜的工作。

1936年7月初,化名王元华的李杜通过各种关系办妥出国手续,带着三个“儿子”登上法国邮轮康脱罗梭号赴苏联考察。一行9人——李杜和李杜的副官、秘书、翻译,张学良的部属师长赵毅,杨承芳和三个孩子。邮轮经香港、西贡、孟买、苏伊士运河、地中海,8月初抵法国马赛。旅途虽然艰辛,但孩子们都很高兴。

抵马赛后,他们即换乘火车去巴黎,在一家公寓住下后即到苏联驻法领事馆办理签证。谁知,签证遭拒。李杜多方了解得知,李杜等人的行动被日本情报人员侦知,日本向苏联政府提出抗议。当时国际形势紧张,苏联政府因不愿得罪日本,拒绝为李杜等签证。签不了证,李杜等只好滞留巴黎。历经数月,李杜等进退维艰。杨承芳趁此机会,组织三个孩子学习外语。后来,杨承芳找到中共在巴黎出版发行《救国时报》的编辑部,请他们设法通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毛泽东的两个儿子已经到巴黎数月,请苏联政府早日发出签证。不久,苏联驻法领事馆发来通知,同意毛岸英、毛岸青入境,不准董寿祺和李杜等人赴苏。这时,国内发生了西安事变,李杜等无心逗留国外,也没有必要去苏联境内收罗旧部,即与杨承芳等将毛岸英、毛岸青送交苏联驻法领事馆,并与自苏联来护送毛氏兄弟的康生交接,然后返回上海。

1937年初,康生护送毛岸英、毛岸青来到莫斯科。当年14岁的毛岸英取名塞尔盖伊,12岁的毛岸青取名亚力山大,开始了在苏联的生活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