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16:4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 铮


·纪念鸦片战争180周年暨

  林则徐诞辰235周年专题·

 

不忘禁烟使命的“请罪”折片释读

 

陈   铮


 

1840年7月19日(清道光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林则徐又一次奏报4至6月间,广东水陆继续破获鸦片烟案件、人犯及烟土烟膏数量。8月21日,道光帝却在奏折上朱批,责怪林则徐“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返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联也。[1]林则徐奉朱批,于9月24日上《自请从重治罪折》,并另呈附片谓:“每念一身之获咎犹小,而国体之攸关甚大,不敢不以见闻所及,敬为圣主陈之。[2]

重读这两件折片,透视林则徐向道光帝陈述的主要思想和真实情况,认罪而不认错。

 

一、反思查办鸦片的三大事件


林则徐反思执行禁烟过程收缴鸦片、销毁烟土和停止英商贸易事件的政策举措,是否有办理不当而“返生波澜”。

(一)广东海口缴烟坚定明示

林则徐驰抵广州,1839年3月18日(十九年二月初四日)发出《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告以中国“内地民人贩鸦片、开烟馆者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议死罪”,外国来至者“即应与内地民人同遵法度”。令限期将船上鸦片尽数缴官,造册销毁,同时具结:“嗣后来船亦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具结者“此后照常贸易”,“倘执迷不悟”,则“遵照新例,一体从重惩创”。[3]

对华商务监督义律本是“与钦差大臣相斗”,“包庇做鸦片不法买卖之人”。[4]林则徐传谕,敦促义律“须知畏罪改悔,晓谕各夷人遵谕将趸船烟土迅速全缴”,“不但人船买办一切照常”,且“定当不追既往”。[5]经“劝戒兼施”,晓以利弊,义律便向英国商人宣告,以英国“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并代表政府,责令在广州的”英国臣民,“将他们各自掌管的鸦片即行缴出,以便转交中国政府”。[6]3月27日,义律禀复林则徐,“情愿呈缴鸦片”。[7]这正是林则徐附片所述,“自查办鸦片以来,幸赖乾断严明,天威震叠,趸船二万余箱之缴,系英夷领事义律自行递禀求收,现有汉夷字原禀可查,并有夷纸印封可验”。[8]道光帝在此处文字旁加朱点。收缴鸦片未生出“波澜”。

(二)虎门销烟干净透明

林则徐奉谕就地销毁收缴的鸦片后,选址虎门海滩,发表《虎门销烟告示》,通告沿海居民及在粤外国人来虎门“目睹此事,并引以为戒”。[9]这就是附片所追述,“在虎门毁化烟土,先期出示,准令夷人观看。维时来观之夷人,有撰为夷文数千言以纪其事者”。[10]道光帝在以上文字旁加朱点。“来观之夷人”为美国人禆治文,从澳门赶来,到现场近距离观看销烟,观后发表长文,证实销化鸦片全过程,“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这出乎我们的想象”。[11]道光帝闻林则徐等销毁烟土“一律完成”奏报,曾于7月28日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12]虎门销烟公开透明、彻底干净,无懈可击,没有出现“波澜”。

(三)停止英商贸易因其不遵法度

《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告示发出后,有外国船只缴出烟土,并具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得以“照常贸易”。12月,林则徐曾奏报,具结进口“查无鸦片者已有船六十二只”。[13]正如林则徐附片所述,“自具结之后,查验他国夷船,皆已绝无鸦片”。道光帝在此处文字旁加朱点。但是,义律反复无常,呈缴鸦片之后,却阻止英国船只具结进埔,长期停泊尖沙咀洋面,水手上岸酗酒杀人,发生殴杀林维喜事件。义律庇匿凶手,抗不交凶,于是,11月27日,林则徐遵旨宣告,定于12月6日(十一月初一日)封港,“永停英吉利国贸易”。同时重申各国船只具结者仍准通商。[14]这就是附片所述,当时“惟英夷不遵法度,且肆鸱张,是以特奉谕旨断其贸易”。“今既攻占城池,戕害文武”,“非惟难许通商,自当以威服叛”。[15]这是林则徐奉旨维护国家法令权威和尊严,惩处英国违抗中国法度,严禁鸦片输入的正当行动。停止英国贸易是其咎由自取。然而,英国却以此为扩大武力侵华的借口。

 

二、英国出兵维护鸦片重利,自请为抗英效力


中国禁烟始终遭到英方的武力侵扰。1839年8月,英国工商企业和鸦片集团声称禁烟给了他们一个战争机会,进而密商对华战争计划。次年2月,任命乔治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组成“东方远征军”。6至8月间,英军先后侵犯广东海面,遭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的抵御,转而东窜厦门,攻陷定海,北上天津。林则徐领悟“夷船别经远窜”,[16]是道光帝指责自己禁烟未尽返生出的一大“波澜”。

林则徐奉复是:英国以鸦片输入中国,“早已包藏祸心”,鸦片流毒中国,“则以渐而致寇,原属意中事”。“英夷所憾在粤省,而滋扰乃在渐省”,“虽变动若生于意外,而穷蹙正在意中”。道光帝在这两处文字旁画朱线。附片指出英军进犯浙江,“以鸦片获利之重”。[17]英国出兵不是“由禁烟而起”,而是为维护鸦片输入获取重利。

面对英军入侵,林则徐的态度是,“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自请“戴罪前赴浙省,随营效力”,“殚竭血诚,以图克复”。同时告慰道光帝,广东“各处口隘,防堵加严”,英国“无可乘之隙”。[18]10月,谕旨林则徐交部议处,来京听候部议,琦善署广督。至1841年4月10日,旨令“赏四品卿衔,迅即驰驿前赴浙江听候谕旨”。[19]

6月10日,林则徐驰至浙江宁波府城,径赴镇海。连日先后登招宝山、金鸡山,考察地形,视察炮台,参观炮厂,观看洋炮打靶,与局员商议布署军务。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走遍前线阵地,践行为抗英“随营效力”。林则徐有以自己的行动,促进清廷坚持抗英的蕴意。

然而,7月13日(五月二十五日),林则徐得知上谕以其在粤“所办营务、夷务均不能妥协”,而与邓廷桢“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次日,离开浙江,从西安启程,踏上戍边之路。[20]

 

三、不忘使命的领“罪”,力谏鸦片之害必须驱除


诚如上述,林则徐历陈赴广东办理禁烟事件,所办要事无不当之处,且曾经屡受道光帝肯定与支持。既然如此,林则徐为何奏请“从重治罪”,所犯何罪呢?

奉读皇上对自己“愤懑”“训饬”,作为资深重臣的林则徐深知,此时不能以辩解之词顶撞“君父”,而是以请罪态度具折上奏。那么他认领的是什么罪呢?

奏折回述奉旨查办广东鸦片事件,深知“责成之重,委任之专”,“敢不殚精竭虑,以冀永臻成效,仰答高深”。但是,回首时过年余,毕竟“鸦片尚未尽除,夷船别经远窜”,承担办理禁烟的使命和目标尚未实现,也“时怀愤愧”。于是,林则徐把责任承担过来,奏请“从重治罪”。[21]他另呈附片,申述事件的实际情况。道光帝在多处加了朱点或朱线,并在片末朱批:“点出者,俱当据实查明具奏。[22]不言而喻,禁烟未尽、英兵侵华责任归咎林则徐一人既与事实不符,也不公正。

身处困境的林则徐不忘禁烟的初心。他在附片中特别赞颂道光帝“知鸦片之为害甚于洪水猛兽”,执法惩奸,实施禁烟。且天下之人,亦“断无以鸦片为不必禁之理”。进而陈言,在今日,鸦片之害“不能不为驱除”。他形象地说,“鸦片之流毒于内地,犹痈疽之流毒于人身”。今毒流已久,“譬诸痈疽作痛,不得不亟为拔脓”,脓尽自然结痂收口。禁绝鸦片“实为天下万世计”,[23]力谏驱除鸦片毒害不能歇止。

 

四、简短的结语


林则徐奉旨厉行禁烟,收缴外国输入的鸦片、虎门销烟、打击抗拒禁烟法度行为,彰显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智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

英国出兵中国为的是维护其鸦片贸易重利(按:绝不是至今香港还有人散布的是为“消灭鸦片”的谎言。),并借此机会,打败中国,迫使清政府出让更大的经济、政治权益。禁烟过程中,林则徐坚持防备和抵御英兵侵犯,又是抗击英军侵华的践行者。

道光帝由于对西方世界了解甚少,在英军武力重压,并受对外妥协主张影响下,指责林则徐禁烟未尽,返生出“波澜”。这既不符实际,更不公正。林则徐何罪之有?他胸怀坦荡,任怨领“罪”,但绝不认错。他禁绝鸦片的初心不变。

 

注释:

[1]《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17页,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6页。

[3]《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五册第116、117页。

[4]《林则徐全集·译篇》第十册第173页。

[5]《林则徐全集·文录》第五册第125页。

[6]《中国通信汇编》1840年,375页,转引肖忠生、肖钦《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7]《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132页。

[8]《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8页。

[9]《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五册第207页。

[10]《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8页。

[11]禆治文:《鸦片贸易危机》,《中国丛报》第8卷第74页。

[12]《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161页。

[13]《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230页。

[14]《林则徐全集·文录》第五册第288、289页。

[15]《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8页。

[16]《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6页。

[17]《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6页。

[18]《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9页。

[19]《林则徐全集·日记》第九册第446页。

[20] 参见《林则徐全集·日记》第九册第458-463页。

[21]《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6页。

[22]《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9页。

[23]《林则徐全集·奏折》第三册第4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