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肉桂的诉说
王晓岳
一
因为战争,越南清化肉桂被转移到了福建华安县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之上。这片清化肉桂树林便承载起那段历史的记忆。
说起肉桂,20世纪70年代,我有幸与之结缘。那时,我所在部队的几个团多在海岛驻防,去连队经常乘坐登陆艇。有次我呕吐腹痛,开登陆艇的艇长是位广东人,姓区,区艇长从一个精致的玻璃瓶中倒出两粒桂子(晒干的肉桂嫩果)让我咀嚼。一股香甜辛辣之气穿过喉咙直抵腹腔,几分钟后腹痛竟然消失了,呕吐也停止了,好生神奇。登陆艇抵达码头时,区艇长送我一瓶六陈桂油。他对我说,郑和下西洋时,每遇风大浪急,晕船呕吐的士卒就会躺倒一片。随船医官便给晕船者每人服下几滴黄金色的油,不一会呕吐即止。这种神奇的药物,就是六陈桂油。
后来方知肉桂是一种樟科大乔木,属于热带、亚热带珍贵药材树种。中药肉桂具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等功效。肉桂树又名“玉桂”“牡桂”“玉树”等。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形容李白“蛟如玉树临风前”,想来这肉桂树必定挺拔俊美。肉桂树全身是宝,桂皮、桂枝既是药材,又是佐食香料。从桂叶中提取的桂油,既是珍贵药材,又是制作高级香水的原料。早在西汉时期,大医学家张仲景已用桂皮、桂枝入药治病。宋人范大成所著《桂海虞衡》一书中称玉桂为“奇木上药”。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桂主治利肝肺气,心腹寒冷热疾”,“大能补命门相火,平阴邪,助阳气,功在参芪之上”。中医称肉桂是“命门之药”。因此,《辞源》中有“桂是百药之长”的注释。
肉桂在中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以及台湾地区广为栽培,但是其品质和药效均不如越南清化省的肉桂。清化肉桂一向被视为越南植物中的“国宝”。
1955—1975年期间,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为了对付越南在热带丛林地带开展的游击战争,美军丧心病狂地使用白磷弹及枯叶剂毁灭森林,越南肉桂面临灭顶之灾。1969年3月,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主席派专机给周恩来总理送来20千克清化肉桂种子,请求周总理拯救越南国宝——清化肉桂。当时,79岁的胡志明已是病危之身,但他日夜惦记的仍然是祖国的一草一木和国家民族的危亡。周总理深为这位兄长和挚友的大爱之心所感动。在1969年3月至1969年9月1日(胡志明逝世的前一天),先后派出四批专家医疗组为胡志明主席治病。与此同时,周总理嘱咐我国林业部领导,一定要找一个最好的去处,让越南清化肉桂在中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华安县位于戴云山脉南伸支脉和博平岭东南伸支脉相交的丘陵山地,地理位置属于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境内东北部的戴云山和西北部的博平岭阻挡了冬季由北部南侵的寒潮,海洋性气团沿九龙江直驱北上,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雨热同季、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县域内植物种类242科1069属2698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松、红椎、青冈、石梓、绿楠等十多种,是继张家界之后,国内第二个以整个县域命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内最适宜越南肉桂生长的一处大环境。国家林业部经过反复遴选,认为福建华安不仅远离越南战火,而且最适合清化肉桂的生长特性。经周总理批示同意后,福建省林业厅将栽培“中越友谊林”——越南肉桂树林的任务,交给了中国十大标兵林场之一的华安县金山林场。
二
周恩来总理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威望,能接受周总理委派的任务,金山林场干部职工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金山林场收到清化肉桂种子后,立即选拔10名技术骨干进行选种育苗,使清化肉桂出苗率和成活率都达到了90%以上。1971年,金山林场选择立地条件最好的地方进行人工造林,成功地营造出220亩清化肉桂母树林。
金山林场的职工像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片“中越友谊林”。万万没想到的是,1979年秋天,林中的许多肉桂幼树感染了一种病害,树枝上冒出白色的斑点,树叶出现枯萎症状。金山林场的技术骨干均没见过这种怪病。1977年,爱国诗人杨骚之子杨西北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金山林场任技术员(20世纪末曾任《闽南日报》副主编、漳州作协主席),1979年时已调离金山林场。因他是学森林保护专业的,当时金山林场场长黄全能打电话给他,请他回趟林场为清化肉桂幼树诊病治病。杨西北见到幼树病株时傻了眼,他从未遇见过这种病害。杨西北只好和技术员王洪高一起赶赴他的母校南京林业大学,拿出清化肉桂幼树病株请教有关教授。教授们查遍了资料,也说不出清化肉桂幼树得的是什么病。母校的教授介绍杨西北他们去请教广州植物园的专家们。专家们说:“是否受到化学毒剂的感染,仪器无法检出。从专业上说,目前尚无法解释这种病害的起因和属性。”面对清化肉桂幼树的病害,教授和专家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金山林场的干部职工更是束手无策。黄全能场长椎胸泣血,感到自己是辜负了周总理的罪人。许多工人师傅天天蹲在“中越友谊林”中掉眼泪。有的工人师傅说,现在咱们唯一能做的,就像对待自家病危的孩子那样,喂点好吃的吧。于是,他们给这些病树追施了一遍水肥。没想到奇迹发生了,一个月内,所有的病树都自愈了,树枝上的白斑消失了,树枝上又长出了浓绿的树叶。当时时令已至初冬,病树复活,枯木回春,专家们也觉得不可思议。金山林场的干部职工们认为,是他们的眼泪和颗颗赤诚的心感动了天地,上苍才降下这一人间奇迹。
从此,金山林场的干部职工都把清化肉桂当作神树对待,精心养育。到了1990年时,金山林场的“中越友谊林”已扩展至2000多亩。每年培育优质苗木300万株,可供造林6000亩。我查阅了关于清化肉桂的资料,《厦门日报》在1998年2月25日,刊登了华安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杨跃平写的一篇《总理引良种,华安肉桂香》报道说,“目前,全县已建立两个千亩和十个百亩清化肉桂示范基地,总面积近万亩”;“如今漳州市把清化肉桂生产列为外向型高优农业发展项目,并向林业部和国家计委申请建立10万亩清化肉桂生产基地,把发展清化肉桂产业作为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来抓”。
至20世纪末,经过30年的精心培育,越南清化肉桂不仅在华安落地生根,而且开枝散叶,成为一个兴盛的大家族。若周恩来总理和胡志明主席地下有知,两位伟人可含笑九泉矣。
三
在中国农历24节气的一个大雪时节,我探访了华安金山林场中的“中越友谊林”。
在中国北方,时令大雪,山舞银蛇,原驰腊象,金山林场却是一派金秋景象。七万亩森林分布于数十个山岭之上。山岭的比高只有三百多米,很适于人工林木的生长。场部设在山脚下的林荫之中。场部周围的山坡上是五百亩的坪山柚柚林。华安坪山柚是中国四大名柚之一,获得过林业部举办的全国柚类评比金奖。眼前,黄金色的柚子挂在仅有一人多高的树上,硕果累累。许多熟透了的柚子滚落在蜿蜒上山的小路之上,把小路装扮得格外宁静,让我惊叹南方的冬天竟然还蕴藏着这样强大的生命力。
穿过柚林再往上走便是一望无际的针阔混交林,杉树、木荷、泡桐错落地相伴相生,林中最多的树木还数红椎和清化肉桂了。金山林场副场长陈绍华介绍说,原先,金山林场种植了大面积的杉木、马尾松等针叶纯林。20世纪80年代进入轮伐期。由于林种过于针叶化,导致土壤养分贫乏,地力严重衰退,影响二代更新造林。针对这种状况,金山林场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经过十多年的科学研究,终于找到了克服地力下降的最佳途径,即利用生物措施,营造针阔混交林。红椎系南非国宝,属楝科树种,具有落叶量大、适应性强、速生丰产等特性。林业专家与金山林场技术骨干组成的科研团队选择了红椎这种珍稀阔叶树种与杉树混交,取得了五年期木材蓄积量比纯针叶林高出两倍多的科研成果,而且每年为外地提供红椎种苗二十多万株。让科研团队意外的是,越南清化肉桂自发地参与了这场科研活动。每年五六月份,清化肉桂的种子成熟时,引来成千上万只鸟儿汇聚于清化肉桂林中采食清香的肉桂果实。其中有一种色彩艳丽,拖着长长尾巴的鸟最爱吃肉桂果实,林场的工人把它叫作“肉桂鸟”。它们吃了肉桂的果肉,然后把果核拉在针阔混交林中。结果非常神奇,在满山遍野的混交林中,清化肉桂树木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红椎树的数量,而且比山顶上的清化肉桂母树林长势更好。工人师傅们说,清化肉桂的这种自然选择是一种天意,也体现了清化肉桂强大的生存能力。
在两千多亩混交林中,有着各种年龄段的清化肉桂,可谓满门兴旺、后继有人。但为众者还是15—20年树龄的肉桂,它们高约15—20米,胸径15—20公分。清化肉桂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弯曲盘旋的虬枝,它的伟岸、正直、质朴扑面而来。它可以生长在平整的沃土中,也可以生长在乱石中,有的还生长在徒峭的崖壁上。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虽然脱去了战火硝烟,看不到烈火金刚的风貌,但它那坚强与挺拨的品性依然让人感动。
清化肉桂有许多奇特之处,它的当年生枝条为四棱形,次年才渐变为圆形。它的树叶长约20公分,叶尖和叶柄两头尖削,像把织布的梭子。叶面很厚,革质,油光闪亮,颜色浓绿。从叶尖到叶柄总共三条叶脉,瓜瓣似的分布。中间一条叶脉在叶面处有明显的凹陷,在叶背处十分凸起,形成一条“流槽”,招牌似的告诉世人:“我的叶油通过叶脉可以流向人们的心里。”一阵风吹过,肉桂茂密的树叶相互拍击,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像是一条日夜不息的河流,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响亮地流淌。
我走近一棵有二十多年树龄的清化肉桂,树身上散发出一股直抵肺腑的香味。树枝的腋间长满了一串串的桂子,桂子外皮紫褐色,圆形,成熟时黄豆大小。大雪时节桂子尚小,只有绿豆大小,摘一粒放入口中咀嚼,瞬间,香辣之气将我全身点燃。顿时,我感觉这片肉桂树林正在向我诉说炮火连天的越南战争,以及中越友谊的故事。
胡志明与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友谊渊源流长。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出生于越南中部义安省的首府荣市,1918年加入法国共产党。他比周恩来大八岁,在法国时结成亲密战友。周恩来把胡志明视为兄长、挚友和同志。胡志明说,只有我可以叫邓颖超为“小超”。在法期间,邓颖超曾织毛衣赠送胡志明。后来胡志明利用广州已成为中国大革命中心这么一个机会,选择了在广东从事革命活动。他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代表鲍罗廷的秘书兼翻译。1925年,胡志明在广州建立起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这个组织是越南共产党的前身。胡志明通过周恩来的关系选送了一批越南优秀青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他还开办了一个政治训练班,地址就在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附近,训练班的学员范文同、黄文欢等人就在毛泽东的讲习所就餐听课。1942年8月下旬,胡志明从越南的蓝山越过边境,进入中国的靖西,准备去重庆从事革命活动。不料在去重庆的路上被国民党的乡警扣押。在从靖西转移到重庆的一年时间里,胡志明被关押13个县、18个监狱。周恩来通过冯玉祥去劝说蒋介石,胡志明才被转送到第四战区政治部,然后被释放。
毛泽东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一贯坚定地支持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1965年,胡志明在长沙见到了毛泽东。
毛主席十分热情地与胡志明握手,幽默地说,哎哟,我们老乡来了,你姓胡,我是湖南的,咱们是老乡。
谈到越南抗美战争时,毛主席对胡志明说,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土地是越南人民可靠的后方。接着,毛主席说出了振聋发聩、人所皆知的一句宣告:
“只要你打,只要中国有,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根据越南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的请求,越战期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惜做出重大民族牺牲,从武器弹药到粮食、被服,向越南提供了巨额无偿援助,并先后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和海军扫雷部队32万人,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越南的领空和交通运输畅通,使越南北方得以抽调大批部队赴南方作战。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儿女为越南的解放事业光荣献身。
出于这种“同志加兄弟”般的感情,胡志明每次到北京都住在中南海,这是外国元首和领导人无法享有的特殊待遇。
伟人已经逝去,但历史沉淀下来的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不能被忘记。这就是清化肉桂的诉说。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