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1 10:4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余 玮


芸红:永不褪色的红领巾

余  玮


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和少年先锋队事业开拓者吴芸红.jpg

吴芸红

吴芸红著作.jpg

吴芸红著作

 

吴芸红,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和少年先锋队事业的开路先锋,也是中国少先队学科的奠基人。

黑暗中举起“星星火炬”

1939年,吴芸红在上海务本女中读书时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学生界抗敌救国协会”,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6月,在之江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2月16日,中共上海学生运动委员会社会青年区委创办《新少年报》,社址位于如今的上海市黄浦区自忠路(原西门路)355号。吴芸红是报纸的主编之一。

《新少年报》以少年儿童为对象,旨在对少年儿童传授科学知识,揭露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培养少年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操。内容包括时事新闻、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文艺及读者园地。报纸以活泼通俗、隐蔽的方式传达信息,出版不久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关注与喜爱。该报非常注重为小读者提供服务,第3版“少年园地”的“咪咪信箱”由吴芸红主笔。当时,美术编辑在专栏里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吴芸红于是有了“咪咪姐姐”的外号。

吴芸红带领祝小琬、颜学琴处理小读者们的来信,经常通宵达旦。有的孩子失学,思想苦闷,不对家人反映,却写信给“咪咪信箱”求得帮助。面对小读者的倾诉,吴芸红从来没有以指导者的身份自居,而是关注孩子们和他们内心的需求。一封封回信,就像一粒粒火种,引导孩子们穿过苦闷的隧道,冲出彷徨的幽谷,迎来希望的朝阳。“咪咪姐姐”和小读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他们心目中最有威信的好伙伴、知心姐姐。

吴芸红还以“虹”“丁丁”等为笔名,撰写《孩子们》《爸爸讲的故事》《老伯伯讲老话》《丁丁的日记》等作品,反映在社会底层孩子们的苦难生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借古喻今的手法帮助孩子们认识社会,坚持“把真理带给孩子”,教育、陶冶孩子们,启迪他们心灵。当年,吴芸红不仅办报,还和战友们坚持组织各种小通讯员的活动,如:时事座谈,读书讨论,参观报馆和儿童福利机关,唱歌、游戏、跳舞,举行联欢会,而且办了小图书馆。她组织举办小记者“培训班”,曾经邀有关人士为小记者讲文学、诗歌、戏剧、新闻和美术课等内容,还帮助小读者、小记者、小发行员参加社会实践,组织“一日夏令营”的“小先生”活动,办“识学班”,帮助流浪儿学文化。此外,她带领大家参加“石榴花”运动,大雪天到贫民窟访贫问苦、送寒衣送奶粉……

为了当好《新少年报》编辑,吴芸红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笔名向读者讲故事,文字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人物栩栩如生。报纸编好后,她亲自送印刷厂,向工人师傅交代,付印前亲自校对清样,有时还要补白。她夜以继日地工作,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人愈发消瘦。这些,她全然不顾,全身心投入编辑出版工作。

当年的那些小发行员,推销报纸,完全是义务的。“许多小发行员不仅在学校里帮助推销,有的还到马路上、公园里叫卖,千方百计把报纸销出去。他们知道报社经济困难,如果当期报纸卖不出去,钱收不回来,便不能出版下期报纸了。小读者们热爱《新少年报》,把《新少年报》看成是自己的报纸,把自己看成是报纸的小主人。”1948年12月2日,《新少年报》该第100期了,却迟迟不见送报来,这可急坏了订户。几天后,邮局送来一小卷纸,拆开一看,正是第100期,再仔细看,头版登着告别信《暂别了,朋友》:“亲爱的少年朋友们,我们被迫痛心地和各位暂别……我们不要为离别而悲伤,相信黑暗定会过去,光明是属于大家的……”原来,《新少年报》出到第99期时,国民党教育局不准各校学生订阅《新少年报》。吴芸红面对报纸被禁办,她按照党的指示,在短短两个小时里,与同志们把来稿来信、剩余的《新少年报》等整理好,迅速撤离到她姐姐家,连夜编出《新少年报》第100期。冬夜,寒气袭人,冻得人手指发僵。吴芸红就是用发僵的手指握笔杆写出对敌人的战斗檄文、对小读者热爱的“情书”。

一个月后,吴芸红主持编辑的《青鸟》丛刊秘密出版。这是《新少年报》社遵照地下党的指示办的。《青鸟》丛刊共办了7期,给小朋友指明走向新生活的道路,为建立地下少先队做了思想准备。

1949年2月,《新少年报》地下党支部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少先队与儿童团的决议》,支部书记胡德华把建立地下少先队的任务交给吴芸红、祝小琬、颜学琴、段镇。吴芸红等继续与那些要求上进、追求光明的少年保持联系,并将他们组织起来,逐个吸收进“地下少先队”。4月4日(旧儿童节)下午,一批少年在育才中学学生朱汝俊家集合。章大鸿等23个少先队员举起拳头,面对纸剪的“红旗”,跟着吴芸红庄严而又轻声地说道:“我宣誓,我自愿加入少年先锋队组织,决心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为祖国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我一定严守秘密,遵守纪律……”宣誓完毕,吴芸红一一与他们握手,热情地称他们为“小同志”。不久,遍布上海市的地下少先队员在地下党引领下投入迎接上海解放的战斗。这些小战士为躲过警察抄身,将揭露国民党屠杀真相的传单藏在棉袄里;有的以打菱角、打弹子游戏为掩护,溜进敌营侦察,绘制地图,转给解放军……总之,为解放上海他们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5月,上海解放,地下少先队员的代表受到上海市长陈毅等的亲切接见。

默默耕耘的园丁

全国解放后,吴芸红调到上海团市委少年部工作,为建立少先队组织,指导基层少先队工作,她跑遍中小学校做动员、讲解,接着培训辅导员,起草文件。当年和吴芸红一起在《新少年报》共事的段镇曾回忆说:“她在团市委的时候要求少年部的干部每周都要到基层蹲点,从中发现好的少先队活动,发现好苗子好典型,然后再推广开来。”在吴芸红的领导下,以上海市杨浦区“怡和烟草公司子弟小学”为基地,创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子弟的少先队组织。

1950年4月,吴芸红到北京参加会议,受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接见。这次会议颁发了第一次经过修改后正式公布的少年先锋队队章、队旗、红领巾。参加会议的全体少年儿童工作干部按照队章规定举行列队仪式,宣誓入队,并戴上红领巾。1953年秋,吴芸红调团中央少年儿童部工作,一年中近4个月在各地的城乡小学调查研究,还去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有一次,去北京通县调研,在连续走访了两个小学,跟校长、辅导员、少先队员进行了长谈后,耽误了回团县委的时间。这时团县委已经下班,关了大门,她只能爬大门进去,翻窗取出自己的行李。

1957年,团中央书记处拟提拔吴芸红任少年部副部长,吴芸红婉拒组织上的安排,曾6次写信给团中央有关书记,说自己更适合在一线工作。1964年6月团“九大”召开后,吴芸红调任《中国少年报》社长兼总编辑。知情人说,吴芸红同志之所以同意担任此职,除了热爱培养教育少年儿童的工作外,更可能是愿意从事与此相关的文字工作。同事回忆说:“那时全社人都叫她老吴。她当官不像官,不沾一点官气,依然是一位老大姐,以商量的口气与下属交谈工作,从无颐指气使的神态。”

“文革”时,胡耀邦等团中央负责人被“打倒”以后,在中国少年报社主持工作的吴芸红自然成了批斗对象。当造反派揪住头发逼问时,她十分冷静。涉及党的机密时,任凭提问者大声训斥,她守口如瓶。吴芸红和丈夫袁鹰遭批斗、审查日子里,无法抽身带着发高烧的独女田小梅去及时治疗,导致女儿大脑损伤,两腿从此无法直立行走而成终生残疾。在那艰难日子里,吴芸红以羸弱之躯,每天清晨与老保姆带着女儿上医院看病,而后急急忙忙赶到机关接受“批斗”。这样日子,她硬是顽强地挺了过来。

1974年秋,吴芸红出任《北京少年》月刊支部书记兼主编。在她的倡导下,该刊尊重、团结作者,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努力建设一支专业作家、业余作家和本刊通讯员三结合的队伍。年底,《北京少年》开辟画刊《北京儿童》。吴芸红提出:“《北京儿童》的读者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刊物的形式要生动活泼,以图为主,特别要研究和注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儿童喜欢看、看得懂、有用处。”在吴芸红丰富的办刊经验指导下,画刊与《北京少年》每期发行量分别稳定在20万册与30万册左右,为全国出版界所瞩目。

1979年,少先队名称恢复后,身为《辅导员》杂志顾问的吴芸红,经请示团中央同意后,着手编写《少先队工作手册》。手册工作量很大,她亲自写提纲,约稿,审稿,常常带着病改稿子,一字一句反复地抠,甚至自己重写。手册出版后,受到各级少先队组织与广大辅导员的欢迎。

吴芸红参与了“一少”至“六少”会议的筹备和会议精神贯彻。“在团中央的少年儿童工作中,她是起草各类报告、决议、条例的重要笔杆,也是研究、指导实践的专家。吴芸红熟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少儿工作的全貌,为新中国的红领巾事业献出了自己青春,被誉为是这方面的‘活字典’。”筹备“七少”时,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指派吴芸红起草报告,并最后定稿。

抢救“少运史料”

1988年4月,吴芸红获得中国福利会的“樟树奖”。樟树,以质地坚硬,品格高洁为宋庆龄生前所喜爱。以樟树命名的妇幼工作者奖,旨在弘扬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妇女儿童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缔造未来的崇高精神。谢冰心、高士其、吴芸红等5人获此表彰。吴芸红诚恳地说:“我爱孩子们,他们是人类的春天。为此,我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吴芸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团中央系统第一个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的人,她还多次被评为团中央机关优秀党员、中直系统优秀党员、全国离休干部优秀党员等,还获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但她从不要任何照顾,政府特殊津贴她不领,全国劳模的奖金她不要。相反,在“希望工程”、抗震救灾等活动中,吴大姐的捐款从来都是最多的。

1984年7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和辅导员代表会议召开。会上,胡锦涛出任第一届全国少工委主任。吴芸红提出要向各省区市征集有关少先队的历史资料,编写成书,得到胡锦涛赞成与同意。于是,从1983年8月开始,已离休的吴芸红着手开始整理、收集、抢救史料的艰巨浩繁的工作。不顾年事已高,她到鄂豫皖边境,到福建龙岩、长汀,江西瑞金,深入城市乡村、山沟边寨县乡文史馆、纪念馆,广泛收集我国少年儿童运动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了解到苏区中央儿童局领导的共产儿童团的历史情况,寻访了曾与彭湃合影的当年劳动童子团团员,参观了革命历史遗址“红宫”。历时两年,主编完成了近29万字的教材《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我国少年儿童运动史专著。吴芸红还与人合著出版了《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话》《少先队的光辉历程》《闪闪的火炬》《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资料选辑》等,为少先队理论研究树立不朽的丰碑。2003年到2004年,受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委托,她又主持编写了《中国少先队工作50年大事记》。

2016年5月27日,吴芸红因年老体弱、全身脏器功能衰竭而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