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制实用工艺品 以台湾盛产的竹材制作的工艺品种。其制作、发展多受中国福建、日本竹制品的影响。台湾竹制工艺始于先民的移入,最早就地取材,自制简单朴实的日常用品和房舍,以应生活之需。随后陆续有竹制品自大陆输入,光绪初年台南、嘉义、鹿港已形成竹制工艺产业的集中地。1929年,有日籍师傅传授花笼及杂物箱等的编制方法和上漆技巧,1931年又从福州请来师傅传授制作能销售到大陆的产品,扩大和发展了竹制工艺品生产。1936年日本殖民当局在竹山及鹿谷两庄各开设竹细工指导所,并由日本本土招聘两名讲师来台传授竹细工技术。1938年成立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所,培养竹编技术人才和制作竹材工艺品,力求艺术性,并具有浓厚的日本韵味,成品送往日本贩售。受训人数超过百位,对台湾光复后竹艺产业发展有深广的影响。后成立财团法人“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陆续在关庙、鹿港、南投、布袋、花莲等地举办竹材工艺训练班,训练产业技术人才,为往后竹工艺品产业蓬勃发展扎下深厚的基础。在竹材材料处理与加工技术上,则在1960年起逐渐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