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 又称窑彩。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在未烧成的瓷器坯体上彩绘装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放入烧窑,在1300度左右高温烧成。此技始出现于宋代。晋江的磁灶窑彩绘瓷又分为釉下和素胎褐彩两种。纹样有花草、鱼、龙、钱纹、点彩和文字诗词等。漳浦的赤土窑产品,采用褐中带绿的颜料在施有化妆土的胎体上绘饰花草,再括上青黄色透明釉。这就开创了古代闽南地区釉下彩绘的先河。在明清时期主要为青花。
釉下彩 又称窑彩。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在未烧成的瓷器坯体上彩绘装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放入烧窑,在1300度左右高温烧成。此技始出现于宋代。晋江的磁灶窑彩绘瓷又分为釉下和素胎褐彩两种。纹样有花草、鱼、龙、钱纹、点彩和文字诗词等。漳浦的赤土窑产品,采用褐中带绿的颜料在施有化妆土的胎体上绘饰花草,再括上青黄色透明釉。这就开创了古代闽南地区釉下彩绘的先河。在明清时期主要为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