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识 新相知
说起桂花,真是老相识了。
先是少年时代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据说,唐代时,杭州灵隐寺的德明和尚在皓月当空的中秋夜,忽听得雨声滴滴答答,开门一看,见月亮里落下无数珍珠般的小颗粒,便上山拾了满满一兜。次日,他将此事告诉师父智一长老,师父说:“这是月宫里吴刚砍伐桂树时震落的桂子呀。”于是,他们把桂子种在寺前庙后的山坡上。第二年中秋,桂子不仅长成桂树,树上还开满芳香四溢的各色桂花。德明和尚便把它们分别取名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以后,才有了诗人白居易上面所写的“山寺月中寻桂子”佳句。从此,神奇的桂花便常常流连我的枕边梦里,特别是秋令时分。
后来读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相传此词传到北方,金主完颜亮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兴攻占杭州之心。一种花,竟能激起霸主攻城略地野心,对桂子花儿,我便有了一份敬畏之心。
1966年初次到杭州。正是农历八月末,一下火车,袅袅秋风里,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馥郁的芬芳,那种浓如酒密如雾铺天盖地缠绵不已挥之不去的甜香,令人熏熏然不饮而醉。于是来杭城竟成寻桂之旅,山崖水畔桂子飘香就不用说了,最难忘是满觉陇的落桂如玉如雨,令你身心享受不尽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数十年过去了,至今依然心中留香。于是,在我相逢的千花百卉里,桂花便有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盈盈一握千百朵,桂花算是万花族群中最娇小纤细的幺妹子了,但她却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
桂花,亦称“木樨”、“岩桂”、“九里香”。按颜色分,朱红者为丹桂,金黄者为金桂,玉白者为银桂。每年中秋前后,桂花伸枝吐蕊,白如铺霜盖雪,黄则流光溢彩,红似云蒸霞蔚,风播桂雨,香云弥漫。
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写道:“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写道:“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枝编成的旗帜。
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为表示亲善友好而互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赞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是美的化身。
自汉至魏晋南北朝,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100株。当时栽种的甘蔗、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却有幸存活。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等记载。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有之。
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十分普遍。唐代柳宗元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于零陵精舍;顾德任宰相的20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移种至洛阳郊外别墅;白居易任杭州、苏州刺史时,曾将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还幻想日后能在月宫植桂,有诗咏曰:“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这是赏桂、赏月的最佳时光。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国人的吉祥文化密不可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士人的向往。
魏晋以来,文人诗词咏桂成风,佳作名句颇多。宋代诗人吕声有诗:“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他称桂花是三秋的领衔花木,有着“月中种”的不凡渊源和“天际香”的异俗馨香。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这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赞桂名作。
桂花除拥有奇香外,她迎霜怒放的坚贞品格也为历代名人赞赏不已。南宋名相李纲最爱桂花,他抗金壮志未酬,晚年退居福州,亲植桂花,将书斋命名为“桂斋”,并写了两阙咏桂词,其一题:“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直待秋风,香比余花分外浓。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吹动珑璁,恰似瑶台月下逢。”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福州西湖荷亭边重修李纲祠,祠旁所筑读书处,也题名“桂斋”,以表继承李纲爱国遗志。
今年中秋过后,由厦门乘动车至福州,由福州乘汽车近5小时至闽、浙、赣交界的古县浦城,也可谓山高路远了。离城渐近,便见山势圆融、植被丰满、绿意葱葱、秀色如染,有淡淡芳香,顺风而来。问司机幽香来自何处?答曰“丹桂”。进城后竟入住“丹桂山庄”,山庄园林全是丹桂,花期虽过,犹有晚桂眷恋枝头飘逸余香,令人耳清目明五内俱爽!
原以为神州大地,桂花之最在杭州。没想到,经东道主介绍,方知我八闽故土浦城县,山山木樨,户户丹桂,而我竟矇然无知,足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了!
浦城丹桂古已有之,至明、清,种桂已相当普遍,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山麓河畔,都有丹桂常绿的身姿,金秋时节,漫山遍野桂子飘香。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称:“上有丹桂甚巨,数百年物也。中秋花开,满城皆香,邑人视之为桂神。”上世纪末,浦城尙有百年以上的丹桂数百株。如今,浦城除家家种桂之外,全县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培育苗木两亿多株,年产丹桂鲜花50万公斤以上。浦城丹桂已深植于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园、厦门园博园等,并畅销全国23个省市。5年前,浦城丹桂荣获福建“花王”美称,浦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丹桂之乡”。“浦城丹桂”、“晨露”两个品种,获得国际园艺学会授予的“木樨属新产品”国际登录证书。
浦城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江绍雄先生,原任县林业局书记,提起家乡丹桂,真是如数家珍。他说薏米、灵芝、桂花是浦城三宝,但桂花名气最大。浦城桂花虽有几十个品种,但以丹桂为最,丹桂香清不腻、花小成簇,朵朵如珊瑚,色丽如朱砂,开花季节,满城彤云,那一种浩浩荡荡的香艳红火非凡气派,春兰秋菊牡丹芙蓉也难以匹敌。如果说杭州的“桂花雨”名满天下,那大半是以观赏为主,浦城丹桂呢,既供人观赏又成了特色产业——这里有桂花协会,有丹桂产业办公室,每年金秋时节,全国各地前来采购丹桂的车马人流络绎不绝。
献木樨茶是当地独特的民俗。家家户户,年年岁岁都要制作糖桂花又称木樨茶,贵客来了,敬献的第一杯就是它。那绚烂的红桂喜庆而吉祥,那加糖的桂花甜蜜而温馨,它成了浦城人热情好客的象征。当然还有桂花糖、桂花糕、桂花露等,那是浦城人特有的饮食文化。桂树木质细密、坚硬柔韧,自古以来浦城人用它做扁担、舟楫。桂通身是宝,在浦城更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一个秋容如拭秋阳明媚的早上,江书记带我去临江镇水东村杨柳尖,拜访千年九龙桂。抵达杨柳尖时,眼前的古桂已是繁花落尽,但庞大树冠撑起碧绿巨伞,九脉主干虬枝蟠缠交错向上,依然壮观无比神采奕奕,四周空气,仍有淡淡桂香流逸。据说丹桂盛开时分,满树红花密密匝匝,远眺犹如磅礴日出,近看却似九龙戏珠,那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景!专家考证,九龙桂树龄在1100年以上。2005年,该树以“唐桂”名列《中国桂花集成》。人仅百年,木可千秋,真神树也!
次日,为觅桂寻芳,又与江书记同行,经302省道至家有廊桥的叶氏花厅,到风光如画的九石渡、金斗山、浮盖山,一路有清幽幽的南浦溪多情相伴,沿途稻谷金黄、芦花摇曳、古屋斑驳、野花绚丽,黑犬白犬相随,桂树村前村后相迎相送,真是绝美的山村秋光图。近中午,来到乌龙山原生态大观园,园里有红豆杉、腊梅、枫、山柿子、枳木、七叶花梨等,但漫山遍野数量最多最为抢眼的还是丹桂!乌龙山有近600亩的桂花树,种植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浓碧浅翠的桂树如广袤绿被,与深秋一望无际的金色原野交相辉映,真是艳光四射美不胜收!可以想象,如果再添丹桂花期十里百里嫣红一片的花云香雾,那是何等的赏心悦目!何等的壮丽辉煌!
浦城山川养育了千秋丹桂,千秋丹桂又孕育了浦城厚重人文。南朝“梦笔生花”的浦城县令江淹,他的名诗《迁阳亭》中有“桂枝空命折,烟气坐自惊”句,那是最早的浦城桂花诗赋;唐贞元元年(785年),闽南莆田人林藻、林蕴兄弟进京赶考,途经浦城折桂岭时赋诗言志:“兄弟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此后,多少莘莘学子来岭上折桂,“十年宦比梅花冷,一朝春随爆竹来”,折桂岭上桂花林成了士子的兆祥福地;宋嘉祐二年(1057年),浦城人章衡状元及第,宋仁宗作《赐状元章衡诗二首》曰:“灵鳌振处千山动,丹桂开时万里香。”皇帝题诗赞丹桂,荣耀的就不止是章衡而是浦城了!
浦城的仙霞古道上,千年风霜里,来来往往了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郑成功、徐霞客……入闽第一驿渔梁镇,诗人陆游三度宦游福建,均在这里驻足流连;蔡襄、朱熹、刘克庄、宋濂、赵翼、袁枚等,也曾在这儿留下屐痕墨宝。
丹桂赋予浦城灵性和文气,因此,丹桂之乡浦城古迹遍地古风悠然古意盎然,一代代古道热肠的浦城人文脉传承,犹如丹桂浓郁芳菲地久天长!
浦城现任父母官陈国发书记,七年间带领全县人民,把一个封闭的山区县份,建设得花团锦簇大气磅礴,展现如诗如画的绚丽图景!更难能可贵的是书记本身还是作家,对丹桂之乡知之深,爱之切,他以生花的笔写道:“浦城,这是闽地最北端的一片绮丽山水……先祖先辈就在南浦溪两岸巢筑家园,播下梦想的种子……大风起兮云飞扬,浦城前景万里长。远古的呼唤已清晰入耳,梦想的种子正茁壮成长。今日之浦城用历史的巨笔,饱蘸南浦之水,在繁衍40多万儿女的大地上,写下了4个告慰先祖先辈的大字——梦想成真!”这,就是浦城公仆奋发有为、无私奉献、不离不弃的丹桂情怀;这,就是浦城儿女文脉绵长、锦心绣口、风流倜傥的丹桂风华!
青年时光,我在杭州相识金桂银桂;今天,我在浦城古县相知丹桂。老相识,新相知,今生总难相忘。但从此而后,浦城丹桂浦城人,当令我更添几分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