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8 08: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一福造端 百福并臻


龙年中秋刚过几天,我们即走访了闽北浦城。此时节,云淡天高,和风清气,丹桂飘香,舒适爽朗。这里,一片片山上小平原旖旎的风光,展现出的是一幅幅寂寂秋韵的世外桃源般画卷,令人悦目赏心。

一日下午,我们乘车从县城出发一路浏览,停停看看走走,到达盘亭乡柳墩村已是红日西挂。等候在村中休闲亭前的乡、村领导,立即迎上来陪我们参观村容走访民居,热情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柳墩村位于省级名胜风景区浮盖山脚下,是浦城县最北的一个村,自然也是福建省最北的一个村,跨过境当属浙江地界了。这个村都是崭新的房舍,整洁美观,一眼看去就能觉得是经过了统一规划,楼房均按一定的样板建筑。新村建在弯转的坡地上,一幢幢三层或四层的房子,由下而上、肩挨着肩地矗立,两排楼房对峙,中间留出一条水泥铺就的逶迤街道。柳墩村共有村民324户1319人,原先大部分分散在10个自然村的高山上。近些年实施“造福工程”,陆续把200多户800多位村民搬迁到这里,集中一起建成这座新村。因此,新村规模比较大,长长一条陡坡的街,走完它需要花费相当的体力。

担任3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冯玉机,向我们介绍,多年来村两委把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改变村庄面貌作为中心工作。他们帮助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组织实施“四绿”工程发展林业保护生态,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同时,鼓励外出创业人员回乡办毛竹加工厂和服装加工厂,让100多位村民在本村就业,促使村经济加快发展。正是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加上“造福工程”的好政策,激发村民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里多渠道筹措资金130多万元,村民自发投入资金180多万元,用于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还先后建设柳溪公园、柳溪大桥、自来水、夜景工程等一批公共设施。他高兴地笑着说:“建立了新村,村民们结束单门独户在山头上的生活,买东西方便,小孩就近读书,可以参加集体活动,有公共场所可休闲,晚上也不再担惊受怕,城镇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我们村民也能享受到。”

听完介绍后,我看不到这里有公园,于是问:“公园在哪里?”

老冯答道:“在溪边。”

他带着我们顺坡走到村口往左一指:“那就是!”

原来,公园坐落在离我们站着的坡头左下方,需要往下走三四十层台阶才能到达。我俯瞰公园,中有一座凉亭,旁设有健身器材,四周植树栽花,林木葱茏,柳溪侧边流淌而过,倒也别有一番情趣,这时已有一群孩子在此戏耍。此情此景,正印证了老百姓的说法,“造福工程”是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

福建在全国最早实施“造福工程”。1994年,为贯彻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福建省采取较大规模移民搬迁的措施,把那些居住在生活和生产条件恶劣、解决“五通”难度大的偏僻自然村的村民,迁移到适宜居住的地方,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发展生产,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这项“造福工程”自实施以来,每年都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因“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深受贫困村民和各方面的欢迎和支持。浦城县农办的同志告诉我,上个世纪90年代刚实施“造福工程”时,由于人的守旧观念和自筹资金比较困难等原因,村民搬迁的规模比较小,工作也比较粗放。进入本世纪以来,各方面基础更扎实了,搬迁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建58个集中安置点,整体搬迁了36个自然村,共1358户5933人。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到美国考察,曾对我国人口分布与美国差异,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过思考。美国是个移民的国家,移民到达这个国土后,首先选择的必定是生产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所在居住,逐渐形成若干大大小小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这样,不仅居民生活生产便利,少有其他后顾之忧;而且社会管理容易到位,各方面建设的成本都低,容易达到低投入高效益。这无疑对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而反观我们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历史上战乱频仍,百姓四处躲避,造成居住分散,有的甚至远离中心村镇,栖身于密林之中高山之巅。这不仅使得许多村民陷入贫困长期不能解脱,而且大大地增加了社会管理和建设的成本,给国家背上沉重的负担,必然要影响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实施“造福工程”,是一个正确之举。这十多年来,我高兴地看到“造福工程”的坚持实施,以及取得巨大的成就。它不仅只是搬迁一个房子的问题,而是给这些搬迁户带来了更多的实惠。我认为,它同时对推动国家社会的兴旺发达,起着重大的作用。“造福工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福造端,百福并臻!

2010年6月23日,浦城大地突遭暴雨肆虐,江河顷刻泛滥,山洪乘势狂发,许多地方沦为泽国,村民家园毁于一旦,20年一遇的大灾造成惨重损失。大灾过后,浦城县把4个被破坏严重的村庄,纳入“造福工程”的建设计划,把灾后重建与“造福工程”紧密地结合起来。省里确定厦门市翔安区,对口帮扶浦城灾后重建项目。“造福工程”有新的突破,提倡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并将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纳入其中。翔安区援建的仙阳镇翔安新村,就是按这些要求精心实施的。它于2010年9月10日开工建设,2011年1月28日让120户灾民全部搬进新居,欢度新春佳节,成为浦城县“造福工程”的示范点。

这次,我们参观了翔安新村,只见120幢徽派风格的别墅式民居,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其间,有硬面道路、美化绿化、排水系统、照明路灯、体育广场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舒适。我走进一户人家,主人是位中年妇女,热情地泡出一杯桂花茶。我接过茶问:“住得满意吗?”她开心地点点头说:“满意,满意,政府想得比我们还周到!”听这一说,我喝完那杯桂花茶,甜蜜蜜地沁透心扉。

浦城县还积极地探索,“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与发展现代农业、与发展工业园区相结合的搬迁机制,可以说是又上了一个高度。临江镇水东村是县里首批“造福工程”和中心村建设试点村,我们乘车前往觉得交通非常便捷。205国道线和省道花崇线交叉穿村而过,距浦南高速公路互通口仅一公里。我们在村口下车,一座226幢民居的新村立即映入眼帘,每幢民居统一建筑风格,色彩清新亮丽。新村南边傍着临江溪,隔溪的那边就是镇的所在地,可以感受到集市的热闹气氛。在这二百多户人家中,有82户是从浦阳甫、杨柳尖、奶娘岗、黄灯笼4个自然村搬迁过来的。这4个自然村都距离中心村3公里以外,道路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上学求医都难。通过两年的努力,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把中心村建设、“造福工程”搬迁、旧村改造和集镇建设相结合,成就了水东村崭新的面貌,自然村村民过上了城镇的生活。县委书记陈国发告诉我们,目前在全县“造福工程”安置点和中心村建设试点中,规模在100户以上共有7个,20至100户的共有17个,工作速度正在加快。

据不久前调查摸底,全县确认“十二五”期间各类搬迁对象,共有5704户22465人。其中,集中安置4935户,整体搬迁5个自然村,新建集中安置点10个。“造福工程”成绩斐然可观,前景一片光明;但仍是任重道远,需要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