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展新姿 桂乡百业兴
——访浦城县人民政府县长黄书荣
采访浦城县人民政府县长黄书荣,这位思路清晰、谈吐风趣、说话雄浑有力的当家人,对浦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政府的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和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侃侃道来。他对浦城这片热土爱得深沉,他的谈吐不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千年古县物华天宝
黄书荣县长说,浦城是闽越文化的发源地,有1800多年的建县史,是福建省古代第一批置县的五县之一,素有“物华天宝之地,夫子过化之乡”的称誉。由于它历史悠久,又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闽省与中原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据《浦城县志》查考:历史上曾出过8个宰相、20个尚书、4个状元、172个进士。猫耳山商代古窑群遗址、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遗址的发掘先后获得2005年度和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价,印证了福建考古界“地上文物看泉州,地下文物看浦城”之说。历史名人江淹、陆游、朱熹、徐霞客、林则徐等曾在浦城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佳作。
浦城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好传统,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出许多著名人物,其中有五代时长期镇守闽北的章仔钧,北宋著名的文人学士杨徽之,长期在朝廷执政的宰相章得象,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章惇,南宋著名理学家真德秀,元朝诗坛四大家之一的杨载,明代三次出使日本的潘赐,清代嘉庆年间的刑部尚书祖之望、古琴家祝桐君,清末首创县立中学的苏育溥……新中国建立后,优秀人才更是脱颖而出,从国家机关到地方,都有浦城儿女为国为民辛勤奉献的身影。一代又一代浦城儿女为国家的昌盛和家乡的繁荣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构建南接北连的产业“洼地”
浦城之美在山、在水、在人文、在历史,也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黄书荣说,2011年12月21日,福建圣农集团与浦城县正式签订了肉鸡产业投资协议,在浦城投资59亿元建设肉鸡产业链及配套项目;2011年底,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5个生物制药菌种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克浦城薏米搭载神舟八号遨游太空胜利归来;2012年,浦城县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建设三个“十大项目”有序推进……
黄书荣说,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在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浦城“十二五”发展的新定位:构建闽浙赣边界南接北连的产业“洼地”、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山清水秀的宜居福地、底蕴深厚的文化高地,加快把福建“北大门”建设成为开放、发展、繁荣、和谐的新兴城市。
“有洼地才能集聚,有集聚方能壮大。”黄书荣介绍,浦城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浦城迎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为浦城构建南接北连的产业“洼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境内衢南高速公路、龙浦高速公路贯穿,国道、省道改造升级,浦城与闽浙赣中心城市基本形成4小时经济圈。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功能逐步增强。浦城承接长三角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辐射,构筑“洼地”的条件已经具备。
黄书荣说,近年来,县里在做优浦城省级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工业平台上下工夫,加大投入,建设大“三通”,完善治污排污,打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同时加快电子商务、信息中介、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餐饮、交通、通讯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精心营造“爱商、亲商、重商”的投资软环境。特别是2012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优化产业布局、扶持重点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技术创新、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措施。这对浦城“十二五”构建南接北连的产业“洼地”,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年,浦城县全力建设“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食品加工生产基地”、“轻纺轻工产业基地”,培育特色产业,实施产业发展十大项目。为推进项目建设,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县里为重点项目选派200多名项目人员,做好项目推进的协调服务工作。到2015年,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将达300亿元以上。
创建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
黄书荣说,浦城地域广阔,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农业资源丰富,这是浦城发展的基石,也是浦城的发展优势。近年来,浦城农业主攻粮食、木竹、畜禽、烟叶、油料五大主导产业及丹桂、薏米、灵芝三大特色农产品。先后荣获“中国丹桂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称号,“浦城·桂花”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福建花王”称号。“浦城·薏米”、“浦城·桂花”被确立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灵芝孢子粉”被确立为国家标准制定产品。浦城通过实施丹桂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种植面积每年以万亩速度递增,现已突破6万亩,居全国第一,畅销全国各地,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食品企业应运而生,2.5万农户10余万农民受益。浦城薏米产业已有抗癌药物、薏米糕、薏米根饮料、薏米酒等系列产品,薏米壳、秆还用于栽培代料灵芝、生产有机肥,小小薏米已逐渐形成涵盖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产业。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福建省灵芝出口的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并设立“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仙芝楼院士工作站”,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及《灵芝孢子粉采收及破壁加工规范》《灵芝提取物》国家标准制定工作。2012年,仙芝楼公司又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238亩的仙芝产业园。
黄书荣说,浦城要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要打响特色品牌,注重精深加工,着力在品牌化、产业化、组织化上下工夫,推广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要针对浦城目前农产品结构单一,资源转化效益不高的问题,依托现有优势农产品,壮大一批成长性较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一批带动能力比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精深加工比重,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当前特别是要全力推进用工2万余人的圣农集团年产2.5亿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争取四年全部建成投产。
重视科技导入,重抓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施农业“五新”工程,支持生物技术、良种繁育、高效栽培、农产品加工、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突出抓好中华桂花博览园、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大米)基地和薏米、油茶、灵芝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设,争创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打造底蕴深厚的文化高地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在经济,核心在文化。”黄书荣说,近年来,浦城县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整合、挖掘、传承和弘扬,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逐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地域发展之路。
浦城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将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民间艺术,按照“创意引领、项目支撑”的思路,加强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包装,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建筑等产业的融合,抓好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中华桂花博览园、梦笔山文化主题公园、仙楼山红色文化森林公园等文化项目建设。挖掘国家级森林公园匡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浮盖山的文化内涵,发展地域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浦城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推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将民间剪纸、闽派古琴、赣剧艺术、文化旅游等重点文化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有力地推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十一五”期间浦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了32个,县级文保单位现已达57个。唐代建筑云峰寺保护修缮工程已全面开工,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临江镇安廊桥修复工作已经展开,清代建筑三山会馆修缮一新,不仅让人们能重新了解那段历史,也让会馆内百年精美木雕精彩呈现在人们面前。在闽派古琴的保护传承上,选派专人到闽派古琴研究专家处学习,对古琴谱进行重印修整。以浦城赣剧传承与发展中心为依托,创建了浦城县闽派古琴培训基地,常年对外招生培训古琴演奏技艺;在浦城县文化馆设立闽派古琴研习所,在全县4所中小学开设古琴培育基地,开办古琴兴趣班,有力地推进了闽派古琴的保护传承。为了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的传承保护,成立了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排演了《闽越风·丹桂情》民俗风情歌舞剧等多部剧目,先后参加福州市三坊七巷元宵灯会展演、武夷山山水茶演艺等活动,获得好评。2012年,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福州月·中华情》中秋晚会的节目演出。
黄书荣说,浦城县持续推进乡村各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化千年文化无形以有形。方志敏群雕、匡山四贤群雕、真德秀雕像等三座城市雕塑,方志敏广场、真德秀广场、仙楼山红色文化森林公园等三个城市文化建设项目的建设,让群众在休闲健身中,潜移默化接受历史文化的教育。
浦城剪花嫂“剪”出新产业。浦城剪纸在剪花嫂剪纸坊的龙头带动下,形成年产3000幅手工剪纸生产能力,开发出印有剪纸图案、融入剪纸元素的丝巾、领带、折扇、茶具、瓷器等10多个品种的精美剪纸衍生品,每年销往海内外5万余件。
黄书荣说,历史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和年轮,文化是一个城市展示的品位和神韵。作为福建的“北大门”,更是连接“长三角”的重要窗口。浦城着力推进文化的繁荣,让文化成为展示浦城魅力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浦城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设山清水秀的宜居福地
浦者临水也,城者大邑也。浦城两字颇兼水土胜境之义。
黄书荣说,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群众享受绿色发展成果的主要载体。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部署,优化布局,完善功能,联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统筹发展的新态势,把浦城建设成山清水秀的宜居福地,造福千秋万代。
坚持“山、水、城、人”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全面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启动城南、城东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做到“三规合一”,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立足浦城自然、文化、产业特色,正确处理好城区和农村、老城区和新区、园区和城区的关系,注重差异性定位、功能性区分和个性化特色,统筹抓好城市形态和功能设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2012年以来,浦城组织实施城建项目25项,城市综合交通改造有序展开,皇华山路南段、南浦北路“白改黑”工程和工业路改造及三座城市雕塑项目建设完成,五一三路综合改造、城市污水管网二期、仙楼山红色森林公园、城区路灯改造等项目全面展开,使城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10年7月启动实施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退城进园”工程,将城关老厂整体搬迁到浦潭工业园区,一进一退乾坤大,企业发展空间将从原来的75亩拓展到223亩。近年来,还关闭了城关附近的4家氟化工、人造板企业,改善了城市宜居环境。
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加快中心村镇建设,进一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发展格局。围绕建成浦城新增长极和次中心城市的目标,推进仙阳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加快与荣华山产业组团、中心县城互动连片发展。主动对接中央和省、市对中央苏区县的各项政策,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规范农村居民建房,鼓励人口和产业向中心村镇集聚,发挥中心村镇在联结城乡、扩大就业中的带动作用,努力把中心村镇建设成为适宜人居、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
文明古城展新姿,丹桂之乡百业兴。
浦城是“梦笔生花”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拥有很多梦想。笔者深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浦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必将谱写出更加秀美、更具魅力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