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山秀水 名镇九峰
“走进海西”采风团去平和县,我又走进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
一方好山水
从县城往九峰,沿路两旁除了房屋,便是绵延的柚林,虽然树不高、冠不大,不成遮天蔽日的绿色冠盖,但也密密匝匝,形成一道绿色长廊。
九峰,这个地名便告诉人们,它是被群山环抱着。
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承旨率师征剿闽粤边患之后,到了九峰,他以军事家的眼光审视九峰,深感此地山关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便向朝廷上奏:“呈乞河头地方添设县置以控贼巢,建立学校,以易风俗”,否则南靖县域广阔,九峰又处偏僻,难保边患不再。朝廷很快批准,于明正德年间置县,依“寇平而人和”之意愿,取县名为“平和”。以河头大洋陂中湖宗祠为县署。
自此,九峰成为平和县县城所在地400多年,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县城才迁至平和县较为中心的小溪镇。
王阳明为平和置县,平和人尊王阳明为“平和之父”,世代奉供,感念至今!
九峰是客家重镇,全镇4.6万多人口中有95%是客家人,有很独特的文化民俗,史上有“文化古镇”之称;与广东省毗邻,边贸发达,往来频繁,史上又有“闽粤边贸重镇”之誉。
置县之初,王阳明老先生亲自规划,设计新城池的建设:置衙署、建庙宇、筑城墙、辟街道、造双塔……九峰面貌为之一新,县治中心形象耸立。
九峰是平和最大的山间盆地,境内多山,全镇山地面积24.8万亩,加之阳光充足,水量丰沛,这在农耕时代形成了很好的经济环境。全镇至今已有茶山2.5万亩,琯溪蜜柚3万亩,育林24万亩,麻竹1.5万亩,形成了茶果竹林四大生产基地。
其中,大芹山海拔1500多米,雄峙一方,为闽南第一高峰。如今不仅种满了蜜柚,而且成了旅游胜地。
碧溪绕镇而过,如玉带,似彩练,使九峰更加曼妙。流水潺潺,似浸心脾,万般滋润。它给九峰带来的是丰沛的水资源,全镇竟有13座水电站,装机容量3500千瓦,发电量400千瓦时,自给有余。还能够为现代旅游提供充足的饮用水。
九峰境内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其中遍布河谷、山坑,形成各种景致,让人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山里的好就是这样。
自古以来,口口相传,九峰有8个精品景点:双髻升羲、九峰返照、东郊春雨、西岭暮霞、天马晴烟、石潭秋月、笔山侵汉、碧水澄波。历代文人为之咏诗作赋,留下不少诗篇。
如咏“东郊春雨”:“平畴解冻起农功,时雨效原占岁丰。牧笛声中芳草缘,簔衣牛背倚东风。”这是一幅春耕图!看到了忙碌不停的人影,看到了牛背牧童短笛的美丽画轴。
又如咏“石潭秋月”:“石鼓潭郎秋月照,浮云飞尽夜无声。天边凉月潭中影,一片冰壶沏夜情。”怎样的高远、怎样的明净、怎样的清澈,如此超凡脱俗,让心飞翔!
独特的古文化载体
九峰多祠庙。据统计有百多座。至今保护完好的还有一多半,包含27个姓氏。平均四五十人就有一座宗祠,因而九峰被称赞为少有的、奇特的“孝道名镇”、“孝贤至德之乡”!
文庙。由王阳明规划筹建,并奏请朝廷恩准,按府级规格,其规模为漳州地区之冠。各种殿饰华美。殿上置“至圣先师”孔子神牌,正中悬挂“万世师表”金字大匾。县志记载:“庙宇轮奂,甲于他邑。”
那日走进孔庙,颇有赏心悦目之感,因为它在平和二中校园内,大成殿与明伦堂已经过修缮。前后有3栋新楼:教学楼、综合楼、勤俭楼。感到先师与当今学子共处一园,令人愉快。后细想,觉得文庙修缮得不完整,大成殿前还应有仪门、牌坊、泮池等等。我询问了二中的校长曾发挥,说,文庙继续修缮时,几座楼及教学设施将全部搬迁到新校区去。
这平和二中值得说说,是一所资深的农村中学,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地经历了94个春秋,再过6年就该操办百年华诞了!
二中创办于1919年。自那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易校名,数迁校址,艰难办学,进步缓慢。其中,抗日战争期间,师生们投入到抗战救国宣传中去……结果,校长被拘留,师生的宿舍被查抄,学校被迫停办。但师生不畏强权,坚忍不拔,争得了学校的复办。其影响波及闽南各校。革命时期,领导平和农民暴动的朱积垒,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1955年,被正式命名为“平和第二中学”。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大好形势的发展,二中迎来了一个长足发展的机遇,至2002年,该校已升级为省三级重点中学。
笔者思量,这是一座文化宝塔,坐落在九峰古镇,是一个无声的榜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断地熏陶着古镇的人们,特别是那些青春勃发的青少年,他们会把前途期盼寄托在这所古镇圣地,会把走进这所学校视为自豪!
城隍庙。也是王阳明亲自筹划建造的,也是按府级规制,因而面阔、进深(五进)。有两个奇特是我在别处见所未见的:
一个奇特是城隍爷竟然是中国诗界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王维。为什么王阳明拥王维当城隍爷?史料无有。有几种传说,一种传说是比较了他们的身世经历,有若干相似之处,彼此相惜。另一种传说是王阳明仰慕王维,赞赏他的才华。因为王维被称为“诗佛”,王老先生也怀着这样的敬仰心情。还有一种传说是两人都醉心于学问,都有独一无二的建树和成就,容易心有灵犀。
另一个奇特是城隍爷主殿入口处,两厢各站列着5位房科,担任着衙役和保安的任务。
王文成公祠。是九峰镇民众为纪念王阳明置县之功而建造的,并请黄道周题写碑文,以记盛事。
百岁坊。当年九峰乡绅曾敦立为平和建县立了功。传说,王阳明为置县走访了曾敦立,曾老先生端出一满杯茶接待客人。王阳明说,你盛得这么满,我都端不住,怎么喝?曾老先生笑着取出一个空杯,一倒两半。王阳明立刻明白,何不把南靖县分成两县?
此坊便是为纪念曾敦立而建。王阳明题匾:“治建其功”。漳州知府钟湘题联:“倡议建和城功迈八闽垂青史,出谋平饶寇泽合百世庇孙衫”。
中湖宗祠。置县之初,县衙设于此。1927年,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路经平和,总部即设在此祠。他们还接见了当地农民起义领导人朱积垒等。
上坪农协旧址。1926年冬,中共平和第一个支部、平和县第一农民协会在此成立。朱积垒任支部书记(后任县委书记)兼农协会会长。
看了部分宗庙、祠堂,翻阅了一些资料,笔者思考良久,该怎样看待这些物件。最后感到有3点可讲:
一、承载历史。祭祀分祭始祖、祭先祖、祭父母等不同层次、不等规模。在九峰镇以往历来有定例:春秋两祭,春祭定于农历四月初一至初三,秋祭定于农历八月初一至初三。这两祭的头三天都公祭,祭始祖、先祖。之后各家各户自行设祭。通过祭祀让后人得知自己是哪里人,为什么到了这里,谁带来的,来多久了,几代中都有什么事、什么人,什么事要记取,什么人对国家、民族、家族做了什么好事,应该怎样学习,等等,这样脉络就很清晰了。
二、流传文化。中国几千年的社会里都以儒家文化为正统,许多宗族、家庭多半以这种传统文化教育家人,传承子孙。
曾、杨、朱是九峰旺族,人多、影响广,他们的先祖都是孔孟之道的传人,对儒学的建树、扩大和发展都有重要的贡献。
曾子(参),孔子儒学的正宗传人,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与同窗编纂的《论语》,对儒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后人世代相传不息。
杨子(时),拜程颢、程颐为师,是“程门立雪”的主角之一。他学成归来,其师说道:“吾道南矣!”被称为“道南学派”。他上承两程,下开闽学。在福建,他一传罗从彦,二传李侗,三传朱熹。他们被誉为“闽中四贤”。
朱子(熹)是理学积大成者,他的理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他一生研究学问,著书立说;设馆办学,收授学徒。他眼光深远、思想敏锐,又能体察现实,他立德立言的理论有独到之处,且涵盖方方面面,自成体系,形成了“考亭学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可以说是他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浓缩。
……
祠堂成了流传文化的阵地。
三、品尝艺术。可以说宗祠是子孙后辈献给祖辈的一份厚礼,因此都建设得堂皇华丽、气魄宏伟。文庙、城隍庙自不待说,是一方百姓献给至圣先师和保一方平安和谐的保护神的,加之,又是按府制建设,自然高出一筹。
为了更加精彩夺目,还添加了许多装饰,如彩绘、雕刻、壁画、书法(或对联、或匾额、或勒石)等艺术样式,把整座祠堂装扮得雍容华贵。以追来堂为例:大门两侧青砖砌成,上有透雕石窗花和石栅栏窗。门前有集人物、动物、花草浮雕于一身的抱鼓石一对。门楣上方有“杨氏宗祠”匾额,两侧各镶嵌乾隆年间景德镇的“龙凤呈祥”彩瓷。其他各殿亦是如是。
在中湖宗祠里的石柱上看到了这样的对联,上联是“庙建中湖,享祀四时不惑”;下联是“春祭秋尝,冠褒百代常新”。正中神龛对联,上联是“武城衍派炜炜名祠,朱总挥师曾驻此”;下联是“中湖世界熠熠华堂,罗令开县首临斯”。
所看到的祠堂几乎都有笔墨华章,或说明祠的来由,或记叙事业、功绩,或启示后裔效法。
它们无疑都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每一件都堪称艺术珍品,都值得用心保护,再行传承。
宗祠是九峰镇最突出的古文化沉积,此外还有诗歌、绘画、戏曲、土楼,都有代表作,都很有名气。
那么,九峰人敬重祖宗,起盖家庙,表达缅怀,表达谨记祖训,表达美德立身以流芳后世的决心就自然而然了!
福建农民暴动的先声
来到九峰之后,才知道朱积垒是九峰子民,能够全面地了解他不凡的人生。
他在九峰奎文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阅读进步书刊,如《新青年》《向导》等;积极参与许多活动,特别是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游行活动,“六·二二”沙基坝惨案的罢课活动……被同学们称为“朱先锋”。学校以“过急”、“赤化”把他开除了。
之后,由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介绍,朱积垒进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恰逢这期由毛泽东同志主持,因而朱积垒有机会直接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农民运动的启发,他学习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听了毛泽东同志讲授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农民问题》,听了周恩来同志讲授的《军事运动和农民运动》等等,又接受了组织纪律的训练,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他特别能接受开展农民运动,实行“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否则农民无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之后,经中共两广区委会的决定,朱积垒随北伐军东路军东征进军福建,并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回平和县工作。此间,他大力宣传北伐战争的正义性,发动和组织农民协会,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秘密发展党组织;办起了第一所农民夜校,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所发的“农民会员证”上印着“不劳动、不得食,宜同心,宜协力”;组织农民开展“二五减租”、“五减”(租、息、捐、税、役)活动,当时已有5个党支部,80多名党员。农会会员发展到20多个乡,2000多农户。朱积垒为农会起草的《宣言》称:“农民协会便是我们的力量,便是我们的武器;我们要用我们的力量,解除我们的痛苦,我们要用我们的武器,打击我们的敌人。”并提出“政权归农会”的口号……
随着形势的发展、斗争的需要,1927年,平和县农民协会成立,朱积垒被选为会长。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共平和县临时委员会,朱积垒任书记……
朱积垒从进步青年到追求真理,到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领导人,到暴动的组织者、指挥员,是稳健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的。
对于“平和暴动”,时任省委书记的罗明在《平和暴动不是凭空而来的》文章中说:“‘平和暴动’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东西,是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根据周恩来、朱德的指示,同时还得到赵自选(农讲所的军事总教官、广州起义的副总指挥)的鼓励和帮助,经过布置、准备的武装暴动”,“‘平和暴动’为什么发生得这么快呢?主要导火线是反动军队经过平和时抓挑夫……他们挑完后,又把挑夫关在县城,等有军队需要时再挑。实际上成了长期的挑夫‘犯人’……农民强烈要求县委、县农会攻进平和县城,把挑夫抢回来。因此,就集中了1000人打进平和城……我们就把40多个农民放出来,还放了其他政治犯”。
笔者为此还专访了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林强。他说,平和是中央苏区县。“平和暴动”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张鼎丞同志称“平和暴动”为“揭开福建农民暴动的先声”是准确的。这次暴动发生在大埔、饶平、平和三县交界处,罗明同志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以农民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战略思考,赵自选分析了广州起义的教训,即依靠群众不够。南昌起义部队经过平和,留下了王炳春协助。当时抗捐抗税斗争很激烈,朱积垒已担任工农革命军独立团第一团团长,当时他才23岁。他办事认真,思考冷静,对形势分析很稳重。原定2月28日起义,但他认为时机不够成熟,遂推迟到3月8日。这符合恩格斯关于“合力论”的思想,使“平和暴动”成为全省五大暴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朱积垒和“平和暴动”都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史!
看了暴动纪念馆、纪念碑、朱积垒故居(均已修缮),更具体地了解了他们的事迹,一股激情涌上心头。为了信仰,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全新社会,他们聚集在共产党旗帜下,追求真理,甘冒艰险,不惜牺牲,前仆后继,这种精神激励了后辈。我想,要高举共产党的旗帜,就必须永远记住他们,记住千千万万为劳动人民的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的先烈们,缅怀他们、学习他们,发扬光大他们的精神,否则,便是对党、对人民最大的背叛。
家乡人民有情有义,盖了平和暴动纪念馆,保护了那些遗址。如今,家乡人民还要建设朱积垒文化广场、朱积垒公园,进一步修缮“第一支部”和“农协会”旧址,开展纪念活动,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弘扬爱国爱乡、追求真理、勇于奋斗、甘于牺牲的可贵品质,成为代代继承和发扬的不朽精神!
保护建设发挥作用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各国征集、评定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的确促进世界各地对这些遗产的珍惜和保护,并争相申遗。
我国也制定了国家级、省级、县级的评审制度,从而营造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潮,各地争相申请。
申请到手后怎么办?有的把荣誉珍藏了起来,视为宝贝,只作为炫耀的标志,不知道要不要发挥作用;有的很积极地感到要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身价,但不知如何运作;有的按旅游业思路,大刀阔斧地“建设”起来,结果除了原有的物件外,四周都被“现代元素”包围了,甚至把别墅盖进去,城里人活动的项目搬进去,结果面目全非,不伦不类,反而造成了“破坏”的后果。
为此,笔者与镇党委书记黄平辉、镇长赖俊杰作了交谈。他们说,得到这个称号仅一年多,完全是个新题目、新文章。的确,全省至今才有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家同时起步,都在摸索。
党委、政府已反复研究,不断磋商,大约有了目标和思路:向“文化名镇”、“旅游名镇”方向建设,由政府牵头、指导,先做好总体规划,再分期分项实施,并发动全镇群众一起参与。否则,没有共同努力,好的规划也落实不了。特别是分布全镇的祠堂、家庙,要求群众进一步管理建设好。
书记和镇长略谈了总体计划,谈了已实施的项目。比如,整个平和县以两种果(蜜柚、香蕉)、一片茶叶闹翻身,发展全县经济。九峰借文化名镇的获得,提出了“传统文化”、“红色历史”、“民俗活动”、“观光旅游”四大项目,构筑大片的、完整的旅游景区,向文化名镇、旅游名镇方向推进,以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抬升全镇社会品位。今年开始他们计划投资2000万元,对历史文化古镇进行全面修复;投资300万元兴建朱熹公园;投资百万元对城隍庙、文庙进一步修缮;继续举办好一些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的祭祀活动、研讨活动,以扩大宣传,增强影响力。
大芹山被称为“闽南第一高峰”,那里水清、雾重,适合茶叶生产。目前已在那里建有4000多亩有机茶叶基地,还有红豆杉、香樟等名贵树种的生态林6000多亩,还有竹笋两用林500多亩……
他们的茶叶很有影响了:2008年1月通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名峰”商标于2009年11月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公司荣获“中国茶产业十大名牌”、“中国茶业百家观光园”、“2007年茶产业100强企业”、“漳州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名峰”有机茶先后荣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中非共享发展经验高级论坛礼品茶”、“茶界泰斗张天福百岁华诞纪念礼品茶”、“省优质茶”、“省名茶”、“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崂山国际茶文化节金奖”、“第五届闽茶杯银奖”、“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优质茶”、“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等荣誉奖项和称号。
这是好的起步,或者说有了好的基础。至于如何把历史文化名镇做好做强,做得名副其实,的确需要不断地探讨。笔者也只能顾名思义地说点想法。
既是“历史文化”,我想要先把历史上的优秀文化保护起来,传承下去,让人看到这个地方的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从精神上、从文化中表现出、感受到文化品位、精神韵味,为人处世不同凡响、自成特点。还要添加当今的文化,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这样才能使文化不断积淀,具有时代气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笔者以为,该保持原貌的、原汁原味的一定要保留,不要随便改造。试想,砍了一片林木,盖了几栋别墅会怎样?把那些祠堂、家庙改建成钢筋水泥的房屋会怎样?平掉一个山包去开发房地产,或是建高尔夫球场会怎样?肯定非驴非马,弄不好名镇称号也被取消了。
但愿几年后再到九峰,让人吃惊:太漂亮了,那么有文化的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