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9 15:2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荔 林 赋


 迎着早春和煦的轻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荔枝产地荔城区。墨绿色的荔林,用它们躁动的激情,用它们特有的风韵,迎接我们的到来。经历过多少载如梭岁月,经受了多少回春雨冬霜,荔枝林依然郁郁苍苍,用顽强的生命力,证明它们的坚韧和刚毅。

荔枝即荔支,果树名,又名离支,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荔支》中曰:“荔支,树高五六尺,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郁茂,青华朱实。”荔枝属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根系强大,壮年结果,树枝每年抽梢3—4次,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顶部的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异熟,雌花授粉受精后70—90天果实成熟。汉武帝元鼎年间(公元前111年)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1509年)是历史上最早的荔枝专著。《汉书·司马相如传》也有关于荔枝的记载:“其高躁则生葴析苞荔,薜莎青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这样描述荔枝:“隐夫郁棣,榙遝荔枝,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荔子,泛指荔枝树的果实。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中,不乏关于荔子内容的描述。唐代韩愈在《柳州罗池庙碑》中写道:“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清金农在《咏频婆果》之二中,则从另一角度来写:“翻恨炎州鲜荔子,秪目风露不同生”。

除了应用文学作品表现荔枝外,唐宋时代还谱曲吟唱。如《荔枝香》,亦作《荔子香》,是唐代著名的乐曲名。据《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记载:“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宋代把它作为词牌名,系承唐乐曲而成。宋王灼《碧鸡漫志》卷四:“《荔枝香》……今歇指大石两调,皆有近拍,不知何者谓本曲。”清代又把《荔枝香》作为曲牌名,梁章钜在《归田琐记·楹联剩话》中写道:“广东省城有武陵会馆……既落成,其乡人梁应来为撰楹帖云:一阕《荔枝香》,听玉笛吹来,偏传南海;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西湖?”无论是乐曲、词牌,还是曲牌,古人能把普通的荔枝,吟唱得如此高雅、清新,令人拍案叫绝。

莆田县别称荔城,2002年撤县建区,为荔城区,迄今已10年。荔城区不仅以荔枝产量著称于世,还以其上乘品质闻名遐迩,有清初陈淏子编辑的《花镜》文章为证:“荔枝,一名丹荔,一名离枝,为南方珍果。岭南、蜀中俱产,惟闽中为第一。”于是,“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便成为莆田人的骄傲和自豪。

据《莆田县志》记载,唐代就有种植荔枝,明代列为贡品,每年上贡荔枝840公斤。1949年种植荔枝面积3266亩,产量687.5吨。1981年起在常太乡东圳水库沿岸建立2000亩荔枝基地。1990年全县种植荔枝面积5898亩,产量831.4吨。县内主要荔枝品种有陈紫、状元红和新引进的兰竹、乌叶、糯米糍、妃子笑、雪怀子、尚书怀、水晶球、下番枝、东刘一号等。陈紫是著名的荔枝品种,素有“果中第一”的赞誉。母树出于城郊东埔,为主栽品种,果色艳红,果肉乳白色,汁多、酸甜适中,清沁爽口,香气浓郁,宜鲜食和焙干,可食率77.7%,中偏晚熟,同一穗果中有焦核果和大核果两种。宋家香荔枝被喻为荔枝的活化石,在荔城区英龙居委会原宋氏宗祠内,系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我过去曾看过几次,2012年3月中旬,又去了一次,由两个新芽长出的一大一小的两棵荔枝树,小树已枯死,大树却枝繁叶茂,古树的基干已经腐烂。大树四周现用铁栅栏围住,加以管护。乡贤蔡襄(1011—1067年)吃过宋家香荔枝,并在《荔枝谱》里留下珍贵的资料:“宋公荔枝,树极高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宋氏,世传其树已三百岁矣。”据此推算,宋家香荔枝树种植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年),树龄已有1200多年。关于宋家香荔枝树,在莆田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传唐末黄巢起义军经过莆田时,一个伙夫要砍宋家香荔枝树烧火做饭,主人王婆婆出来求情,方以得免,遗憾的是,荔树已被砍了一斧头。此后,宋家香荔枝的果核上就留下了一道伤痕。明代林奇哲还赋诗评论此事:“核上俨若斧斤痕,兹事奇怪难评论。”传说虽无证可据,但宋家香荔枝的果核上果然有一道细细的横线,人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玉带围。鉴于宋家香荔枝的神奇,自古以来,不少人或赋诗、或撰文赞美它。南宋林希逸曾提赞宋家香:“灵根一株,生香不断,数百年之风味犹存……”1984年,我在莆田县挂职,适逢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对宋家香荔枝果实进行量化分析,认定其“色红艳……食之味甜而香,肉质细柔而脆”,与陈紫荔枝不相上下。有的专家还认为,宋家香荔枝可能是陈紫荔枝的母树。陈紫荔枝不仅是莆田荔枝的当家品种,而且早在本世纪初就远渡重洋,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落户。目前,陈紫荔枝已遍布南、北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宋家香是我国树龄最高的荔枝,已被列入《中国文物之最》一书。

妃子笑荔枝,使我想起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想起《后汉书·和帝纪》那催人泪下的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为了博得妃子一笑,多少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听说新度镇下横山村有一株荔枝王,为了一睹风采,我们驱车前往。当我们来到荔枝王的面前时,不禁惊呆了。硕大的荔枝树,葱郁的树冠,遮住炽热的阳光;遒劲的虬枝,伸向辽阔的云天。荔枝树下,竖立着一块石碑,正面书写着“荔枝王”三个大字,背面镌刻着“状元红简介”。状元红长年吸纳日月之精华,感受兴化平原之灵气,树势状旺,年年春花夏果,其果色味俱佳,最高年产量20多担,堪称八闽之最。此树1984年8月份被原莆田县政府确定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荔枝树下细细观察,发现荔枝王向四个方向长出6根分枝,口径20多厘米,其中有一枝离地面只有一米多。当地村民担心折断,用一根一米多长正方形的石柱顶住。令人惊讶的是,这根石柱顶在树干的那一头,竟然被荔枝王的外皮紧紧包住,异常牢固。据当地人介绍,树皮要包住石头,起码要经历100年左右的时间。荔枝王的神奇,连同栽下此树的状元传说,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扉。

在当地人的引导下,我们又在离荔枝王不远的地方,看到8棵树龄600多年的荔枝树,其中有6棵生长在河边,有2棵离河边远些。经过多少个朝代的更替和变迁,经历多少载风霜雨露的侵蚀,这8棵荔枝树和荔枝王一样,用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它们的沧桑,留下了它们的坚强。

在西天尾镇,许多与荔枝有关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2010年,西天尾镇被列入全省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在改革中,面临着如何对待荔枝树的问题,因为西天尾镇的荔枝树特别多。无论是在路旁,还是在厂区;无论是沟渠边,还是在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摇曳着绿色叶片的荔枝树。在棘手的问题面前,明智的决策者们选择了保护。于是,城镇能保留其树的尽量保留,企业能不砍其树的尽量不砍,成为了共识。

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棵树),我们听到了“三棵树荔枝节”的故事。三棵树工业园区内,有数百株百年荔枝树,有的长在水沟旁,有的长在厂区内,企业把它们统统保护起来。这些荔枝树,如同一串绿色的珍珠,环绕在厂区的周围。围绕天然湖泊,设有荔枝湖、白鹭洲、钓鱼台等24景,被来访的宾客誉为“中国最美的企业”。值得称道的是,三棵树把企业和荔枝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自2006年开始,每当荔枝林果实成熟时,他们就会举办独具特色的荔枝节,除公司员工外,还邀请员工家属、经销商和社会各界朋友参加。在以荔枝名果著称的莆田,三棵树是第一家举办荔枝文化节的企业。通过举办荔枝节,员工和经销商在互动娱乐的同时,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了解,加深了友谊,并进一步了解了三棵树的健康文化理念。在才子衬衫责任有限公司,150多株的荔枝树,为衬衫城增添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在秀水荔枝林风景带,一个以荔枝林为主题的带状公园,呈现在莆田市民的眼前,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公园旁边有一条内河,水波潋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几只白鹭,在悠闲地飞翔。水面平静的时候,可以看到荔枝树的倒影,时隐时现,扑朔迷离。

在荔城区前身的莆田县,大文豪郭沫若于1962年来过这里,看到满城的荔枝,挥毫写下了迄今仍让荔城区引以为荣的动人诗篇:“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梅妃生里传犹在,浃漈遗书有孑遗。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一边欣赏郭老的诗作,一边忆起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倘若苏东坡来过荔城,一定会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荔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