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9 15:1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以率先跨越创建宜居荔城

——访莆田市荔城区区委书记胡国防


2012年8月,莆田市荔城区将迎来建区10周年“华诞”。自2002年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荔城区至今,10个寒暑,荔城区完成了从“农业大县”到“城市新区”的脱胎换骨。2011年农业产值在地区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至不足8%,可财政收入与建区时相比却翻了10倍多。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加快了荔城区城乡的建设和民生的改善,使区委书记胡国防对荔城的未来充满信心:“随着福建省海西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莆田市宜居港城的加快建设,荔城将迎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率先跨越,在更好的发展上建设宜居荔城。”那么,如何实现跨越发展?如何建设宜居荔城?有哪些切实的思路与具体的举措?胡国防打开了话匣子——

“做大产业集群带动率先跨越”

“地方工作林林总总,但重中之重是发展经济。”胡国防开门见山,他认为,“抓经济就是抓项目,必须以项目来带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他告诉我们,2012年荔城区安排重点项目361个,总投资98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58个,前期项目128个,预备项目75个。大部分前期项目将转为在建项目,陆续地递补与滚动,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

“在抓项目过程中,我们的原则是‘新旧并重更重旧,二三并重更重三’。”胡国防说,“我们每年引进项目上百个,竣工项目上百个。主要是工业项目。现在不少地方重复引进,‘招来女婿气走了儿子’,而且现在用地紧张,因此我们力戒重复引进,鼓励已有企业进行技改,挖掘产能,向科技要生产力,也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胡国防说,检验一个地方经济处于什么层次,主要看三大产业的比例。如果第一产业超过10%,则层次较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约70%,如美国、日本等。荔城区2011年工业总产值343亿元,比建区时的49.1亿元增长了近7倍,规模工业产值更是比2002年的32.8亿元增长了近10倍,并逐渐形成鞋革服装、工艺美术、食品医药和机械化工四大主导产业;荔城经济开发区和黄石工业园区也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但第三产业占比才31%,仅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也就是说荔城未来的发展大有潜力。胡国防幽默地告诉我们,现在荔城区第二产业的引进已不像过去穷人讨老婆只要是长头发、活的都可以,而是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在做精一产、做强二产的同时,做大三产,主要是打造专业市场群、总部群和酒店群,以做大产业集群来带动荔城的率先跨越。

“一个专业市场的做大,足以支撑一个县域经济。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安徽亳州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胡国防说,荔城区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和中国·莆田鞋业服装城日益繁荣,其中工艺美术城已成功举办7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鞋业服装城已成为海西“一站式”鞋材服装原材料专业市场,为全国推进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之一。他说,我们正在加快海峡国际商贸城的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性、高标准、国际化、现代化的药材商贸城,也是全国唯一的台湾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交易通道和商贸物流基地;还有福建湄洲湾国际家具城项目也于去年签约,今年可望动工。这“四城”位于中心城区“南进”的要塞,在莆田交通枢纽中心的辐射范围内,交通十分便利,建成后将对荔城区乃至整个莆田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总部群或者说楼宇经济,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撑,对产业的发展、就业、税收、商务环境的优化等具有催化作用。莆田本地市场小,在外经商的人很多,有的产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要他们把产业搬回来是不现实的,而要他们生产、销售两头在外,把总部留在家乡却是众望所归。基于这一想法,荔城区委、区政府从2007年开始谋划发展总部经济。去年荔城区财政收入22亿元,其中总部群税收占23%。如位于城区的阿波罗酒店引进总部101家,去年税收1.2亿元。”胡国防告诉我们,2008年市里定下来在西天尾建设规划占地面积640亩的总部经济区,不仅为莆商回归,而且为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企业及各类现代服务业来莆设立企业总部搭建良好的平台。现已有永恩集团(达芙妮)、信河集团、香格里拉集团等8家落地,有意进驻的还有十几家。目前正建设以总部经济区、海源周边、黄石青山、木兰金融财富中心等为核心的总部群,建成后将成为荔城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酒店群是荔城区正在建设的产业集群中的另一亮点。胡国防介绍说,城区以旷远酒店为中心,周边建成了6家酒店;黄石已建成冠豪酒店、猎狼酒店等,并已投入使用,另有惠好酒店、上海锦江酒店正在建设之中;西天尾将建五星级的香格里拉酒店和信河酒店,还有2家超五星级的正在洽谈中。酒店群使酒店由过去市场街居式向集中式发展,将对当地第三产业的繁荣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要让城市的文明向乡村延伸”

荔城区区委二届九次全会提出了“一区两地三中心”的发展定位,即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打造兴化湾南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文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构建港城崛起的宜居创业城市中心、港城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港城互动的交通运输中心。胡国防告诉我们,莆田市于2010年提出推进实施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构想,在2011年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上,这一构想得到了参加莆田组讨论的省委书记孙春兰的支持。于是,莆田市、荔城区相应成立了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前期工作领导小组,荔城区组织了乡村土地、交通、产业、环境、公共服务等9个有关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课题展开调研,以此推进综合改革试验工作。胡国防认为,荔城区镇村街居多数农民已离开第一产业,从事二三产业工作,农田向种田能手集中,城区土地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施城乡一体化可谓国家有政策、城市有需求、外地有经验、荔城有基础,是一顺时应势之举,也是建设宜居荔城的基础性工程。

“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从基础设施、民生事业、城市文明、社会保障等方面缩小城乡差距,也就是让城市文明向乡村延伸。”胡国防说,荔城建区时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已超过15平方公里,原来郊区的农村现在已融入城区。先后实施了南郊濠浦等一大批片区改造项目,新建了20多个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城乡道路建设、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步伐加快,市政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等加快向农村延伸,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活力日益增强。

胡国防介绍说,未来几年,荔城区将按照保护壶山兰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打造宜居城市的要求和“建设新荔城、饮马木兰溪”的城市建设理念,坚持高档次规划、景观式建设、规范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率先在全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实施“大交通”发展战略,构建顺畅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公路、公交、电力、电信、信息、邮政、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建立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金等对农村的支持,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方面,用足用好用活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优惠政策,扎实推进西天尾省级、北高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策划生成和组织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重大产业项目。加快促进黄石镇由中心镇向城区建制转变。不断增强小城镇集聚功能,以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力争率先在全市培育出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经济强镇。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惠及民生”

“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惠及民生。”胡国防说,“不管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城乡的融合、进步,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几年,荔城区的民生事业发展在全省是一流的,区财政每年都投入两三亿元用于为民办实事。胡国防跟我们算了一笔账:去年全区财政收入22亿元,可支配财力13亿元,除了工资等刚性支出和相关配套支出10亿元外,近3亿元的新增财力全部投入民生工程建设。

长期在基层工作,胡国防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深感到农民比市民对民生保障的需求更为迫切。他说,中国农民对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作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我们要带着感恩之情抓“三农”,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特别不能忘了要反哺乡村、回馈农民。荔城区每年都坚持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至今有20多项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前列,而且绝大多数项目都与农民有关,其中有一半专门针对“三农”。如在全省率先对40年以上党龄的农村无职业党员进行生活补助;在全市率先完成村村通水泥道路、村村通安全饮用水工程;率先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率先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全省9个国家试点县(区)之一,并于2010年1月起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启动……

教育是开启民智的钥匙。莆田市民自古以来重视教育,近几年来,荔城区坚持教育优先,加大投入,使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胡国防介绍说,荔城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和学前教育入园率均居全市第一;去年高考升本率分别高出全省、全市11个和12个百分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也是最多的,校校都有塑胶跑道和远程教育设施,连最偏僻的北高农村小学都不例外。前来视察的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感叹:就是福州、厦门的城区学校也不见得都有塑胶跑道。胡国防说,今后荔城区将进一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完善城乡学校布局,加强和创新学校管理;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2012年实现教育强区目标,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健康乃民生之本。胡国防告诉我们,荔城区率先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率先免费为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率先实施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建设活动;在全市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工作;率先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全区镇、村、社区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价销售……前两年他还在荔城区区长任上时,投入了1亿多元,高标准改建了4家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一流标准配齐医疗器材设备,并对村卫生所进行标准化改造。他说,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完成基层卫生院(所)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要继续坚持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学、就医、就业、住房等利益问题;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污水管网配套、垃圾转运站、排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北洋河网水系清淤,加强饮用水源和生态自然景观保护,尤其要保护荔林水乡的独特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示范区和生态镇、生态村建设,为群众创造一个宜居的自然社会环境。

“以创新管理使目标落到实处”

经济的跨越、城乡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每一项都是千头万绪复杂的工作,荔城区如何保证将那些美好的规划化为骄人的现实?胡国防的答案是两个字:创新!他引用江泽民同志的话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各地情况不同,发展也存在差异,因此创新也要讲求因地制宜,寻求差异发展。比如“稳中求进”是中央定下的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但荔城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稳中求进更重进”的经济工作思路,在求“稳”与求“进”两者间明确侧重。

荔城区的创新管理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07年荔城区就尝试机关效能管理的创新,出台了包括岗位替代制、首问责任制等机关效能“七项制度”。三年后的2010年,省机关效能办出台“八项制度”,除了增加固有的“岗位责任制”外,其余七项与荔城区三年前的“七项制度”相同。胡国防说:“现在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中存在层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怪现象。”他认为主要症结是目标不明或责任不明,或目标责任明确但对象不明。因此,去年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目标要求后,荔城区及时召开了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动员大会,研究制订了《荔城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重、难、弱”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订了包含经济发展、基层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管理等27项工作目标,逐项分解到具体部门相关领导,责任明确到人。总目标下设分目标,年初建账,过程查账,年底算账,以成果论实效。与评先评优、绩效奖励、提拔使用等结合起来,达到目标,适当鼓励;超过目标,表彰奖励;不达目标,问责惩戒。使每个部门每个责任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同时,还开展了“三解三促”活动(了解民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发展稳定),实现了区领导挂钩村居、部门联系村居、镇所干部驻村全覆盖,既锻炼了干部的工作能力,加快了干部的作风转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多年的地方工作实践,胡国防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目标、跟踪、监督、帮助、落实。我们将其笑称为“胡国防十字工作法”。这一套工作法,胡国防经过多年的总结、运用,经验证明行之有效。在2011年的海峡国际商贸城征地期间,虽然项目组人员尽了努力,但由于个别群众不配合,影响了工作进度。在项目跟踪过程中,他了解到问题所在,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等组成的“五人小组”进驻项目所在地新度镇,帮助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争议问题,使难题迎刃而解,项目顺利进行。

荔城区还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总结形成了颇具示范价值的“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即建立一套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机制,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的“六步工作法”,发挥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的“八个方面作用”。“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与战斗力,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增强了党员干部围绕中心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自觉性。

曾以“荔城无处不荔枝”为傲的荔城区,如今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展示给我们以“丽城”的崭新形象。告别帅气、精干的胡国防,我们仿佛看到美好的明天正在向荔城招手,跨越不是梦想,宜居渐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