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沧,一个美丽的地方
蔡天初
连江城关西北与福州城正北的鹫峰山脉交汇,那里的将军山、天湖顶与海拔千米的缺鼻峰,环抱着有沧海之称的连江“小沧乡”。
提起小沧,我心中就升腾起一种深深的情愫,一曲熟悉的旋律就在心头萦绕。记得,1998年,我工作的单位福建省体育局,在小沧乡“挂钩扶贫”,因此来过小沧两次。说实话,短暂的逗留,无法完整地解读这里的神奇,但在那里却感受到了畲族文化独特魅力,看到了古香古色的民居、整洁平坦的村道、绿茵覆盖的村庄、碧波轻荡的水库、群山环抱中奔泻而出的溪流和热情洋溢的人们……这些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如今小沧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面貌焕然一新,水、电、路、通讯、闭路电视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民族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随之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可持续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几年来,荣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国家级生态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等称号。
这次,随采风团到连江,再次走进小沧,目睹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再次领略小沧变迁的历史足迹,欣赏大自然馈赠给小沧的奇山异水,兴奋不已!
库 区 之 乡
小沧乡境内原有一溪流,发源于古田县东部、罗源县西部,汇合流入小沧,南往潘渡、敖江、浦口,注入东海,居溪流东边的称“东沧境”,西边的称“西溪境”。溪流沿岸危崖耸立,溪弯水急,多滩濑,交通不便。乡内只有羊肠小道可供通行,县内有一条长60公里的古道,经塘坂、贵安、潘渡、罗仑到达连江西门。尖头小船是当时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据介绍,当年到连江城关,要坐竹木排沿溪顺流而下抵达城关南门码头。
小沧昔日是个落后贫瘠的地方,改革开放给它带来了好运气。1992年8月20日,长约25公里的贵安至山仔公路,扩建工程竣工,小沧人盼望已久的山仔水利枢纽工程随后正式动工兴建。那是福建省第一家国家项目由地方承办的工程,也是农业综合利用项目。第一期工程1995年10月竣工投产。“山仔水库”纵深约15公里、水面积约7平方公里、库容约2亿立方米,发挥着“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综合经营”的效能,小沧开始引起外界的关注。
山仔的梦圆了,小沧人赋予山仔水库一个美丽的名字“畲山湖”,成为福建省第三大高山平湖。
如今,小沧村村通公路,而且都是宽敞的水泥路。我和乡党委宣传委员,坐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这条几十公里的山路,两旁林竹茂密,满眼苍翠。一路峰回路转,终于穿过“畲山隧道”,进入库区,视野渐渐开阔,在竹林掩映下,不时闪现出一座座白墙黛瓦、高耸马头墙的民居,再往前行驶不远,坐落在畲山湖畔的乡政府就到了。
小沧是水库主要淹没区,因此,行政管辖有了变动,乡址迁往利洋坪,增设利洋行政村,现在全乡辖5个行政村。畲山湖地处小沧、七里、利洋3个村交界处,樟后、东风两个行政村位于东北部,如今小沧5个行政村,如盛开的梅花的5个花瓣分布在畲山湖畔。水库正常水位达90米高程,淹没当时乡址的全村和七里两个自然村,淹没面积近5平方公里,淹没的房屋面积约10万平方米,有耕地、果树、林地、水电设施;有254户1263人的住房及乡政府、信用社、邮电所、医院、粮站、中小学校、文化站等10多个乡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搬迁。连江县把山仔工程作为“天字第一号”工程,提出“一切想着山仔工程、一切为了山仔工程、一切服务山仔工程、一切服从山仔工程”的口号。乡宣传委员介绍:“20年前,库区移民,投入第二次创业,见证了畲山湖的诞生和成长,在留恋与向往的交集中,离开故土去建设新家园。从1993年3月第一家移民搬进新居,到1994年5月洪水季节前,村民全部搬离旧居,仅用1年2个月时间。”小沧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次到小沧的情景如今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想不到,小沧从荒芜的山坡移居到新址后,崛起了一个新家园;从山区贫瘠的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跨越。乡党委和政府重视经济发展的调整和水平的提升,同时加速乡村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文体中心和公园;建起了新型的民族学校;“造福搬迁工程”新村落建设也已完成;全乡群众安全饮用水工程已经完工;改造开通了小沧至潘渡、贵安和罗源霍口的公路;环湖涌现出栈道、长廊、健身广场、农家美食步行一条街……尤其是那极具民族特色的渡口码头在畲山湖畔拔地而起,远远望去,依山傍水,透着一种平淡质朴的美,与湖中大小岛屿,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清纯的天然画卷。这里的一切都骄傲地昭示着库区迷人的无限魅力,令人赞叹!
畲山湖是小沧的一颗明珠,凝聚着小沧人的智慧和心血,我祝福小沧库区越来越美。
畲 族 之 乡
小沧,1984年撤人民公社建制,成立畲族乡,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乡。
畲族居民主要聚居在七里、利洋、东风三个行政村和樟后的茨洋,12个自然村,畲族人口约占全乡总人口4318人的60%。我从一些资料了解到,小沧早在唐宋时期就属太平乡安仁里管理,足见了历史之悠久。相传这一带畲族人隋唐以后陆续从广东凤凰山迁来,散布到溪流中上游沿岸,开荒种田,定居生息,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俗民风一直保留至今。
到小沧,我们首先来到“七里畲寨”,也称“七里”,古时称“溪鲤”。相传朱熹在七里编著《楚辞集注》,写了一篇《凄狸赋》,村民为了纪念朱熹,改村名为“凄狸”。因为小沧至凄狸刚好是七里路程,“凄狸”与“七里”又是谐音,因此又改成“七里”。
七里村位于小沧的西北部,原先小沧到七里是不需要乘船的,山仔水库建成后,这里就成了库区。村口的码头、新建的山门、苍翠的竹林、恬静的村寨浑然一体,烘托出一个高洁而优雅的世界来,到小沧乡必到七里。
从小沧新码头乘船到七里,然后沿着竹林中的石道拾级而上,进入村寨,呈现在眼前的是,富有畲村建筑特点的“探花府”,大门两旁对联曰:“驸马家声远,冯翊世泽长”,简要地写出畲族的历史,表达了畲家人殷切期盼儿孙声名远播、家族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据说,探花府是雷家府第,距今有145年历史,其建筑风格别致,庭院式、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内设四直衕、一横衕,四周有回廊,通道布局灵活,整座建筑108间,富有民族特色,古朴神奇,令人大饱眼福。
记得第一次来小沧时看到,村民将“探花府”右一厢房辟为畲族文化陈列室,室内珍藏着畲族三宝:“祖杖、祖牌、祖图”。还陈列着族谱、传统服饰、传统农具、古石雕刻、猎具及出土的陶器等畲族文物。在参观时,听了村中族人老者介绍,了解畲族独特的历史和生活习俗,受益匪浅。特别是畲族有着图腾信仰,称为“祖图”,小沧七里村保存的“祖图”十分完整,能亲眼目睹,令我十分感动。
这次来采风,我们发现小沧的人文景观非常丰富独特,不仅有特殊的民居、村寨、生产、贸易,有着丰富多彩的畲家音乐、舞蹈、体育及手工艺成就,还有本地域特殊的风俗习惯和节庆活动。例如,小沧畲族人家独特的婚俗习惯,欢乐的《婚礼舞》搬上了舞台;又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家人亲友聚集起来盘歌、跳舞,整个山村热闹非凡;特别是村里的剧团演出很古老很传统的曲目片断、跳习俗舞蹈,锣鼓一响,许多村民便围成一团,演出虽然简单,看戏的人却很开心,戏是大家熟悉的,曲子和演员的一招一式也是熟悉的,千百年来,他们就是这样传承着属于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快乐,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同时,小沧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它曾是闽东支前委员会第一分会的会址,刘捷生等老一辈革命者在这里战斗过、生活过,他们广泛发动畲汉群众,支援解放军解放连江、罗源、马尾,为解放福州战役立下殊功,为畲寨增添一份红色文化……使畲寨更富有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畲族小沧乡在加快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为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如畲族山歌、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畲族传统服饰、畲族传统医药、畲族三月三乌饭节、畲族婚礼等被福建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传统服饰、畲族传统医药被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予以保护继承;集镇区东西向主干道两侧建筑按畲族建筑风格进行改造;以畲乡文化站为依托,继续对民族古籍和民间文物进行收集整理;新建了文化体育广场,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展示平台;深入探讨畲族文化内涵,拓展文化交流空间,等等。
生 态 之 乡
赶早来到乡政府,想不到雷发勇乡长早已在会议室备好茶水迎候我们。他把《文本·连江县小沧畲族乡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文本·连江县小沧畲族乡规划》送给我们。这是有关小沧开发的背景材料和规划实施与管理细则,装潢精美,图文并茂,可见乡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小沧生态建设和建设规划。
野生紫灵芝示范基地
2010年,小沧获得“国家级生态乡”光荣称号。雷乡长开门见山地说:“‘生态美’是我们小沧最大的后发优势,打好这张‘牌’,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相统一,是我们发展的目标。”是的,生态资源是小沧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小沧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是小沧最花力气的建设,已成为全体小沧人的共识。小沧乡党委和政府主动融入县“三城三基地”工作,对接贵安新城,按照“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思路,实施“生态立乡、农业稳乡、旅游兴乡、文化塑乡”的发展战略,努力实踐。
出乎我意料的是,敖江上游年径流量近20亿立方米、占全县65%的淡水纳入山仔库区,为山仔水力发电厂输送源源不断的水能,年均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发电后的淡水再流入下游的塘坂水库,然后分东西两侧向连江县境和福州市区输送优质饮用水源,为福州市第二水源。生态的小沧,保证优质的水源,因而,2011年对用水条件要求极为苛刻的青岛啤酒(福州)有限公司,来到连江敖江园区落户。
几年来,小沧以保护福州第二水源为抓手,围绕“生态经济、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做“畲”“山”“湖”文章,总结出:突出“畲”的特色,做好发展畲族风情生态游文章;突出“山”的优势,做好现代休闲农业文章;突出“湖”的资源,做好水库生态鱼养殖文章。
打造万亩淡水养殖基地是小沧乡“生态大业”的第一步。2009年,首次开始生态鱼苗放养以来,市环保局先后6次向水库放养生态鱼苗300万尾。投放的鱼苗,主要是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的鲶鱼、鳙鱼、草鱼和鲤鱼等品种,“以鱼净水”起到提高水质、保护水源的作用,收到既保护水源又促进发展、村民增收的“双赢”效果,一举两得。
小沧有丰富的林、竹资源,素有“连江绿色宝库”的美誉。小沧有林地近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5%,绿色的叶、绿色的草、透明的水、透明的空气,成了小沧永恒的元素。近年来,因为对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使小沧的植被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为加强敖江流域的整治力度,还推出不少新举措:在水库水域及两岸100米以内的陆域,设立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把5万多亩集体山林列为国家公益林加以管护,建生态林基地;着力打造高产毛竹基地,积极扩大抚育垦复黄毛竹,建设有机食品(黄毛竹笋)生产基地2万亩,每年扩大竹林面积2000多亩。同时,利用5万亩国家公益林建国家森林公园,推进森林生态旅游,让乡民捧上“金饭碗”。
小沧畲族乡党委和政府积极推进建设“和谐”、“宜居”、“生态”的小沧,把生态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小沧在乡容村貎生态建设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建设乡村环卫队伍,全面实施保洁员制度,完善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收集垃圾送至连江县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集镇区范围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其他地区采用截流制雨污合流排水体制。中心集镇区污水均用污水管道收集接入污水处理厂,然后抽到山上喷淋实现零排放,雨水就近接入河流。采用截流制雨污合流排水体制的地区以村为单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分流,做到达标排放。去年建成14个污水处理系统,今年将扩建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这些措施无疑是成功的。
凡是风景美丽的地方,都有山、有水、有树,如诗、如歌、如画,湖光山色,“青山秀水入目来”。小沧,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山仔水库建成后,由于水体的热容量远较陆地大,因此它具有升温慢,冷却慢的特点,使冬季气温略为升高,夏季气温有所降低,海洋性气候色彩加大,历年平均气温为19℃,各月平均气温,最低1月10℃,最高7月28℃,冬暖夏凉。隨着福州交通建设走上快车道,连江形成便捷的交通网,小沧成了城市圈宜居的绿都。
……
回眸畲山湖,丰水季节水位上升,湖面形成7座小岛,如北斗七星散落湖心,宛如碧玉盘中的黛螺。正如唐朝刘禹锡诗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连江》;图片来源于连江县委组织部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