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 15:2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赖 华



藤山深处寻秘境

 

赖  华


 

从谷歌地图上鸟瞰长坑村,它像云顶景区中一个孤寂而又倔强的老者,默默坚守着藤山深处的秘密。看着原住民马芳祥老师用鼠标拖动地图,对长坑村历史、地理、环境娓娓道来。我有一种想伸出手触摸这个小山村的冲动。我想用女性特有的柔情抚触它的伤痛;我想用敏感而谦卑的指尖感知它的欢乐;我还想用我细腻的心思读懂它穿过历史深处的迷雾背负的千年隐忍和坚定。

最终,我选择初夏时节翻山越岭走近它。

长坑村下辖长坑、七斗、鲤湖、先(仙)溪等7个自然村。从202省道转向云顶景区的道路正在扩建修缮,一路上遇到的都是挖掘机闷头苦挖、渣土车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忙碌的劳动场面令我亢奋,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静谧的传统村落

 

到达长坑村村部,一行人弃车步行,沿着小坡道曲折而下,拐入小村落——长坑村。没有遇到一个人,没有鸡鸣狗跳。时间似乎突然在寂静的村子里被凝住,阳光穿透白云洒在身上,拂上皮肤的微风却比村外冰凉许多。我们5个人像是闯入另一个时空,一举一动、一呼一吸皆无端扰动这里的空气。我惊惧地蓦然回首,望着身后刚刚进入村子自上而下、七弯八拐的小路,还在;路两边夹峙而立、石块垒就半人高的护坡,还在;抬头望天,下车时停留在左侧山头的一团白棉絮般的云,还在。我长嘘了一口气,确定自己没有穿越时光隧道,从此被滞留在一个古老的村落里。

然而,一切忙乱皆隔之村外,村里唯余静谧。我无端地感觉自己每个细胞都不再紧绷,慢慢地舒展开来。或许是村里放眼所至皆古建筑给予我如此一惊一乍的情感波动吧。

村里房子一律土木结构,黄土夯墙,青瓦覆顶。与众不同的是房子地基用青石条砌至一层楼高,二楼开始才是土墙。土墙外围钉着一圈密密匝匝的杉木板,近看,如房子穿上一件防寒背心;远观,似房子套上一条草裙,只待月儿升起,篝火点燃,即可翩翩起舞。村主任谢先生说,这种古建筑被专家称为“穿裙子的土楼”,为全国仅有。长坑村平均海拔近千米,常年云雾缭绕,雨水丰沛,为了墙体不受雨雾侵扰,村民将杉木板嵌于墙外,形成保护层。在农村,随处可见农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智慧结晶,谁说他们是一群笨拙的劳动者?

我踏着鹅卵石小道,慢悠悠地穿梭在这个古村落的角角落落。我喜欢穿过房前屋后的菜园子时,白色的蝴蝶不经意间从我的鼻尖翩跹而过;菜园里锄草的老妇人默默地看我一眼,依旧低头忙活着;几株葫芦藤已将藤蔓爬上半个木架,仰望,天空以最纯净的蓝色透过木架落入眼帘,一团白云慢慢地倾身而来,一点一点挤进我的视野;在小道上偶遇年岁已高的老人,他对我微笑,有着拈花一笑的慈悲。穿着“草裙”等待跳舞的房子久经风霜,里里外外透着无奈与沧桑,几处危房将倾未倾,寂寥的村子狗儿也不吠叫。一切似乎被无声定格在农耕时代。

古村落不大,背靠云顶天池,围着一个半月形水塘筑居。水塘南面是沈姓人家,北面是何姓,两姓相对而居,泾渭分明。据说沈姓是宋朝时期从河南而来,最早定居与此。唐代的安定使福建人口大增,经济快速发展。唐代诗人韩愈如此盛赞福建:“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唐末王审知从河南入闽,建造闽越国,北方民众自此大举入迁福建。长坑村沈姓先祖是否也是随着南迁洪流跋山涉水选址安居于此?他们为何独寻藤山深处?

 

遥远的历史谜踪

 

环顾村子四周,成片成片古老的山棕林挺拔而寂寞;几千亩毛竹林,风吹过,窸窣有声,若我懂风语,定能听懂它们急于要告诉我的秘密;路边茶树散发着特有的清香诱惑我忍不住伸手采撷肥厚的嫩叶。据《福建通史》记载:“福建的茶叶在唐代已成贡品,宋代,福建之茶更是名扬天下。”藤山山脉海拔高,云雾常遮山蔽日,夏无酷暑,茶树生长其间,叶厚味浓,据说闽茶又以藤山茶最为上乘。望着漫山遍野的古茶树,我的思绪顺着古道前往海边扬帆于“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记载“宋元时代福建海路通畅,当地农产品可以通过海路销售到许多地方,所以福建沿海农民往往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以谋取几倍以上的利润。”

宋代,福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靛青、茶叶、毛竹等也是藤山胜产之物。在“海丝”贸易中,茶叶出口占着相当比重。顺着仙溪古道,永泰县城可直达长坑村;往长坑村南面一条古道通往莆田。长坑村古茶树随处可见,可有茶叶顺着古道出口海外?靛青是有机染料,由蓝草(菁)茎叶浸沤而成,可用于染棉布,村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菁(蓝草)窑,由这个小山村产出的靛青可有染过海那边的衣裳?《中国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还记载着藤篾制帆的文字:“阿拉伯旅游家在其《游记》中记述中国船:大船有10帆至少是3帆,帆系用藤篾编织,其状如席,常挂不落,顺风调帆,下锚时亦不落帆。”望着群山之外海的方向:或许藤山的毛竹也曾驰骋于一望无际的大海,带着茶叶、靛青远走他乡呢。

 

温情的人文传说

 

我在长坑村最想寻觅的是另一个美丽的传说——宋朝永泰第一状元萧国梁。我想央求山风告诉我流传在藤山关于第一状元萧国梁传说的每一个细节;我想邂逅顶着萧国梁跑的那只梅花鹿后代,问问它们关于动物界的知恩图报;我还想去寻找萧国梁故居遗址,就算仅余断壁残垣,瞻仰的亦是一份旷世才情。

我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麂鹿,在藤山深处游荡。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古时候,一个女人救了一只麂(形似梅花鹿的动物)。女人的孩子周岁之日,亲朋好友都赶来祝贺。突然,一只麂窜进厅堂,用麂角挑起椅轿,连同坐在椅轿里的孩子,向外狂奔。孩子家人及宾客立即冲出家门猛追,不多远,身后房子轰然倒塌。众人看着麂放下孩子,跑入山中,恍然大悟,原来是麂救了他们。女人亦明白是自已救过的麂报恩来了。

爷爷的故事没有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他只是想告诉我:“善有善报”,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而我之所以记得这个故事,是因为小时候一遍又一遍想象着麂是如何救人的场景。

没想到这个故事源自藤山萧母救鹿,只是救人的动物是梅花鹿不是麂。据说萧国梁家原在七斗村,房子倒塌后,家人抱着萧国梁行至鲤湖村,孩子才停止一路哭闹,于是认为此乃吉祥之地,他们就此安家。

萧家认为梅花鹿救过的孩子天赋异秉,及长,送其读书,萧国梁也异常用心。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萧国梁擢进士第一(即状元),成为永泰史上第一位状元。《永泰县志》把萧国梁中状元当作传奇般大事件来记录:“乾道二年,天宝瑞云寺,石横山而行,啮地成溪。石上复生龙爪花。(是岁萧国梁魁天下)”乾道二至八年,永泰7年3科连中3状元:萧国梁、郑侨和黄定。清代知县建“联奎塔”以纪念。

 

丰茂的自然资源

 

藤山顶上有两处梯田让我流连忘还,一处是七星岩梯田,另一处是仙溪梯田。

仙溪梯田在仙溪古道旁。我从云顶之巅沿着古道至上而下,行至谷底。对面山坡400多亩梯田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只是已荒废多年。一只老鹰张开硕大的双翅滑翔在山谷里,姿势优美,有着王者般从容。一条小茶杯粗翠绿的竹叶青挂在路旁石基上一动不动,我从未见过如此粗长的剧毒之物,吓了一跳。于它,我是陌生的外来闯入者,它也吓呆了。望着竹叶青我突然明白,在这深山里我是入侵者。永泰县林业部门用各种摄像头在藤山监测,发现山中有:云豹、藏酋猴、食蟹獴、豪猪、紫啸鸫等珍稀居民。在我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多少双眼睛警惕万分地盯着我,我不能拿着一根棍子小心翼翼地一步三探,只能依旧一路谈笑走走停停,用笑容来释放我的善意。

最令我留恋的是长坑村后山的景观湖及何姓老伯“经营”的湖畔百草园。据说村里沈家那两口日月井的水注入村中半月形水塘,再由水塘汇成村后景观湖。湖水清澈透亮,蓝天白云将影子投入湖中,朵朵棉花似的云影惹得湖中鱼儿不时地跃出水面,发出泼泼声。湖畔百草园里有各种中草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各色美丽的花儿,随着季节不同而相继开放。在藤山,红豆杉随处可见,中草药遍地都是,开得最热烈最肆无忌惮的是杜鹃花,满山遍野,像新时代新生活。73岁何老伯遇到我们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地一首接一首唱着山歌,赞美长坑村超尘脱俗的美、保留完整的古建筑群、神秘的传说、丰茂的自然资源。何老伯苍老的声线带着说不尽的喜悦依旧萦绕湖畔:

“山连山,水汪汪,果实开花红艳艳,开着清水灌良田,一片锦绣好河山”……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永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