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 10:1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友德



鲤鱼溪畔  与鱼同乐

 

方友德

  

两千多年前,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览。庄子说:“鯈(音条)鱼在河中游得逍遥自在,鱼儿真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不了解你;你也不是鱼,所以不能了解鱼。”

庄子说:“哈,你最初是问我,你咋知道鱼儿快乐?你这么问,说明你已了解我知道鱼的快乐,才会问我怎么知道鱼儿快乐啊!我是在濠水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啊!”

这是古人一段有趣的关于逻辑的论辩。小时候曾在课文里读过,默记在心。不意经历半个多世纪之后,忽然想起。

159860800815544.jpg

那天,我和楚欣、秀美两位文侣师友,同车前往周宁浦源村采风。一道弯弯的浅浅的小溪里,金色、红色的鲤鱼,成群结队,闻人声而至,见人影而聚;一路追随着络绎游客。村姑在石阶上淘米洗菜,鱼儿竞拖曳叶片不放,毫不畏怯。游客有备而来,扔下面包饵食,鱼儿腾跃争食,婆娑起舞。彩鳞在阳光下闪耀,吞食唼喋之声可闻,人鱼同乐,谐趣横生。

当年庄子和惠子桥上之辩突然浮上脑海,我不禁大声慨叹:“这里的鱼儿真快乐呀!”

身边的楚欣兄随口问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即应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同行的秀美,见两位夫子仿古之辩,不禁莞尔一笑。她是一位诗人,今天穿着红色长衣,套着黑色外披,人如其名,既秀且美。她在沿溪的垂柳之下、荷塘之畔已经拍了不少玉照。蹲在水滨,流水映着倒影,艳丽的红衣吸引了不少好色的鱼儿,争着与她娇嗔嬉戏。你手指东,鱼群往东,你手指西,鱼群往西。你手往上一抬,鱼儿扑腾扑腾跳到你的手里。伸手亲昵抚摸鱼背,鱼儿会用它的红唇轻轻啄吻你的手,缱绻多情。巧的是,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情人节。诗人与鱼儿合影同乐,是她最好的七夕佳节礼物。

浦源古村是闽东一个小山村。自宋代以来就有保护鲤鱼的传统民俗。在村民们世世代代的守护下,流经村落的溪流成了鲤鱼生活的天堂和著名生态保护地。

长不过里许的鲤鱼溪,弯曲迤逦在村落之间,与两岸的木屋古厝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的乡野氛围。行人沿着青石步道溯溪而上,会看到成群色彩斑斓的鲤鱼你追我赶,在水草绿藻之中,翻波戏浪,不时溅出清亮的水花。

流经村落的溪流长只里许,宽丈余,水深约半米,生活在水中的锦鲤却很幸福。在这里,谁也不会伤害它们,谁也不敢捕杀它们。它们是溪中真正主人,是村民最好邻居和亲密伙伴。

159860793095491.jpg

鲤鱼溪在宁德周宁县城以西约5公里处,源头在峡谷幽深的山涧之中,数道清泉汇集奔流而下,给溪中鲤鱼提供充足氧气和丰盛食物。目前,生活在这里的鲤鱼有近万条。

当地村民就地取材,以鹅卵石在溪流中设置L形的“流坎”,增加溪水活性,创造鱼类逆水排卵繁殖的环境,使浦源古村形成“小桥流水,晧月临溪、人鱼同乐”的人与自然、人与生物“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景观。

史书记载,南宋末年,中原战乱,大量难民迁徙福建。河南荥阳郑氏携家眷来到宁德,见浦源村三山环抱,一溪绕村,八卦图象,风水极佳、景色优美。于是定居下来。建村伊始,周围溪水混浊,怕有污染滋生,于是放养鲤鱼测试,不久溪水澄清,饮用无碍。于是村民大量繁殖、保护鲤鱼。郑氏先祖立下规矩,严禁村民捕杀:“人在鱼在,誓死护鱼。不捕不食,世代相传。”历史已过去800余年,这个村约民规一直沿袭下来。

这里有一个故事。郑氏八世祖晋十公还把鲤鱼赋予神化,立下一条族规:村中若有人捕杀一条神鱼,必须为鱼披麻祭葬,并请全村吃3天祭酒,请戏班在祠堂演3天大戏。在族规公布不久,他故意让自己孙子去溪中抓一条鲤鱼。事后,晋十公自愿认罚,当众责备孙子,还请道士给鱼念经,安排村人举幡,敲锣打鼓给鱼送葬。

晋十公把鱼的陵墓选择在村口的两株柳杉树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鱼而建的陵墓。晋十公率领村民在鱼冢案桌点燃香烛,摆上纸钱,念诵祭文,随后办酒请村民3天,又请戏班演了3天大戏。自此,爱鱼、护鱼和行鱼葬礼,就成了浦源村重大礼俗,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20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许多村民缺乏口粮,鲤鱼溪边的村民宁吃野菜吞粗糠,也不钓食溪中鲤鱼。村民遇到外乡人来卖鱼,他们出会出钱买下,然后捧入溪中放生。

如果有鲤鱼病老死了,村里人会举行天下最奇特的鱼葬。“鱼冢”就在鲤鱼溪下游一鉴潭边的土丘上。这里有两棵百余年古柳杉树,雄树虬枝緾绕,苍劲挺拔,雌树枝叶翠绿,婀娜多姿。两木交颈合抱。俗称“夫妻”或“鸳鸯”之木。两树之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篆书“鱼冢”二字。1986年,浦源村人对鱼冢进行重修,用鹅卵石砌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墓冢。

在鲤鱼溪,不仅有专门为鱼举办葬礼的风俗。还有举世无双的葬鱼祭文。鲤鱼死了,村民们将它放在一个木质托盘上,护送到鱼冢前,点上三炷馨香,酹上一杯清酒,行完三拜九叩礼仪。礼仪通常由村中德高望重老人主持。

主持老人身穿锦衣绣服,头戴礼帽,毕恭毕敬用低沉的声调吟诵《鱼祭文》如下:

时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鲤鱼溪人谨以三炷馨香,三卮清酒,致祭于亡鱼之灵而祷告曰:

溯吾先祖,为澄溪水,放养尔类,螽斯繁衍。遂以涧里鳞潜,蜚声遐迩,迄兹八百春秋。人谙鱼性,鱼钟人情,患难与共,欢乐斯同。人鱼同乐,颐养天年。洋洋乎,吹萍唼藻;悠悠哉,喷沫扬鳍。聚水族之精英,钟山村之秀丽。纵来吕尚,不敢垂纶,倘莅冯灌,空劳弹铗。伫看云海,正待鲤跃龙门。奈何天不永年,遽尔云亡,人非草木,焉能忘情?衔悲忍痛,瘗尔魄兮还招尔魂,掬虔诚兮敬陈素馔,愿有灵兮,来格来尝。以表吾侪之博爱,惟祈尔裔蕃昌。

伏惟尚飨!

                                  浦源鲤鱼溪人同敬挽

祭文有各种版本,内容大同小异,但都十分精彩。把鲤鱼溪历史、文化、环境、情怀,描绘尽致,雅俗共赏。文中用了两个典故。姜太公(吕尚)虽善钓鱼,也不敢到此垂纶;冯灌(孟尝君食客)弹剑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即使他来鲤鱼溪舞剑咏歌,还是无鱼可食。夸张而风趣。此祭鱼文乃世界第一,属中华文化中之奇文。文采斐然,录此备考。

夜幕渐渐降临。周宁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特意备车送采风团团员到鲤鱼溪观看夜景。

哇!现场让我大吃一惊,眼界大开。浦源村和我白日所见完全两样。美丽的霓虹彩灯映照出船型的郑氏祠堂、文昌阁、圣母宫、万福寺、观音阁、鲤鱼公园、博物馆,一片璀璨,如琼楼玉宇,天上人间。更有七彩射灯不断在荷塘上穿梭闪耀,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在水雾朦胧中,灯光掠影间,我看到荷塘的莲花一朵朵无声地绽放,田田荷叶浮在云端之上,随仙风而轻轻飘动。在栈道上,闪光的鱼龙灯队款款而来,亮丽的鲤鱼在荷田上翻飞跳跃。翩然遮眼尽金鳞,流光溢彩不夜天!舞姿何婆娑,歌声何婉转!这里是“中国鲤鱼文化之乡”正在演出《鲤乡福境·云端周宁》节目。

公园里,廊桥上,村民和游客早已人山人海,卖货担,摆地摊,簇簇拥拥;有牵着手的年轻情侣、有坐轮椅的老年长者、有推儿车的全家出阵。采风团30几位团员怕被挤散,一个紧跟一个走。我们参观了鲤鱼博物馆、孝道馆、美术馆,并到鲤鱼冢,观赏鲤鱼文化展示馆的鱼祭仪式。

采风团同仁过了一个充实、丰盛而开心的周宁最后晚宴。回宾馆后,夜不能寐。我在日记上写道:周宁,一个山高水冷的小县,已经把上天赐予的鲤鱼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古代习俗引入现代生活,融入先进科技和高端艺术,锻造出美轮美奂的旅游文化、生态文化、扶贫文化、乡镇振兴文化。只有具备大眼光、大手笔、大胸怀,才能臻此美景。这是中华文化复兴长生不泯的典范。

吾曰:鱼儿是快乐的!村民们是幸福的!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