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10:5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 英



茶好客自来

 

  

 

 

福建是茶的故乡,无论你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拿出自己最得意的茶请你品鉴。来到周宁,热情好客的主人请我们品鉴的是,这里的高山云雾茶。当然,也有不少茶人,是冲着心目中的名茶到产茶地去寻找好茶的,这叫“茶好客自来”。

我虽然近年来不太喝茶,但是我的茶龄少说也有五六十年了。小时候,我喝的是地道的家乡茶。那是爷爷在菜园里种植的几棵茶树,一年仅采摘两次。清明前后,采摘的是鲜嫩的茶芯,而且只在晴日有雾的清晨,奶奶赶在雾气弥散之前去采摘,回家即下锅炒制。看着奶奶在大锅里杀青、翻揉、烘炒,鲜嫩的茶叶瞬间就变成了茶叶,感觉特别神奇。

接着,奶奶马上将炒好的茶叶用本地产的土纸包好,放在水缸旁的地上三两个小时后,便成了爷爷招待客人的家乡绿茶。也因为奶奶制作的茶叶好,常有熟悉的过往客人特地在我们家停留脚步,喝上一杯他们心目中的好茶。

2次,是夏秋时节,奶奶采摘的“统茶”,将茶树上所有叶子都采下,放进大锅炒干即成全家喝的茶。奶奶说这叫“老茶婆”。

在我们老家,有心人将茶叶用草纸包裹好后收藏3年以上,即成为“药茶”。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家里或左邻右舍谁有病痛,抓上一把煎汤喝,便有茶到病除的功效。后来,我才理解民间流传的“一年茶,三年宝,五年胜过犀牛角”说法,这是几千年中国茶文化具体内容之一。

 

1977年,我到省城工作后,开始接触八闽大地的茶和各地具有传统特色的茶文化。

改革开放后,八闽茶人大张旗鼓地把茶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饮料推向社会,走向世界。同时,各地在经济的助推下,有识之士还把茶文化演绎得有声有色,有茶艺表演,有茶王赛等各式各样的茶事活动,把茶作为一种不寻常的文化助推着各地的发展。

还有人把茶当作一门学问,研究得非常透彻。他们认为,茶为草本珍,美誉自留人,浓茶解烈酒,淡茶养人心。我却以为,当茶作为一种生理需求时,喝下的仅仅是茶水。当静心地在品茗时,茶展示的却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因此,有人认为,当你与志趣相投的好友在一起高谈阔论地品茗时,品出的是人生的哲理和伦理道德,从而达到品口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这时,如果茶好,就不愁客不来。

 

庚子年夏,我随采风团来到周宁,朋友告诉我,来这里一定要好好地品这里的高山云雾茶。我心里暗暗地高兴。

采访中茶叶专家介绍说,这里因为山高、光照时间长、气温较低,有利于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形成,从而使得制作的茶叶香气清新宜人。这里的高山云雾茶,采自早春茶的嫩芽叶,一般只一芽一叶,制作后外形匀整翠绿,微露锋苗。一经冲泡,汤色嫩绿明亮,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悠长,品后让人口留余香。这里的高山云雾茶也用来制作红茶和白茶。

我注意到,周宁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县城海拔886米,森林覆盖率72%,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盛夏日均气温仅24℃,夏无酷暑,环境宜人,有“天然空调城”“天然氧吧”之称。

这里,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也是闽东的高山茶区,山地面积大,土壤与水热条件宜茶。在总人口21.8万人的土地面积中,现有茶园10.77万亩,其中标准化基地达4万亩,种植茶树品种20多个,形成以绿茶、红茶、花茶为主,乌龙茶、白茶为辅的产业格局,2019年全县年产干茶1.05万吨,综合产值9.3亿元。

主人还告诉我,历史茶文化悠久的周宁,种茶、制茶、售茶历史早于建县,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到了19世纪末,茶园、茶行已遍及全县,年精制茶叶达万箱以上。官司云雾茶,从明万历年间开山种茶至今已400多年,饮誉茶界。1915年福安坦洋工夫红茶获得巴拿马大奖,周宁红茶的制作,始于同时代,与“坦洋工夫”“白琳工夫”齐名。

 

我国1200多年前的茶圣陆羽的《茶经》,是历代茶学的经典。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

在周宁,茶文化也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俗。家中来了宾客,献上一杯“冰糖茶”,作为招待客人的第一道礼。在祭祖、朝拜、婚丧嫁娶时,均恭恭敬敬地供上两杯茶,以祈求全家或家族福至财临,家丁事业兴旺。此外,在周宁民间还素有以茶为药的传统,如淋雨了喝碗“老姜茶”、“上火”了喝上一碗“竹芯茶”、肚子不舒服时喝一碗“火烧茶”等等,形成了习俗独特的周宁茶俗、茶事、茶礼等茶文化。

2000年后,一大批敢闯大世界的周宁人,在外出创业时,将周宁高山云雾茶推向经济发展大潮,使周宁的茶文化得到发扬光大。从此,不少好茶者,便来到周宁,追逐这里的高山云雾茶。

茶叶专家介绍说,这里的茶区海拔高,全年露重雾浓,植被覆盖率高,形成了独特的山区立体小气候。茶园多为肥沃的厚层红黄壤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周宁茶叶绿色、有机的优良品质,同时具备了“高山”“云雾”的特点,茶叶叶片生育好,持嫩性强,富含茶多酚,制成的茶叶味醇香高,经泡耐饮,深受茶客的喜爱。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这里的“官司云雾茶”“周宁高山云雾茶”,已经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周宁海雾牌红茶2018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同时,这里还根据本地的茶叶制定了“周宁高山云雾茶”绿茶产品标准、“周宁高山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这样一来,提高周宁茶叶品质、维护周宁茶叶的良好品牌形象就有了保障。

据了解,周宁本地的“官司菜茶”“汤家山菜茶”“祖垅野生茶”等都列入了福建省首批茶树优质种植资源保护品种。其中,位于纯池镇祖龙村的祖垅野生茶,历史悠久,相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冯梦龙的《寿宁待志》。现存的野生老茶树分布区面积达200亩,其中不乏百年树龄的老茶树,据说是福建省内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片野生茶保护基地。

茶叶专家介绍说,清朝末年,龙亭溪沿岸的江源、进登、桃岭、那坑等村均以茶多出名,流传着:“金渡头、银进登、铜桃岭、铁那坑”的顺口溜。楼坪村的红茶曾畅销福州一带,茶商富甲一方,在村里建房置业,留下了数十幢规模宏大、装饰考究的民居。

 

如今,茶文化蓬勃兴起,距离县城39公里的玛坑乡,成为全县产茶的重地。这里,人均拥有茶园面积超过1.3亩,仅有1.4万人的乡,却有茶园面积1.8万亩。

玛坑地貌多丘陵、山地,山地的坡度17~60度,群众的种茶积极性很高。在灵凤山千亩观光花园,举办过摄影作品赛。灵凤山的入口,干净、整洁的廊桥吸引着人们冲上山头,一望无际的高标准茶叶产业园,已经成了茶产业园的休闲示范点。这里有牌坊、摄影长廊、露营基地、观景台等,集茶产业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主人介绍说,这里按照“规划科学、梯层等高、园地植树、梯壁留草”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设,做到“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鞋”,将花园建成“茶园生态化、环境优美化、加工清洁化、产品品牌化、茶旅一体化、交通便捷化”,以期招徕八方来客。

虽然烈日炎炎,但我们乘车沿着灵凤山、首章村至方广寺,一路赏茶园、观古寺、品好茶,体会着现代乡村茶旅融合的旅游线路,就连平素不善于高歌的我,也在心田里唱起了茶歌。走着,走着,我突发奇想,便向陪同人员建议,能不能充分发挥周宁高山云雾茶的优势,将鲜茶叶开发成每30克左右包装成一份,进行保鲜处理后投向市场,以供应人们作为炖汤的保健配料呢?近10年,我常采取这种方法食用,但市场上却无处寻得。我期待着这样的新品出现。

到那时,我可能追寻着这“茶好客自来”,常到周宁来作客呢!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