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11: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蔡天初



走进苏坂 美丽有约

 

蔡天初

 

  

      浓浓的乡愁,会长久地浸润在一个人的血脉里。

      福安是我曾经工作的。离开后常常想念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在我的印象中,福安西部穆阳溪的南北两岸分布着康厝乡、穆云乡和穆阳镇,“二乡一镇”各村落都属穆阳。

      康厝畲族乡苏坂村位于302省道下浦线北侧,穆阳溪南岸。穆阳溪,亦称“穆水”“穆溪”,是福安长溪的一大支流,在此处身子一扭形成一个大弯,过去闽西北的山货先运到这里,利用穆水扬帆赛岐,再转运到福州等地,历史上穆阳人称苏坂村为“过溪”,属于“福安好穆阳”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演进中,又有“穆阳好苏坂”之美誉。我曾多次路过苏坂,只是没有驻足停留。戊戌年冬,走进福安,便欣然上路。

      那天,从城关乘车,沿着穆阳溪畔西行,一路上青山秀水入目来,窗外风景亲切熟稔,依然百看不厌。到达北岸渡口已是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沉,远远望去,与穆阳村、苏堤村隔溪相望的苏坂,宛如一幅风韵别具的水墨画卷,显得悠然与神秘。据说,苏坂地处深山,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比较特殊,所以那里既没有炎热的夏天,也没有过于寒冷的冬天。

      出乎意料的是,20世纪80年代,康厝有4个渡口;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桥梁的发展,渡口停止了摆渡,现在浮桥头渡口附近新建几座碇步桥,每块碇步石制作细致,成均匀的长方体条状嵌入河床,口沿处略有展开,方便通水与增大脚踩踏面积,是村民通往苏坂,往来的必经之路。

       近年,苏坂全面推行河长制,设制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600米的防洪堤工程、2公里的江滨景观路,这个季节无论高处低处,周边仍被这青翠绿色铺满,整个村落处在一片樟树林的怀抱之中。我们穿行过“3号碇步”,走进樟林,显得格外惬意。说来也怪,这儿又是别样的风景,这一片樟林是静谧的,静得让人被这樟林的清丽与雅静而感动。如果你尚未身临其境,那绝对不会知道这里是苏坂村的奇妙所在,呈现在眼前的是大面积生长的樟树林,犹如广场艺术,有一种仪式感十足的美。所以有人说,苏坂人现在留住樟林,是对后人对未来的责任和交代,这给了我特别的印象。

       我们到了苏坂街市,来到林卓午故居。我对林卓午先生的事迹并不陌生,福安与邮政特殊的历史关系有着一段佳话。记得,闽东最早发行的邮票题材是周恩来同志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票编号J70,纪念献身邮政事业的先辈——林卓午先生。在福安工作期间,我亲历了J70邮票的发行,这令我终身难忘,至今记忆犹新。

      说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中国共产党关于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国民党管辖地区通邮的建议,时任中华邮政总局总视察的林卓午先生,多次和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林伯渠会晤,并前往延安就国共双方通邮事宜与共产党进行商谈,受到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的亲切接见,达成了国共通邮协议。1940年5月9日,周恩来应卓午之邀到其办事处,题写“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相赠。1981年4月22日,时任福安政协副主席的林孝祥(林卓午先生长子)将珍藏40年的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献给国家。国家邮电部为纪念题词41周年,于1981年5月9日发行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票和首日封,同时在延安、西安、福安举行首发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倡导并积极支持的国共双方正常通邮的历史见证。1983年5月9日,福安邮协印发“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票发行二周年纪念卡。这次陪同我到苏坂的是福安政协林宜华副主席(林卓午先生孙子)。1990年5月9日,林宜华时任体委主任,为纪念题词50周年,在福安发行了500个纪念封,成为珍贵的纪念邮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说得好:“林卓午先生不但是中华邮政前辈,也是热心国共通邮的先驱者,历史自有公正评价,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热爱祖国、对祖国统一事业做过好事、有贡献的人。”

      按照“林卓午先生故居”指示牌指引,我们转进了小巷子,停下车,顺路走进去,看见位于龙风路26号的一座砖木结构青砖墙面的大房子,推开大门进去,是大门内回廊、天井及两侧廊庑,前座正房,面阔七间,进深十柱,俗称“九柱拔廊厝”。后座正房又有天井及两侧厢房,属两进建筑,民间称其为“两厅堂”,是座超大的房子。林宜华告诉我:“房子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当时后座西面小天井右侧改建为2层式小阁楼,是当年林卓午居住处。”徜徉其中,如穿梭于时光走廊,感受林卓午的生活情景。

      苏坂人杰地灵,是个很美的古村,房舍依溪而建,小巷纵横交错。历史为苏坂留下许多精美的民居建筑,现存仍有十几座古屋,随处可见古街道、古牌坊、古旗坊、古石刻、古雕刻。苏坂“民淳事简”“俗尚朴野”,掩盖着许多光阴的秘密,诉说着远去年代的故事。让人们出乎意料的是,隐匿于村庄的一块未婚节孝牌楼,还有颇耐人寻味之处,让人生出一种探究牌楼背后所深藏故事的渴望。牌楼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2年)。史载,“一女子时氏年廿,婚期将届,而未婚夫卒,闻讣奔丧,治丧毕,索笄缟衣,勤操妇道,孝事舅姑”,清光绪十四年(1882年),请旌建坊于龙坂里道上。该坊石构四柱三间三楼,顶楼为歇山顶,下层为“未婚节孝”横匾,整个牌坊制作精美,梁、枋、雀替、屋檐、背角构件均雕饰着题材丰富的图案,轻声述说着过往的历史。

      建筑最为精美的应是林氏宗祠,它是林家祠堂。林氏宗祠在小巷深处,大门前立着周总理题词的“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石碑,为古老小巷增添不少光彩。祠堂为二进砖木结构廊院式建筑,布局中轴线由大门、天井、戏楼、祠厅、祖堂组成。通进深约50米,从门口到最后一进祖堂地基为逐进增高,每进建筑皆以天井两侧厢房相联成整体,廊前中间均配青石踏跺垂带,为硬山顶马鞍式封火墙,整体古朴而典雅。如今,从遗留下来的建筑构件中,我们还能见到祠堂里精雕细刻的祥瑞图案,栩栩如生,寓意深刻而讲究,窥见往昔的荣光,处处透着豪华和富贵。

2016021915515020.jpg

    每年农历正月十二,福安市苏坂村及其邻近村都要举行热闹非凡的民俗请神巡村祈福活动

       这次我走进苏坂,才注意到一个过去被忽视的现象。苏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热闹非凡,踩街唱戏、铁技舞龙,异彩纷呈的民俗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成了苏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成为大家享受节日轻松而惬意的时光。苏坂村也有由来已久的传统民间请神巡村祈福活动,成为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地点在威烈侯王苏八公的龙波宫。龙波宫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55年),现建筑为二进、一天井、一戏台,后座主奉尊神苏八公。当地群众信奉的苏八公流传至今的类似愚公移山掘山造田的故事,在历史的传承中己被神化,也是福安西部群众尊崇的保护神。龙波宫成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二祭祀的神庙,农历正月十一开始,村民都要到苏氏迁居繁衍成族之地,求取一炉香火,然后回到村里持续开展祈福活动。这一天的活动,村民们还穿戴古装、面具,扮演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诸神,还邀请宁德霍童的线狮、舞龙队、乐队等由苏家山村出发,巡行至相邻的象地、牛岭尾、石尖、初处、渡头、填秦、南洋、苏堤、穆阳、穆云等村落,沿途群众也纷纷在自家门前点上香火迎神祈福,期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来到苏坂,你可以发现苏坂是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向我们展现着美丽的姿态。近年建成的高速互通口、村道硬化、安全饮水、造福工程、清洁家园、村级建设、农村教育、农业生产等项目不可胜数。

怀着对苏坂的美好情愫,我自然会把“福安好穆阳,穆阳好苏坂”联系在一起。

      (本文选自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福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