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碧溪葡萄园
杨少衡
在没有葡萄的季节里访问碧溪葡萄园,能看到什么?肯定不会一无所见,至少还有葡萄架、葡萄藤,有沟渠和大棚。但是这里显然远远不仅有这些。
初冬时节我到了碧溪村,这个村属于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与三明市区有20余公里之距,一路车行,沿途风光明丽。在距村子不远的一个路口,一辆班车鸣着笛,与我们的车交错而过。当地朋友指着右侧山岭告诉我,翻过那座山就是沙县地界,明溪则在另一个方向。碧溪村位于梅列边缘地带,既靠近沙县,也毗邻明溪,悄然藏于山中。有一条溪流从两侧山岭间的山谷蜿蜒流过,溪水清澈,与“碧溪”之名很是般配。在陈大镇,碧溪是个大村,有4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口,所辖4个自然村里,有一个自然村是少数民族聚集村落,有畲族村民50余户,200余人。一眼望去,只见一个个村落散在开阔的谷地间,沿山岭、河流自上而下,成串状分布,如青翠的葡萄藤上垂挂的一串饱满晶莹的葡萄。
能够有机会来到山岭深处这个安静而清新的村落,机缘却在葡萄。这里的河谷田园间,有塑料大棚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颇为壮观。当地朋友介绍说,此间葡萄园面积总计有1000余亩。该村耕地面积近2000亩,也就是其中半数种了葡萄。这葡萄却不是一家一户村民种的,是一家“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开发种植的。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投资3000多万元在碧溪种葡萄,以“碧溪提子园”命名,种植有夏黑、美人指、醉金香、红地球、巨峰、比昂口等多个葡萄品种。为什么选中这里种葡萄?当地朋友讲了若干原因,我记住了其中主要的两条:一个是生态,这里生态环境非常好,没有污染,山上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87%,空气质量最优。这里的溪水特别干净,从海拔1000多米的紫云山流出,为三明市的第2饮用水源。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有连片土地可以利用,面积比较大。这就保证了葡萄的质量,以及葡萄园的开发与经营。
有好山好水就有好葡萄吗?还需要加上科学种植。据资料载,创业后,源丰公司即与省农科院合作,将这里辟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福州实验站的示范点,运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这里的葡萄全部采用钢架网室大棚栽培的方式,并引进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将葡萄各生育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按比例配好,通过该滴灌系统在各个时期均衡提供水分和养分。得益于好环境和科学种植,这里葡萄的品质好,葡萄成熟采收时,甜度平均可达17%,最高可达20%。
可惜此刻已是初冬,无法用舌头领略碧溪葡萄的甜度,但是山野间葡萄园风光依然诱人,眼前依然有游客穿梭来去。我一问,原来这里的1000亩葡萄园不仅仅是生产基地,还兼具旅游观光功能。它们在这里被称为“提子观光园”,有两千米观光长廊位于其间。我们去欣赏了那条长廊,穿过大棚进入葡萄园内,看满园的葡萄架和葡萄藤。尽管季节已过,葡萄园内依旧枝繁叶茂,不同的只是满藤葡萄叶绿黄相间。凭借茂密藤叶,可以想象夏秋间绿意无尽,串串葡萄挂满枝头的美景。我注意到观光园大门边的一幅昨日招牌,却是一个特别的召唤:从6月10日至8月31日,这里的葡萄可供游客采摘。招牌上的一行大字充满诱惑:“三明人自己的提子又熟啦!”提子成熟了做什么?采摘品尝啊。谁来采摘品尝?三明人,当然也欢迎慕名前来的客人。这一葡萄采摘活动显然已经进行多年,深得人心,广为人们喜爱,所以才有了“又熟”之召唤。看着这一行字,我忽然想起那首著名的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感觉空气中醉人的甜美并没有随季节完全飘散。
从主人给我的资料看,碧溪的提子观光园名声在外,年年有采摘活动,虽然地处山间,这里的葡萄香味却吸引着大量三明乃至周边地市的游客。有记载称,葡萄采摘时段里,一到周末,从陈大镇进入的道路都是满满的车。每个周末园子里一天差不多要接待2000人。2018年更有“葡萄旅游文化节”在此举办,以“‘葡’满碧溪·‘萄’醉源丰”为主题,线上宣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给游客打造回归自然、特色鲜明、视觉与味觉充分享受的深度农业休闲旅游盛会。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近千人齐聚狂欢。浏览那些描述文字和生动图片,似乎还能感受到节庆的热烈场面和欢快场景。
在没有葡萄的季节里探访碧溪葡萄园,并不是只见黄叶和大棚,并非只有图片和记载可供了解,这里藏龙卧虎,留有另一个巨大的观赏空间。就在千亩葡萄园一旁,村子边上,有两个大酒桶高高耸立。酒桶堪称巨型,高达两层楼以上,表面敷以木条,中间开着大洞:原来不是真的橡木酒桶,是两个建筑装饰,这座建筑是一座酒庄,酒庄进出的两个门就开在两个大酒桶上。
据介绍,这座碧溪葡萄酒庄是我国南方第一家年产500吨的专业葡萄酒庄,由源丰公司投资1500万建成。酒庄分为3层,地下一层藏酒,占地400多平方米。地上部分1000多平方米,安装有葡萄酒生产线,以及葡萄酒文化展示区、品酒区等。目前该酒庄生产的均为定制酒。在酒庄的陈列柜里,我看到了这里生产的一些品牌葡萄酒,有“夏黑”、“大丰收”等名称,形态多样,包装精致,均标示产自源丰酒庄。我们去参观酒庄生产线,由于生产季节已过,看上去一尘不染的车间里左右两侧安静伫立着两长排亮晶晶的不锈钢罐,已经没有机器轰鸣,没有生产的实景,只能通过主人的介绍,感受葡萄从果实变成美酒的过程。但是地下酒窖里,还有一层层一瓶瓶葡萄酒整齐码在一个个隔间里酝酿,更有一排巨大的橡木桶一个挨一个静静地排列于地。与酒庄大门那两个大酒桶有别,酒窖里的这些木桶是真正的酒桶,里边满装葡萄酒,在设定了最佳温度与湿度的酒窖里,继续着它们的酿制之旅。穿过安静的酒窖,在淡淡酒香中看着那些大酒桶,想象里边的液体正在神秘地悄然嬗变,我不禁感慨:原来美味是这样酿造出来的。
这个酒庄葡萄酒的美味已经名声在外。我是外行,对品酒没有资格置喙,只能通俗一点,打听它有什么特点?当地朋友以“好喝”概括之。他们说,葡萄酒酿制有所谓“七分原材料,三分工艺”之说。酿制工艺都差不多,原材料却大有不同。这个酒庄的葡萄酒品质好,很大原因在于葡萄好。酒庄所用原料是碧溪葡萄园里自产的葡萄,除得益于此间的植被、空气和水质,还得说到土地。葡萄园所居的河谷两侧几百年前是大片沙滩,通过当地老百姓的辛勤垦复,沙土地变成了现在的耕地,据称其土壤属性类同于著名的法国拉菲酒庄的葡萄园。如此看来这片土地适合于葡萄种植,竟还是为葡萄酒而在。主人告诉我,用碧溪葡萄酿制的源丰葡萄酒果香味比较浓,口感好,通俗称“顺口”,因此很受欢迎,被称赞为:“原汁原味,地道,好喝。”
我注意到与葡萄园的观光设计相应,这个酒庄同样也融进了旅游观光内容。酒庄建筑旁,立着一面“源丰葡萄酒庄园”的欢迎牌。酒庄设计了观光线路,游客在观光走廊穿过时,可以隔着玻璃窗直接看到葡萄酒的生产线。向当地朋友询问,果然他们有一个提法,叫做“农业+酒庄+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葡萄园与酒庄按照这一构想运作,当地镇、村更是将此作为共同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碧溪村,我看到结合水源地的整治,有一条新建的沿河道路正在铺设,有凉亭、步道等等设施相配套。人们在新路旁种下一排树木,与附近的葡萄园、酒庄,以及美丽的山光水色、人文景致一起,一点一点地打造出一个别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
我感觉自己探访葡萄园、酒庄和河道,其实是在匆匆浏览一个乡村近年间的巨变。据当地朋友介绍,这个村庄位于偏远山间,曾长期苦于贫困和闭塞。改革开放后,碧溪村有大量青壮年劳力离开村庄,外出打工,足迹遍布省内外,多以经营沙县小吃为谋生手段。与沙县在地理、人文上的相通,使他们的经营得心应手,但是渐渐的村庄就留给了老人和孩子,一些土地也渐渐流于失管。葡萄园的开发可谓提供了一个解决乡村新问题的好途径,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让土地得到利用,也给农村劳力务工机会,增加农村群众的收入。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特别在起步之初,1000亩土地早就承包给一家一户农民,要把它们集中起来,有赖于上级制定的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当地镇、村干部的认真落实。据我了解,源丰公司初进碧溪时,原本只是打算试着在这里种葡萄,满足水果市场的需要。后来葡萄园扩大了,产量多了,需要考虑深加工消化产品,于是便着手试酿葡萄酒,进而建设酒庄。葡萄园的进一步开发,例如利用葡萄采摘后的空闲时间,在葡萄园套种瓜菜,以及其他多种经营与旅游开发也被提上日程。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投入很重要,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就是凭借着这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日的葡萄园和酒庄,有了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据资料介绍,碧溪村民除了土地流转得到的租金外,参与果园与酒庄生产的务工收入也很可观,在葡萄园和酒庄用工高峰期,吸纳碧溪村及周边村民劳力达400多人,一对夫妻在那里一个月收入多的可以拿到4000多元。葡萄园旅游也带动了周边一些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从陈大镇前往源丰提子观光园的路上,有一家家农家乐沿途而设,每天有多趟班车穿行于这条道路。随着这一带的进一步发展,一定会有更多服务项目与设施出现在这条道路上。
因此在没有葡萄的季节里访问碧溪葡萄园,依然琳琅满目景致众多,有自然风光,有人文景观,更能感受当下的乡村发展,感知时代的步履。
(本文选自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梅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