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与狮文化
石狮市标
海滨城市、著名侨乡、服装名城石狮,以“东方醒狮”为城标,令人感受它和“百兽之王”的雄狮以及“狮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
众所周知,石狮地名的由来,是与凤里庵前隋唐年间的“辟邪雄狮”有关。追溯远古,“风狮爷”的传说,是众多“辟邪物”中最重要的一种。闽台民间传说中的“风神”,又称“风伯”、“风师”。“师”与“狮”谐音,久而久之,“风师”成为“风狮”了。以“狮”为地名,又契合石狮人特具的“王者风范、勇往直前”的性格与人文精神。因此,无论形象或是内含,石狮都受石狮人的喜爱。
事有偶然。我的老家仙游钟山镇鸣河村,那里有座山叫麦斜岩,宛如躺狮,狮首昂然,狮身逼真。传说,在“狮首”穴中点燃蜡烛也不会被风吹灭,是“藏风聚气”之吉兆。麦斜岩是风水宝地,是仙游四大景之一。据乾隆《仙游县志》记载:宋末进士林璧卿(字樵谷),博学多才,不愿被元代封官,情动忽必烈,封其为“元明妙应道济真人”,并亲笔书写“樵谷山”三字赐予,后镌刻于山间一块突兀的巨石上。山腰另有一块巨石,上书“灭邪石”。“麦斜”与“灭邪”谐音,可见“麦斜岩”与“灭邪岩”同义。穿插这段话在于说明,我幼小心灵已为“辟邪雄狮”精神所动,从而对石狮的“狮文化”也有了认同感。
到石狮采风,参观市博物馆。该馆于1988年开始组建,坚持“特色建馆、建特色馆”的理念,围绕“闽台狮文化”的构思,集中征集千余件狮文化藏品,筹建独具地方特色的展览。此前,我曾参观过多县区的博物馆,而以“狮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是前所未有。石狮市博物馆内设有“闽台狮文化”展览馆,从最初的100平方米扩展到今天的近千平方米。在闽台狮文化展厅里,我获得了系统又丰富的狮文化知识。2008年,这个博物馆落成后,便以“风狮爷”信仰文化,与金门交流,获得金门王明宗先生制作的4尊绝版“风狮爷”的珍品,接着又与台湾一家私人“中华狮文化”博物馆——宜兰县“河东堂狮子博物馆”,缔结为“闽台文化交流协作基地”。与狮结缘,与狮文化联姻,与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牵手,这些年来,这个博物馆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且卓有成效。
中华狮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狮子原是非洲大草原、南美和西亚的“特产”。狮子是百兽之王,尤其是雄狮,头大脸宽,从头至颈披着蓬松的髭毛,宛如肃穆威严的王者冠冕,映衬着狮面的冷峻、恬静,酷似一位敦厚的长者。它在百兽中,不轻易攻击周围的动物,威严而不残暴,克制而不乏温性。狮子最早到中国,是在东汉年间,它被洋人作为礼物送给当时的皇帝,此后国人逐渐认识了狮子敦厚与诚笃本性,并以“麒麟”、“灵兽”来崇尚,直至今天。
由狮子衍生出的狮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一条主要渠道是佛教。佛教尊重狮子的智慧和练达,在梵语中的狮子叫做僧伽彼,即众僧的意思。教徒打坐的地方称为狮子座。在佛教记载中,狮子有11种美好的品格,如律己、持重、修身养性、友爱众生、悟生活真谛、令众生归心等。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流传,狮子的形象更加完美。僧徒用佛像、佛画来把佛经中的“狮子王”形象化。在佛教的影响下,狮子越具人文象征的品格。道教也将狮子当成吉祥物。到了宋代,在民众的生活中,狮子逐渐成为吉祥图腾。
从外域输入中国的狮子形象,并非原封不变,而是与时俱进。它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改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狮面貌。纵观历史,每个朝代,狮子的形象都有所不同。就拿泉州一带的狮子来说吧,无论在大街小巷,宫观寺庙,或是在机关、学校、工厂、宾馆、饭店的大门口,石狮子比比皆是,但其形象千姿百态。泉州最早的石狮子当属石狮市馆顶街石狮子。传说,馆顶路是一条通往泉州的“官路”,道旁有一石亭,亭边立着一石雕狮子,其形态自然,粗犷,狮头高昂,双眼正视,左足挺立,右脚踩球,后身蹲坐,显得威武可爱。到清朝,有人在亭边建一庙宇,名“凤里庵”,后人把这个地方叫石亭、石狮亭,逐渐成为石狮镇雏形。石狮的狮市博物馆收集到了500多尊品种多样、形象别致的狮子。其中,有宋代大型石狮、罕见的明代卧式墓首狮、清代的磁灶窑酱釉“瓦将军”,此外还有不少珍贵的狮雕。甚至还有用木雕、根雕、砖雕、瓷器、陶器、紫砂、玉器、铁器等制作的狮子。它们为研究石狮与狮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实物佐证。而“中国醒狮”,就是悠长历史衍变中传承至今的一种狮子新形象。
与狮子形象衍变一样,狮文化也在不断发展。狮子文化含义十分丰富,一方面狮子被当成吉祥物,可以去除邪恶,自唐代以来许多人家门前就有摆放狮子塑像的习俗。另一方面,狮为百兽之尊,受人尊重。汉代民间流行“狮舞”,被作为喜庆活动的一项重点内容,广为流传。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是“狮”与“师”谐音;二是狮子为镇邪驱魔的吉祥物;三是“石狮”与“实思”谐音,三者的融合,令国人更加喜欢。中国狮的背后,还隐含着中国人对权威、吉祥的崇尚。从某种角度上讲,石狮市正在打造的石狮文化品牌,继续开展狮文化的研究,收集出版有关狮文化的资料,加强闽台狮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它对传承与发展狮文化,对提高石狮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助推作用。
狮文化,在海外也受到华侨、华人以及外国人的重视,并开展多种多样的狮文化活动。现在,美国人也闹腾农历春节,中国传统的舞狮,成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感兴趣新事物。加州的“少林功夫学校”校长马尔奎兹就曾带领自己培养的舞狮队,作为洛加大庆祝中国春节的首个节目出场,吸引很多美国人驻足观看。新加坡华人素来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商店搭台表演舞狮成为不可或缺的节目。舞狮队还在唐城坊表演,深受欢迎。近几年过春节,舞狮再现印尼街头,连印尼首都雅加达商场超市每天都有舞狮表演。菲律宾马尼拉华人区王彬街集中居住闽南人,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我曾带领泉州高甲戏剧团到此演出,亲眼看到那里春节表演舞狮热闹的场面。日本横滨的华侨,也于繁华的中华街以古装巡游和舞狮的方式欢庆自己的传统节日。此外,在法国奥拜赫维利耶市政府前曾举办舞狮共庆2013年中国春节。意大利罗马的华人聚集区维多利奥曾锣鼓喧天,由罗马市政府和当地华侨华人联合组织的中国农历新年巡游活动盛装登场,意大利学生的舞龙舞狮表演成为最大亮点。在古巴的一个新春联欢会上,古巴武术学校舞狮队和学员分别进行舞狮和武术表演。在老挝首都万象,万象中华理事会的少年舞狮团敲锣打鼓,上街舞狮,欢庆春节。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一次,天下着小雨,但中国舞龙舞狮仍然吸引不少路人翘首观看。从以上种种狮文化活动中可以看出,中华狮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华的狮文化,连结着五洲四海。“在不断奔涌前行的世界大潮中,中国曾经衰老羸弱的东方睡狮,早已苏醒并焕发青春,抖擞精神,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习近平主席最近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评述之一《东方醒狮与世界交往之道》中的一段话。习主席关于东方醒狮的讲话,生动地概括了东方醒狮与世界交往之道,也是对中国狮子的形象和狮文化精髓最深刻的阐释。东方醒狮,是中华民族的形象。
愿石狮与狮文化更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