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智慧梅列”建设纪实
笔 间
这里是武夷山和戴云山交汇的地方,虎头山与马背山二兽相守,溪水从深涧里幽鸣而过,常绿阔叶植物把四季都装扮成春天,古老的将军藤缠绕着穿越美丽的传说,火山岩壁像流动的瀑布至今仍在怀念1.5亿年前那场惊天撼地的迸发……这就是梅列。
初次来梅列的游人旅客都会惊讶于梅列这个灵秀如少女般的小城,焕发出年轻活力之外,更是优雅与聪慧。
干净,整洁,有序是这座城最直观的印象。然而,不管是奔驰在宽敞的大路上,还是走在安静的小巷里,无论是吃在哪个餐馆还是住在哪个旅社,无论是农业还是商业,信息化和便捷化已是这座城的另一张名片。
一个有着18.7万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8.3%的城市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大山之中的这座城为何有着不亚于发达的大都市的便利,甚至更为宜居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水平成为一届又一届的领导班子最为关注的重点项目。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方针,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战略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全国各地调研,主要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涉及的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精准扶贫重要问题展开。带着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深入地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展开高频次的实地调研。
梅列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市场运作”模式推进城市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的飞速建设,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理念,为梅列区城市精细管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和信息支撑,构建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使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于民。
因此,“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宜居城市”成为梅列建设现代之城的新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区委区政府于2013年率先试行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出“街长制”“梅列微城管”“大城管”等一系列智慧项目。
“街长制”,让城市管理更精细
在列东街文化巷,香樟树下立着一块蓝底白字的“文化巷街长责任制工作人员名单”的公示牌,“街长”这个称谓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因为他们知道,正是这街长制的设立,让过去杂乱无章的文化巷向如今整洁有序的巨大转变,这是梅列区市容市貌变化的一个缩影。
街道是一座城市的音符,如何才能让这些音符演绎出最美的旋律,梅列同样有过切肤之痛。“城市管理涉及很多部门,按照原来的管理模式,除了联合执法外,城管部门很难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城市管理,不能形成执法合力。”时任梅列区城管办常务副主任周向锋说。老问题必须用新办法。梅列的决策者们清楚地意识到,要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的同时,必须创新管理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城市管理症结。
2013年梅列区全省率先试行城市管理“街长制”模式,在列东街、东新二路等4条主干道试点街长制,街道班子成员任街长,城管执法大队、卫生、工商等部门分管领导任副街长,单位成员组成街长制工作组配合工作。
聚合力,解难题,街长制成效明显。“之前有居民反映小餐馆向外排油烟现象,整治效果不理想。试点街长制后,街道、工商、环保、卫生等部门统一行动,居民反映的问题很快解决了。”时任东安路副街长邱菊珍说。数据最有说服力:仅2014年,全区累计清理占道流动摊点9000多起,店外占道3900多起,夜市大排档500多起,占道堆放370余处,暂扣各类占道物品1400余件,市容秩序明显改观。
随着街长制管理模式不断推进,担任街长的街道班子成员开始感觉权力”不够用,难以完成部门间的工作协调。鉴于此,梅列区成立高规格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区委书记任主任,区长任第一副主任,街道、镇班子成员担任总街长或街长,并成立街长办,区直各部门配合联动,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街长办上报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并联通效能办。
“通过这一机制,提升了5个镇(街)组织统筹能力,实现了镇(街)属地化和部门职权有机统一,构建了全区‘大城管’工作格局,而街长就是‘大城管’的首席管理者,是‘大城管’作用在具体管理一线上的体现。”时任梅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全区总街长马玉华说。为抓好工作落实,街长办公室负责考评、督查和通报工作,每月评比,年终总评,成绩列入年度绩效考核,有效激发了部门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性。
梅列对全区46个路段实行分级管理,由各镇、街道、社区、城管大队领导担任街长,并根据路段实际配备区直部门单位网格人员为小组成员。设置街长的同时,梅列不断延伸城市管理终端,实行街长、巷长、楼幢长“‘三长’网”制,确保管理全覆盖、零死角。
城市管理点多面广,街长制成员多头兼顾,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2014年将“街长制”延伸至全区各镇、街道,建立”梅列微城管”,搭建区、街、社区三级微城管群,联动各相关职能部门近300人协同办公,派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进驻镇、街道,加强一线执法力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5月20日10∶40,在徐碧街道乾元巷,附近早市收摊后部分流动摊流动到这里。巷长林文玲在劝导的同时,用手机拍了照片上传微信工作群。10∶43,时任徐碧街道总街长朱学奎回复:“请谢队安排街长成员劝导。”10∶50,梅列城监大队张义全带领队员到现场处置,把流动摊贩逐一劝离。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时任江滨路徐碧段街长张世吉感慨地说,“微信图文并茂,什么事、谁来管大家一目了然,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推行“街长上街”,结合微信街长群“梅列微城管”,快速发现处理问题,小问题团队解决,大问题专项解决。同时依托现行大城管委体制,实行“一长+W’联勤制,即一名“街长”组织联络“城管执法队员、卫生工商执法人员、公安交巡警治安员、市政建设巡查员”等各部门各司其职,联勤联动。此外,还给各路段街长和相关职能部门配备了53部GPS定位城管通手机,实现全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方便快捷联络。
2014年以来接收处置“梅列微城管”微信工作群投诉案件16400余件,大多数问题都能在当天或第二天得到及时处理;受理各类电话举报、投诉、咨询1480余件,12345平台案件238件,及时跟踪落实处置,基本100%办结。梅列区城市管理“街长制”工作不断摸索、创新、改进、完善,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认可,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黑龙江双鸭山市、天津市东丽区、龙岩市等10余个城市考察团先后来参观学习,“街长制”工作模式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全市推广。
社区微治理,让生活更美好
梅列区作为三明“北拓”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沿板块,辖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逐步增多,正成为城市的新中心,城市规划已然“大而精”。那么社区生活如何“小而美”?
绿化带内随意种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区文化生活匮乏……这是社区治理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梅列区东乾社区创新推行社区大党委治理模式,激活辖区共建单位和社团能动性,让他们在社区综治、调解、创卫等工作中发挥作用。“我们社区和市博物馆、市体育局、市歌舞团、市残联等7家单位共建,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协商民主议事会等形式开展工作,推进社区的精准服务和共驻共建。”东乾社区居委会主任郑艳青如此介绍。
“此举既节省治理成本,又提升工作效率,还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郑艳青说,不少群众反映社区文化活动较少,居委会联合7家共建单位,率先探索成立全市首家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培育和发展草根社会组织,目前已培育和发展了11家社区社会组织。梦音艺术团、健身舞协会、乒乓球协会、矛盾调处理事会……这些社团组织秉承快乐健身、快乐生活、和睦邻里、和谐社区宗旨,不断发展壮大和日益成熟。通过每周定期安排活动,有效凝聚和团结居民群众,先后获得市、区和相关部门的各类竞赛奖项10余项。
“今年以来,我们社区组织开展‘六无社区’创建活动,这些群众积极帮助我们宣传法律法规、反邪教、禁赌禁毒等相关知识,不断提升居民安全感和归属感。”郑艳青自豪的说,现在社区不仅干净、整洁,治安环境也越来越好。
前段时间,家住梅列区三路社区阳光城小区的朱阿姨,在社区业主微信群里发了条微信:“感谢社区,这么快就把门口的扶梯修好了。”她的感谢随后引来群里不少居民的跟帖、点赞,说社区又做了件实事。
“这都是社区推行‘三位一体’微治理服务的功劳!”对于这样的表扬,三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蔡妮娜一点也不陌生。她告诉记者,三路社区是集中档住宅、高档别墅、商业区为一体的多元化社区,居民需求也呈多样化。为此,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将社区平安建设和为民服务的措施,通过整合业委会、物业公司等资源,构建起“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不仅提高社区现代化治理水平,更为群众幸福感提升走出一条有效路径。
“每天,我们都会在小区院落里巡查,就是为让大家住得舒心!”梅列区群英社区的义务巡逻队队员们说起自己的日常工作,言语中满是自豪。
群英社区地处梅列区三钢小高炉片区,全部是开放式小区,交通四通八达,辖区居住着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群众上班期间住宅小区的防盗、安全等问题存在隐患。为此,该社区联系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退管办等部门,成立了一支由24名退休老同志组成的义务巡逻队,每天在社区主要路段巡逻,确保辖区平安。
“不管是白天出门还是晚上睡觉,我都感觉踏实得很!”住在群英社区的张大爷对小区治安赞不绝口。治安好、邻里亲、矛盾少。住在群英社区的人们说,如今在社区每一天都感受得到平安,感受得到快乐。
新格局,新态势。路平了,灯亮了,小区环境变美了。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街长制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注入了不竭动力。
智慧梅列,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随着2013年以来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新创举,在三明市率先实施了“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并从2016年计划投资1000万人民币打造“智慧梅列”,项目从10月初步建成并开始运行。
一个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宗旨的服务平台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开花结果,为解决群众“养老难、停车难、就医难、办事难、求助难”问题,搭建政府和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全覆盖、全响应,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民、利民的服务,提高市民生活的满意度。
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构建了“智慧梅列”城市管理工作格局。结合“街长制”工作团队和职能部门网格管理机制,实现民政、公安、综治等23个职能部门资源汇聚共享,协调联动、共管共治,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
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将梅列区20个社区划分责任网格541个,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任网格员,实行定网格、定责任、定监督内容,从而细化管理责任和监管内容,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
运用最新的通讯网络和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了区“智慧梅列”统一管理平台。通过社区网格巡查、8510001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视频抓拍等多种手段收集各类城管民生问题,分派至各部门处置,做到90%以上的问题都能在当日或次日得到及时处理。
强化督查,针对阶段性工作,实施专项考核通报管理。每月对照23个职能部门“智慧梅列”工作职责,对部门工作推进和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定期对各相关单位开展专项督办,确保各类民生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并通过大屏对市民公示,增强智慧梅列工作实效。
在资源整合上,实现了信息资源共用共享。打破了行业壁垒,有效整合了政府现有信息资源。除了自建的44路视频系统外,还共享共用了政府专网,综治、公安、绿道监控视频,合计1129路视频,链接了市数字城管云计算中心信息,从而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实现辖区主次干道及社区城市管理工作动态实时管理全方位覆盖,强化渣土运输、建筑垃圾弃倒等规范管理。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市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市民朋友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查询水、电、煤气、快递、车辆违章信息;了解24种梅列美食;咨询26家梅列酒店住宿信息、11家农家乐信息、18条精品旅游路线、15处梅列美景;还可以购买动车票,预约8大类18个家政服务和9家养老机构服务。
在管理内容上,实施综合管理,构建了“大城管”工作格局。系统监管的城市管理部件涉及部件6大类、73小类;监管事件涉及5大类、58小类,基本涵盖城市管理范围。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中均开放了市民投诉功能,市民可用手机定位拍照上报案件,方便快捷地处置各类民生问题,各类占道停车、井盖丢失、蚂蜂窝、占道流动摊等民生问题,均可一键报送。而且投诉问题的市民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号码实时查询案件办理情况。
在管理措施上,多措并举,监督考核无缝隙,充分利用系统功能,将“智慧梅列”管理平台各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直接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部门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同时采取“每月一通报”的方式,增强了各单位的重视程度。
在服务功能上,不断创新项目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开通看梅列、智慧政务、智慧园区、就业创业等模块,已更新各类梅列资讯1128条,提供各类创业就业信息、“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惠企优惠等多项政府服务信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各项政策,提供各类政务服务功能。目前“智慧泊车”这一系统市民已经能够能够通过个人中心进行自主查询车位信息,并通过录入泊位号进行自主停车缴费。
目前,梅列区基本建设完成“智慧梅列”管理系统构架,管理运行显著提高。
2016年10月项目一期初步建成运行以来,共接到市民投诉 28654件,受理投诉24886件;结案23925件,结案率达到96.25%,服务群众5.2万余人次,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长期关注人数2262余人。
“智慧梅列”建设项目的运行,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捷、平安、幸福。
(本文选自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梅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