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新史记”:《走进八闽大地》
马照南
《走进八闽大地》丛书,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家协会组织522位作家、编辑,2800人次参与,2127.6万字的史册。由海峡书局分89册出版。这是“福建文化史上的浩大工程”(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泰丰语),也是福建宣传文化界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鼎力之作。
十二年八闽采风,从青丝走到白发
这部大型纪实文学丛书,启动于2007年,历经12个寒暑,始得完成。
纪实,指的是500多位优秀文史工作者、作家,以司马迁和《史记》为追慕榜样,跋山涉水、沐风栉雨,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八闽大地,用文化视角观照八闽山水,深入采访乡镇村落,取得第一手材料,以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福建地域文化。
采风团的首倡者和领队人何少川同志,亲自带领大家走完福建全省84个县市区,最后在深夜里,倒在审改本书的文稿上。十二年来,许多作家从满头青丝走到白发苍苍。
这个大采风活动,被称为福建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接地气、最有成效的活动,在全国亦属首创。《走进八闽大地》丛书,开创了纪实文学全方位叙写县域文化的新样式。其成就在福建文化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盛世重文、盛世录史。《走进八闽大地》回应时代关切,抒写新时代。社会变化是由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构成的。《走进八闽大地》全面展示全省各地改革开放历程。对发生在福建大地上的企业“松绑放权”、“晋江经验”、大念“山海经”、厦门特区建设、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宁德赤溪村的扶贫之路、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三明文明创建、“南平机制”、漳州“110”、福州三坊七巷保护、“数字福建”建设,对谷文昌、廖俊波等等重大事件和重点人物,都有浓墨重彩的反映。丛书在客观叙事中探索改革发展建设规律,展现了福建人民为全国改革开放贡献的福建经验和福建智慧。
福建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众多。《走进八闽大地》全方位描写福建文化和历史人物。尤其是对中央和省委确定的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闽都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闽台文化,都作了全面挖掘整理,深入采访,撰写大量精美文化散文,呈现当代福建“清明上河图”的壮丽辉煌。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历经二十多年深入研究、撰写出版的2000多万字的闽文化理论成果及600万字的《闽台文化大词典》相得益彰,让读者领略闽台悠久文脉与传承发展,以及闽文化的宏大文化视野和文化气势。
叙写福建“新县志”
这套丛书共80本,全省84个县(市、区)都有一本纪实文学集,每本由30多篇文章,约25万字组成。丛书全景式反映一个县市区的概貌,经济发展、文化传承、风情民俗、名人轶事、旅游景点、名村古居等方方面面,比较全面地反映该县(市、区)的历史、现状和主要特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之为福建的“新县志”“文学版县志”“小百科全书”。
通常的县志,一般读者会感觉比较抽象枯燥。《走进八闽大地》的很多散文,却是“名家名作”。采风队伍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作协和省作协会员。如团长何少川同志的散文,曾被翟泰丰评为“思越千载,哲情博大,思理深邃;赋大自然之灵气,抒山川景色之壮美,吟史今人物之功过,题材广泛,才情奔放;善以散文为诗,诗中议文,文中赋诗”,许多年轻作家也认真向他学习,使得“新县志”更具可读性。
福建文化“新品牌”
《走进八闽大地》系列第一部《铁观音王国》,一版再版,成为安溪县和铁观音茶叶的一张显赫名片。第二部《大红袍天下》同样一炮打响。张艺谋在飞机上阅读此书,构思了《印象大红袍》的创意,最终演化为世界上最大的剧场,全球首创360度旋转的观众席,造就了世界上第一座“山水环景影院”。武夷山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因此获得今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走进尤溪——朱子文化城》的出版,极大推动了尤溪朱子文化建设。
好书名好文章,就是好名片好品牌。
锻造福建文化“新队伍”
“走进八闽”大采风的作者队伍中,许多作家既是改革开放、加快福建建设的领导者,又是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创作理想,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这是“走进”创作保持正确方向、保持旺盛活力和魅力的根本所在。正如林思翔同志所说,“作家们不怕苦、不怕累,再高的山也爬,再陡的岭也攀。有的作者为了找到海上日出的感觉,守在海岛单楼独户的简陋住所,苦等破晓;有的作者为了体验当年红军游击队艰苦生活,在黑暗的山洞里躬身蹚水前行。”作家们深入实际,承接地气,体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章有感情、有温度、有筋骨,“充满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的恢宏气势和历史厚重感,文章的历史穿越,纵横捭阖,思辨睿智”,“运笔如闽山奔腾、闽水浩渺、闽海之壮阔。文句淳美,阐意深切,文采粲然。”
采风期间,每次都是省市县按比例组成队伍,既有著名老作家,又有初涉文坛的年轻人,“传帮带”的新体制,为福建留下了一支宝贵的文化后备军,为建设先进文化和培养文学新人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也是“福建文化史浩大工程”要后继有人的深谋远虑。
赞一联:
走笔新时代,五百位作家著弘祖履,跋山涉水沐风栉雨,历时十余载踏遍八闽秀丽山水;
进诸市县区,二千万美文秉太史笔,融古汇今耕史耘文,汇梓玖拾集增添百阁美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