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村庄” 温馨的“家”
——记莆田国际SOS儿童村
青年志愿者与莆田SOS儿童村的孩子们在一起。
两个多月前,沐浴着十月的阳光,我又一次走进莆田国际SOS儿童村,亲近那15座小楼15个家。这是一个特殊的“村庄”,它让我想起那些过早经历人生无常的孩子和怀揣隐衷的志愿者妈妈,想起自己与这个“村庄”的特殊情谊。
悲欣之源
国际SOS儿童村,是悲欣交集的独特所在。它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拯救二战期间失去父母的孤儿;它爱心运作的特色,是以家庭的形式抚养孤儿。每个“村庄”有若干家庭,每家由7至9名孤儿和一名志愿者妈妈组成(男孩14岁后进入村里的青年公寓),“妈妈”管理家庭,抚养和教育子女,使坠入社会底层的孤儿重获母爱和家的温馨。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已在130多个国家建起400多个儿童村,并荣获全球人道主义最高奖项——希尔顿奖。
2000年,中国第7个SOS儿童村在妈祖故乡莆田建成开村。“SOS”是国际上通用的求救信号,小村民们刚刚迈进生命的初春,就遭逢命运的寒流,尝到生涯的凄苦。他们能进入这座拳拳爱心营构的暖巢,又是欣幸的。试想,闽粤浙苏芸芸上亿人口,市井乡野参差千万人家,国际SOS儿童村只有一所,10多年来所收孤儿未满400,入村之不易可想而知。
小小一座儿童村,不仅凝聚了海内外慈悲的布施,还凝聚了千百爱心人士精神的供养,更修炼了人间许多美好的灵魂,让孤儿们在寒夜里依傍光明之灯,泪光中拥有笑容。
风风雨雨十多年,在对莆田儿童村的数十次采访中,我深切地体味到了悲欣之源、悲欣之举和悲欣之义。首先,我把询问的目光投向志愿者妈妈群体。正是她们,在孩子们人生的凄风苦雨中,撑起了一把把家的温馨之伞。国际儿童村组织规定,儿童村的“妈妈”只能有这里的孩子,她们要把自己的青春和关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孤儿们。在奉献生命最宝贵年华以及无数心血汗水的过程中,她们拥有了远比正常家庭多得多的孩子。
生长在北国冰城的范红是个建筑师的女儿。她当志愿者的念头,是在看电影《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时萌发的。影片中妈妈们执着地作出奉献和牺牲,深深打动了她。她远离乡关来到莆田儿童村后,8个孤儿认可了这位天上掉下来的“范妈妈”,范妈妈也真正拥有了梦中的家。
志愿者妈妈秦小晴,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是家中的长女,很早就帮父亲挑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弟妹。患心脏病的妈妈走后,她伤心地来到妈祖故乡,报名考试当上了“一家之长”,很快就营构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来自福建南大门诏安县的林丽芳,当过代课教师,自办过幼儿园,从新闻媒体了解到儿童村的情况,毅然关掉幼儿园,来到儿童村当妈妈。她理解贫家相濡以沫的温馨,一门心思把母爱都奉献给家中的7个儿女。父亲弥留之际,她是包着出租车赶了350公里路才见上最后一面的。
2017年三八妇女节,儿童村举办“联欢晚会”。孩子们以手语歌《感恩的心》开场,深情朗诵了诗歌《念哺育恩、感跪乳儿》,真情表达对妈妈的养育之爱。母亲节来临前,孩子们又用稚嫩的歌声排练《世上只有妈妈好》,抒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涂鸦。
悲欣之举
莆田SOS国际儿童村占地50亩,村里绿树葱茏、芳草铺地、繁花似锦,幽静的水泥甬道连通着一座座红砖小楼。小村民们除了接受校园教育外,还得到德、智、体、美等课外兴趣的培养,力求形成专长。
这座村庄的经费来源有三:一是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捐助;二是莆田市财政拨款(主要承担在编工作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和一些专项经费);三是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
儿童村不仅是一种村落的存在,更是道德的召唤、精神的皈依。村里集中了那么多孤儿,人们纷纷伸出援手捐赠现金、衣被、电器、礼包、文具、书籍等。每逢年节,种种慰问和捐赠都会掀起一波波高潮。2017年春节,上海滩志愿者组织“米饭妈妈”,千里迢迢送来300个爱心盒。每个爱心盒都由志愿者亲手绘制,满满当当装满了文具和玩具。
与爱心捐赠相比,精神关爱更为可贵。莆田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星期天进村入户为小村民们辅导功课。九五医院的叔叔阿姨免费为小村民进行体检并制作健康管理档案。莆田武警支队和交警支队组织孩子们进行假期军训,讲解交通安全知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向村里的博爱图书室捐赠书籍。莆田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为小村民举行急救演示、心理咨询和音美辅导……
积腋成裘,温暖了小村民的心。儿童村的小村民们也以温暖回报温暖,以爱心回报爱心。有几件事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2004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小村民们走进了远在10公里外的莆田儿童福利院,分头看望115名孤残弟妹。随后,大家主动清扫宿舍卫生,整理院中花圃,搬运垃圾杂草,汗湿衣裳仍不肯歇息。小村民沈冬冬说:“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长大更好地为残疾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服务!”
2005年,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后,小村民们从电视上看到受灾国许多孩子成为孤儿,心情很不平静,无一例外地把自己平日积攒的零花钱捐了出来。钱虽不多,闪耀的却是金子般的一颗颗童心。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小村民们又向地震灾区孤儿伸出爱的小手,纷纷捐出压岁钱和零花钱。他们给灾区孤儿们的信中写道:“也许,我们无法回避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坚强面对……”
儿童村里有个“博爱超市”,经营各方捐赠的学习用具、日杂用品、服装与食品等。所有物品均标分不标价,小村民们可通过学业进步、做好人好事、参加公益活动等获得表彰的博爱积分,兑换相应分值的物品。该超市成为一个汇聚爱心、传递关爱的感恩实践教育基地。来村考察的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会长李进国饶有兴味地说:“爱心超市是个创举,教会孩子们从小如何正确对待慈善,懂得怎样感恩报恩,我们要把这个经验向全国其他9个儿童村推广!”
儿童节前的慰问
悲欣之义
我在儿童村与小村民们一起过了三个除夕。一次是2003年除夕,参与志愿者妈妈秦小晴6号家庭过年,写了现场新闻《特殊的团聚》。一次是2007年除夕,到志愿者妈妈林春梅的2号之家采访,写了通讯《妈祖故乡的儿童村》。还有一次是2011年除夕,体验志愿者妈妈郑秀红9号之家的团圆,观赏他们的“家庭春晚”,写了特写《特殊的家别样的爱》。
难以忘记的是,在6号家庭吃完年夜饭,小女儿许润润把一张自己描绘的年画送给亲爱的妈妈。画中有漂亮的房子、生机勃勃的绿树与鲜花,更有小淘气们甜甜的笑脸。在2号家庭围炉时,妈妈频频为孩子们夹菜,孩子们也懂事地把菜夹到妈妈的嘴边,夹出了满桌情的交融、家的温馨。9号家庭则在围炉前办了一场“家庭春晚”,大哥林奖扭扭捏捏地唱了首《歌声和微笑》,五妹林静声情并茂地唱起儿歌《一闪闪》,四妹胡恬恬抱出琵琶和曲谱弹奏起《四季歌》,掌声、笑声填满了小客厅……
在儿童村采访,看到的当然不全是孩子们的笑脸。2010年夏天,我从林素琼村长处得悉儿童村面临的一些难处。原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收到的善款大幅度减少,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儿童村的建设和修缮更成问题。
经过多次调查、察看,我以《莆田SOS儿童村运转和发展面临困难》为题,投稿《福建日报内参》,在列出具体困难的同时,特别说明,莆田国际SOS儿童村是国际儿童村组织和中国政府友好合作的窗口单位,是闽粤浙苏四省唯一的国际儿童村,也是福建省的慈善品牌和爱心名片,有关部门理应对儿童村给予适当投入和扶持,并形成长效机制;儿童村的建设也应有规划,分项目进行,逐年完善。
这个带有“SOS”信号的“内参”于2010年7月19日发出,很快就激起反响。7月21日,时任省委书记孙春兰和省长黄小晶分别作出“建议想办法资助”和“可以予以必要资助,升学儿童可请慈善事业认捐”的批示。时任省委常委兼副省长陈桦也于7月21日和22日连续两次作出详细的批示,要求省市共同帮助解决问题。当月28日,陈桦召集省直各有关部门和莆田市负责人,对莆田儿童村建设和运转进行专题研究。
专题会上,儿童村的主要困难一揽子得到化解。其中包括:小村民的低保费从人均85元上调至140元(现已翻两番),医疗救助全部纳入城市居民医保;上学学费在省内全免并享受助学金和提供助学岗位,在省外的分别由省妇联、共青团、慈善总会结对资助;活动中心建设和房子设备修缮共460万元由省、市共同承担;塑胶活动场及健身器材由省体育局负责;绿化升级项目由莆田市政府解决;今后从民政福彩公益金中每年拨10万元用于儿童村房子修缮;省总工会一次性拨出10万元作为儿童村医疗基金……一年后,儿童村活动中心顺利落成,其中设置有礼堂、教室、活动室、电脑室、图书馆、阅览室和健身房等。
令人欣慰的是,10多年来,莆田国际SOS儿童村先后接收孤儿276名,其中69名分别考入重庆大学、北京化工大、长春理工大等院校,上百名孩子步入社会,进入政府机关和金融、通讯、医疗、IT等行业工作,30名结了婚,组建了自己的幸福之家。
近年来,为打造儿童村的绿化升级版,莆田市投入上百万元资金。村长曾素琼说,莆田儿童村孩子的道德感和成才率是各类慈善机构最高的,她为此感到欣喜。她说:“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慈善机构有一种悲情味,我们要转变这种陈旧的印象,慈善机构也应该充满阳光和快乐、充满希望和活力。”
全国有十个SOS儿童村。
图为齐齐哈尔SOS儿童村对幼儿进行规范教育。
莆田SOS儿童村的孩子(摄于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