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4 16:2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少川

 

三明三明 大放光明

何少川

 

夜幕下的三元区.jpg

这里说的三明,主要指的是城区,包括梅列区和三元区。在我的记忆里,相当一段时期它们是合二为一的。在已过去的峥嵘岁月中,这里创造了许多傲人的业绩,现在仍是活力四射,一片祥和温馨的气象。

 

一座新中国创建的新兴城市

早在1990年5月,我在《三明感言》一文中,写道:“三明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片荒芜的山地上一手创建起来的新兴城市。30年来,这座新兴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产日上,市场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民风纯朴。雄辩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能调动人民群众的伟力建造新兴美丽的城市,而且能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管理好自己的城市。”

戊戌年初冬,重访三明,看着它飞速成长的巨大变化,不禁万分感慨!

一天午后,我在江滨公园慢步。只见,绿树茂盛枝叶婆娑,繁花晚驻气味芳香;沙溪河缓缓流淌而过,西斜的阳光折射在微波上,泛化出如洒落无数碎银的亮点。但是,我无意欣赏这旖旎的景色,而是在寻找沙溪对岸那已杂草丛生的旧台阶,回忆这里曾经有过10万大军,奋战工地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8年6月10日,随着一声号令,三明工业基地破土动工。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云集工地。当时,我是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跟着中文系响应学校开门办学号召的队伍,乘坐刚通车不久的鹰厦铁路列车奔赴三明。一边上课一边参加劳动,亲历这开山辟地的壮丽场景。

我之所以寻找沙溪河岸边的旧台阶,因为当时我们来到三明,先是分散寄居于附近居民的空房。为了集中管理,也为了靠近建设工地,系里决定自己在工地旁搭建竹棚入住,师生们要到沙溪河畔扛运竹子。从上游放排而来的长长毛竹,浸泡着饱满的水分,一人一根扛在肩上,踏着台阶上岸。个个汗流浃背步履蹒跚,但都咬紧牙关不叫苦,不轻言放弃。

其时,三明建设工地触目可见。挖土方平整土地是首要任务,10万大军在近10平方公里的山地上,要挖山填谷同时坚实地基。采用的仍是农耕时代工具,全靠人力挖、填、运、夯,十分艰辛劳累。工地掀起一场场劳动竞赛,热气腾腾显示出昂扬的斗志,展现了一幅扣人心弦的画卷。

山区气候多变,中午往往是蔚蓝天空白云一丝不挂,下午却从山的南边骤然地涌起一堆乌云。报讯的风刚吹过,豆大的雨滴就哗啦啦地倾盆而下,把天和地连接构筑起迷茫的大网。正在展开劳动竞赛的工友脚踩泥水,抡镐锄,推板车,拉石夯,战天斗地不停息。现场指挥发出停工令,可是工友们不为所动,他们豪迈地说:“再大的雨我们也能坚持!”收工的哨声一遍遍催促,大家却把它当成鼓劲的号角,紧握镐锄刨土的用力更猛;推着板车运土的跑得更快;拉起石夯麻绳的举得更高。“加油”的呐喊声四起,在周边的山谷中来回反响。创业者的拓荒精神诚可贵,值得人们崇敬。我也因为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而深感庆幸和欣慰。

在三明建设工地上,我不仅看到而且经历过太多这样的场面。十万人的气势排山倒海,千万把的镐锄上上下下,百千辆的板车来来回回,数不清的夯石起起落落,奏响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乐。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机械的应用,这种场面现在再也看不见了。但是,当初三明建设工地,那充满革命情怀的伟力震天动地情景,将永志史册。据统计,如果把当时三明建设工地开挖的土方,按一米高一米宽堆成土堤,长度相当于从福州至厦门两个来回。

1959年3月,在完成工地初期的土方工程后,我们全系师生离开三明返回厦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多次乘坐火车来往于福州、厦门,途经三明车站,看到一座新城已有雏形。改革开放以后,有20多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年出差三明多次,每次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一条条街道井井有序四通八达;一幢幢楼房春笋一样繁衍拔高;一片片绿地林木苍翠花草葳蕤;一盏盏霓虹灯色彩斑斓闪烁其华……车水马龙,市声熙攘,夜空透亮,街市洋溢着繁荣和充满着活力的氛围。三明,有了名副其实新兴城市美丽的容颜。

 

福建大中型工厂建设从这里起步

“先有厂,后有城”,说的是先有三明钢铁厂才有三明新城,这符合历史的真实。有了三明钢铁厂的兴建,催生了一座三明新城的崛起;而城市的存在,又给予工厂支撑和滋润。

更值得三明自豪的,福建省大中型工厂建设从这里起始,迈出坚韧不拔的步伐。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地处海防前哨,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极其落后,大中型企业没能得到发展。各市县不多的工厂,都是一些小型的化肥厂、水泥厂、农械厂、糖厂、铁厂。三明钢铁厂在两侧青山夹峙中巍然屹立,结束了福建省手无寸钢的历史!紧跟其后又有三明化工厂、三明重机厂、三明水泥厂、三明农药厂、三明自来水厂等大大小小80多个工厂,星罗棋布在沙溪河畔,三明重工业基地如一轮初升的红日放射出灼灼光芒。

尤其是三明钢铁厂从建成、恢复、发展,到做大、做优、做强,在福建工业史上写下了一页又一页内容丰富而精彩的篇章。

一天上午,我们走访“三钢”,参观了“三钢展览馆”。恰逢三钢建厂60周年,灯光明亮、图文并茂的展厅,形象而生动地向我们诉说着三明钢铁厂奋进一甲子的历程:

1958年6月15日,动工兴建三明钢铁厂;1959年1月3日一号高炉迸射出铁水,这是两个令人永志不忘的日子。

60年来,三钢从一个年产12万吨钢的小钢厂,到目前成为年产钢规模超过1100万吨的大集团,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它经历过艰辛、挫折、重生、改造、提升、跨越等阶梯,终于创造出硕果累累的辉煌。

三钢人执着地追求,一步步都有着十分清晰的奋斗目标。积极可行的目标,是砥砺前行的决心,是激发动能的力量,也像一盏光亮的明灯指引进取的方向。

“九五”规划目标,要在20世纪末年产钢80万吨,1997年提前实现;1998年提出冲刺年产100万吨钢,达到进入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行列;2000年具备16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比“九五”规划翻一番,等于再造一个三钢。

2001年,三钢制定“十五”规划,确定新的“三大目标”。即产钢200万吨以上;实现产品结构大的调整;建立较为规范和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三钢创新经营理念,走滚动式内涵扩大再生产路子,采用20世纪90年代钢铁工业的关键性技术,提升现有工艺装备的科技含量。从冶炼到轧制,从填平补齐到系统升级,从单体技术采用到全流程优化,来了个脱胎换骨的蜕变。三钢提前两年跨越年产200万吨钢的大关,使一个三钢变成三个三钢。2003年,三钢再接再厉修订“十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年产300万吨钢的新目标,并得以实现。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也是三钢迈步500万吨钢征程的关键之年。为保障规划的实现,决定再建一个1000立方米级高炉,再增加100万吨钢产量,达到年产400万吨钢的规模。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面对原燃料价格持续上涨、铁路运输日益紧张、国内钢铁市场竞争加剧等一系列不利因素。2007年,三钢跨马扬鞭上下团结使劲,矢志攻坚克难。他们推进结构改革,加快新品开发,钢的综合产能达到500万吨水平,利税均有较大提高,企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进入“十二五”,钢铁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我国钢产量过剩,包括三钢在内的许多钢厂部分品种已没有边际效益,一些钢厂全面停产。困境重重必须力求突破,三钢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把三钢打造成‘大型化、现代化、绿色化’的企业集团”的目标,采取措施促使生产经营低成本运行,确保企业稳健生存。同时,根据三钢在福建区域市场的优势地位,科学合理地壮大规模谋求发展。其中兼并位于沿海的福建三金钢铁公司,成立子公司——罗源闽光钢铁有限公司,实现沿海战略布局的新突破,三钢一跃成为钢年产能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

开弓没有回头箭。“十三五”期间,三钢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做强做优钢铁主业,适度多元发展,推进企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制造加服务型的战略转型。2017年,全年产钢1119.41万吨,利税108.39亿元,进入“利税百亿俱乐部”。集团公司取得建厂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在行业的前列。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2020年,三钢要全面建成“花园式精致工厂”,这是利厂利社会利子孙后代的大事。三钢重点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我们走在三钢厂区,感受不到过去空气中常年弥漫着的粉尘,道路洁净如冼,房前屋后成排成片的林木葱茏,还有小鸟栖息树上的倩影。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和市区一样的标准。三钢正在推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使其成为三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祥地

中共福建省委老书记项南曾对三明褒奖有加,他说:“三明三明,为了人民;三明三明,精神文明;三明三明,大放光明。”

改革开放初期,三明响应党中央提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在大力振兴经济同时,治理城市面貌“脏、乱、差”现象。三明率先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轰轰烈烈掀起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祥地。

党中央肯定三明在这方面的创举,1984年6月在三明召开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总结推广三明经验。我有幸参加这次大规模的重要会议。

梅列区与三元区之间有座界山,名为牛垄山。1980年普查时,在山腰一古坟中发掘出“孔子戏麒麟”碑刻,麒麟乃吉祥珍兽,山为之改名麒麟山,并辟为公园。麒麟山公园依山就势,陆续建起一些游乐设施。山的最高处构筑一座八角六层巍峨的麒麟阁,登阁可以一览三明城市远近景色。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后,麒麟山修筑从山脚入口大门登山的路,特地设计有543个台阶。三明同志告诉我,这是对全国会议在三明召开的纪念,也是三明要以全国会议为契机,决心高举会议提出的“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旗帜,砥砺前行,努力攀登的表示。

城市标语口号,宛若城市心灵的流露,宣示和坚持社会群体的一种共同理念。20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频繁出差三明,在街头巷尾,车站商场,机关学校,看到最多最耀眼的标语,是“满意在三明”。三明人用“满意在三明”,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题,着力塑造城市美好的新形象。“满意在三明”着眼点,既是对外更是对内,大家明白只有每位三明人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培养自己成为友善的人有作为的人,才能让外来人在三明工作游览领略到满意。“满意在三明”渗透到各行各业形成风尚,营造出一个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

随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靠有针对性地工作,孕育了新的经验。1986年,三元区富兴堡街道辖区内,出现“三多”现象(公共卫生死角多、公益事业扯皮多、部门之间纠纷多),街道找把开锁的钥匙,牵头建立“区域性精神文明共建委员会”,实践条块结合共建的路子,区域内一些长期存在的困难迎刃而解。1989年,三明市委市政府总结富兴堡街道经验,以“六联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共建文明区域活动,推广到各个创建单位。所谓“六联六建”,指将思想工作、社会治安、公益事业、科学文化、环境建设、经济工作6个方面联合起来做,在创建活动中打开一个崭新局面。

区域实行“六联六建”,体现三明人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精神,并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三明的创举:1990年2月,李瑞环同志视察三明,提笔书写“贵在坚持,好在共建”。紧接着中共中央办公厅派出调查组写出调研报告,后编辑并公开出版了《三明之路——福建省三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一书,向全国发行。1993年4月,丁关根同志来三明调研,又概括提出“重在建设”的理念。“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三明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给全国最为宝贵的经验。

唐·刘禹锡有言:“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宋·王安石又言:“君子不可不知恒。”近40年来,三明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区域共建和与时俱进,再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这次,我与三明市文明办和市社科联的同志座谈,他们说三明市委市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每届班子无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开局都要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三明上下一致认为,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满意在三明”不能变,要审时度势地丰富它的内涵,探索更新颖的载体,取得更有效的成果,把三明精神文明建设这面先进旗帜举得更高。

党的十八大后,三明按照“软硬联动,多城同创,建管结合,典型带动,重在内涵,全面提升”的要求,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好,积极培育道德实践先进典型,广泛开展以“好人在行动、好事在身边、满意在三明”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近年来,好人好事如朵朵鲜艳的红花,在三明大地绽放。有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5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2人当选福建省道德模范,43人当选三明市道德模范,7人被评为福建省美德少年,48人被评为三明市美德少年。有72人2个群体分别荣登中国好人榜和福建好人榜,上榜数量居全省前列。(这个统计数字不限于城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明赢得了数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全国性工作会议的所在地;第一个提出“创建文明”单位口号和实践;第一个设立文明建设办公机构;第一个建成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第一个创办文明城市学校……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三明当之无愧!

 

三只冲天鹤不懈展翅翱翔

象征着腾飞拼搏的三只冲天鹤城雕,坐落在三明麒麟山脚下列东大桥之间路口的绿地上。风雨洗礼30多年,如今依然矫健洁白。她们似乎已飞过千山万水,永不懈怠地继续朝着高处展翅翱翔。

重访三明的一周间,我参观工厂企业,游走街道社区,探访文明单位,观赏青山绿水……一片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更为可喜的是,全市正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习”热潮。人们理解要实现“中国梦”,过上幸福生活,必须靠艰苦奋斗靠团结拼搏,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明、清明、开明”——三明的城市精神。那三只冲天鹤,无疑是三明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