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啊,福鼎乡
当年福鼎乡
《朱德传》在“古田会议前后”一节中写道:“八月二十日,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围攻大田县城不克,又转入永春福鼎一带”。寥寥几十个字,记载了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最高将领来到永春活动的一段历史。
朱德何以会到福鼎,来福鼎后又做了些什么?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前往探访。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我们驱车从永春城西出,沿着山区公路走了40多分钟到了横口乡。乡政府所在的贵德村坐落在山窝里。乡长庄伟毅指着对面山头说,李光地当年就在那边山岩下读书,后来中了进士,步入仕途,走进京城。
从横口往福鼎乡走,路窄,弯道多,绕过一道弯,碰见一座山,再绕一道弯,又见一座山,车子在螺旋式地上升。山越来越高,雨也越发大起来,窗外一片迷濛。当车行二十来分钟停下来时,我们才知道已经到了海拔800多米的福鼎了。
下得车来,才看清楚,福鼎乡很美。村前一棵千年红豆杉高高耸立,笔直树干撑起的华盖如一面绿色屏障护卫村口,是风水树,更是风景树。边上是一座宫殿式的古老寺庙龙兴岩。整个乡散布在山沟里,房子依山而建,层叠而上。山缝间有限的平地为一条街道式的南北通道,如今街道两旁盖起了一座座新楼房,粉墙平顶,颇为整齐。两边的山坡上还保留一些当年土墙砌就的破旧房屋。新旧对比,一目了然。
远方迷濛处有座如锅底倒扣的高高山峰,那就是海拔1217米的鼎山。因了鼎山,山下这个村落被叫“福鼎”。除鼎山,福鼎周围还环列着数座高山。明永春籍著名诗人颜廷榘(桃陵先生)有感于福鼎山川形胜,曾为之赋诗10首,其中《山城壁立》写道:“叠障山城百雉居,白云缭绕疑华胥。青峰锁钥千年在,壁立万寻障里闾。”
大山深处的福鼎,四面隘口扼立,是用兵攻防要塞,素有“铜蓬壶铁福鼎”之说。清初林日胜、林兴珠曾屯兵鼎山附近帽顶寨,策应郑成功的抗清斗争。清末林俊农民起义军也以此为根据地,和太平天国起义军遥相呼应。当年朱德率军来此休整,与这里特殊的地理条件不无关系。
朱德召开群众大会地点
那是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第二次入闽,与闽西地方红军会合,历经一个月作战,三战龙岩城,消灭军阀陈国辉部(国民党省防军第一混成旅)3000余人,扩大了红军队伍,发展了闽西革命根据地。6月底,蒋介石发出电令,调动闽粤赣2万余兵力,向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三省会剿”。
为打破“三省会剿”,7月底,红四军前委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的意见,先后几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分兵两路,留一个纵队(第四纵队)在闽西一带发动农民群众坚持斗争;朱德率二、三纵队出击闽中,扩大农民土地革命斗争,牵制敌人向闽西进攻。8月上旬,红军二、三纵队攻占宁洋、漳平,完全打乱了蒋介石“三省会剿”的部署。中旬,红军拟渡乌龙江,向赣浙皖边游击。结果在大田县遇到闽中土著军阀卢兴邦部的阻击,未取得成功。加上山高路险,气候炎热,疾病盛行,给红军部队造成很大困难。闽西特委此时写信给红四军前委,要求“调四军回闽西,在漳平一带工作”。于是,朱德率红四军军部和二、三纵队近3000人由屏山(时属德化,解放后属大田)取道永春,8月22日抵达福鼎乡休整。
红军是午后到达村头的,前锋队伍高举红旗,扛着竹梯,沿途在墙壁上刷写标语,张贴文告。当时乡里正在召开“禁邪”会议,乡里郭、林两姓长辈都在林氏祠堂开会。由于这一带过去屡受兵匪之害,加上国民党的反共宣传,群众“闻军色变”,听说又来了军队,顿时惊慌失措,争相逃避。此时红军队伍走出一个操地方方言的人,向群众申明红军宗旨,并告诉乡亲们,红军路过此地,不必惊慌。于是大部分群众被劝回祠堂。
红军进村后,找来当地米行和族中有名望的人商谈,请他们帮助解决粮食等军需用品,并交给银元2000元委托他们筹办。红军的这些举动,与过去“大军”横征强派、搜刮民脂、滥抓挑夫的恶劣习气完全不同。村民们争相传颂。逃散的人陆续重新回村,有的还为红军挑运粮食、采集草药。
红军军部就设在山边一座叫美魁堂的平房里。朱德同志就住在里面。纵队司令部设在村民郭为献的房子里。村里最大的建筑物要算郭氏家庙。这座肇建于元代的闽南古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可容纳700多人。前面几间住着20多位女红军,红军的印刷所也设在这里。这些女红军印发宣传材料,书写红军标语和布告。虽然时间过去80多年,这些标语和布告还能在墙壁上看到不少,有的字迹还很清晰。如“都市是人类的坟墓,乡村即我们的乐园”、“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欢迎勇敢的觉悟的工农分子加入共产党”、“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工人组织纠察队,准备武装暴动”、“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卫士,白军是土豪劣绅的走狗”、“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倒勾结帝国主义的国民党,打倒压迫民众的国民党”等等。郭氏家庙前的坪地上还有一口水井,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取水饮用,后来人们称之“红军井”。
红军在福鼎驻扎的一周里,朱德先后三次在郭氏家庙前的空坪上召开群众大会,他亲自登台演讲,号召劳苦的工农团结起来闹革命。他还与当地有关人士开诚相见,亲手交给署名帖片,勉励他们为军民效力。那年朱德军长43岁,体魄魁伟,面部宽阔,身穿苎麻夏衣,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平易近人,常与村里人拉家常。一天清晨,在群众导引下,朱德登上了海拔逾千米的鼎山和东尖峰,用望远镜眺望四周,但见山脉逶迤,茫茫雾海中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绿林如海,雾霭翻腾,农家炊烟袅袅升起。眼前这如诗如画的风景让他陶醉,他默默地凝视远方,情不自禁地说:“这地方果然很好!”
红军近3000人的队伍,驻扎在只有千把人口的村庄里,虽然显得十分拥挤。但他们不占民房,全部睡在厅堂过道;借用群众门板当床。为解决供给困难,打击投机商,就由部队庶务长和士兵委员会及当地乡绅一起办了一个米局,组织当地群众到周边邻县购买谷子,解决部队吃粮问题。虽然只有几天时间的相处,从朱德军长的讲话和红军的一举一动中,群众认识了这支人民军队。军民亲如兄弟姐妹,来往接触逐渐增多。
红军的严明纪律给福鼎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十年来,村里人口口相续,传为美谈。
当时,红军向村民买粮食、鸡蛋、蔬菜等付的都是银元,村民找不开不收钱,红军就把东西放回原处,直到主人收下钱,才把东西取走。红军采摘地里的南瓜,一时找不到主人,就把铜板放在南瓜蒂上。红军刚进村时,有的店铺顾不上关门人就走了,红军战士就代为守护。有位战士从一家货架上取走一盒火柴,就把铜板留下并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板不在店,火柴一盒三分。”对个别执行纪律不好的现象,红军内部更是一丝不苟给予纠正。有位战士买鸡时没付够价钱,红军领导闻讯后便召集全体战士,让卖主逐个辨认,补足价钱。为解决给养问题,红军雇村民到邻县挑粮,按当时行情,每挑50公斤,二角工钱足够了,红军却付给一块大洋。这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感动了村民,他们编了顺口溜表达对红军的拥戴:“民军一到,祸降三都。红军入境,造福各户。秋毫无犯,大众欢呼。红军宗旨,百姓拥护。”
红军标语
在红军逗留的一周时间里,红军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郭、林两姓族中长辈,筹办了猪肉、米粉等慰劳红军。红军虽然吃的是糙米、咸菜,却回赠贫苦百姓大米,还给衣物。红军在福鼎期间,时值酷暑,疟疾、痢疾盛行,官兵患病甚多。福鼎群众自发到深山老林里采集野香薷和薪草等土方草药,为红军伤病员治疗。在当地行医兼开药铺的郭景云医生,治愈了不少红军伤病员。为表示感谢,朱德军长赠送他50块银元和一支法兰西铅笔。这支象征军民友谊的铅笔后来被珍藏于福建省博物馆。当年随朱德一起来福鼎的红军各有关方面领导还有罗荣桓、邓华、谭政、张宗逊、郭天民、赖传珠、郭化若、毕占云、张令彬、赖毅、叶青山、张际春、杨立三、刘型、朱云卿、刘安恭、伍中豪、李任予、曾士峨、蔡会文、寻淮洲、敬懋修、陈龙鹤等。
8月28日,朱德率领红四军指战员与当地群众依依惜别,离开福鼎,部队西进到永春一都住一宿后就到了闽西漳平。朱德部队离开福鼎时,给地方留下数支步枪和一匹小马驹,用来保卫乡村。还留下40多名重伤病员和400块银元,交托当地治疗看护。村医郭景云、郭中和及乡贤们组成临时医疗小组,竭尽全力进行医治。这些伤病员大多安置在郭氏家庙,有的视病情住在群众家里,或安排在山间纸寮(造纸作坊)里。村民们用传统中医草药为之治病,还在进山路口设岗放哨。由于得到精心医治和周到照顾,这些伤病员身体很快得到恢复,陆续归队。不久红军在漳平溪南打了胜仗,还派两位联络员返回福鼎报告喜讯,并代表红军将士感谢福鼎百姓对部队的支持。有几名红军战士伤愈后留在当地。这期间,在国民党统治实行白色恐怖的环境里,村民们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掩护伤病员,使这些红军战士都安然无恙,数年后才离去。
朱德率红四军在福鼎一带的革命活动,唤醒了这里被压迫的工农群众,对当时永春地下党组织是极大鼓舞。1929年9月30日中共福建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永春工作过去都偏于东区,最近城区已有工作。西区因受朱毛红军前月经过的影响,也是开始工作。现在永(春)德(化)工作很好进行。东区农民从前消沉,现在也兴奋起来了。”
红军走后,反动军阀曾多次窜到福鼎,搜捕红军伤病员,铲锄红军标语,掠夺财物,烧毁民房。1930年反动军阀陈国辉为毁坏标语召集大队人马进入福鼎乡,兵分几路横冲直窜,对刷写有红军标语的民房就放火烧。游击队长曾四祥带领队员和乡亲们扛上枪,带上灭火工具,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护民房、保标语。但因人手不足,锦世堂、斗仔厝、尚贤堂等30多座房屋仍被烧毁,造成重大损失。为保护红军标语,还有两位村民被地方民团绑架,下落不明。
红军井
国民党军阀土匪倒行逆施的暴行,激起了福鼎人民的强烈反抗。朱德部队离开的第二年(1930年),当地有志青年林章契、郭为省、郭景云、郭中和、林文办、郭春樟、林鼎善等首先加入红军游击区农民自卫队,这支由留守山区革命的红军战士曾四祥组织的队伍,后来又有30多位青年加入。农民自卫队领导福鼎人民抗捐抗税,与国民党军阀土匪部队陈国辉部、陈国华部进行了十几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农民自卫队队员有的转入正规部队,有的坚持山区斗争,到了1948年自卫队发展到70多人,并转入张连领导的永德大人民游击队。剿匪时期,又有100多名青年加入游击队或民兵队伍。福鼎农民自卫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中曾四祥、黄班长、郭妙、郭国珍、郭为甚等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80多年过去了,福鼎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福鼎人与其他地方一样过上了安宁幸福的生活。郭氏家庙门前的朱德塑像,家庙里的纪念馆,后山的红军烈士纪念碑以及数十条村民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红军标语告诉我们:这里的人民没有忘记那段历史,那段光辉的岁月。当年,是中央红军送来的革命火种点燃这偏僻山村的革命火焰,照亮了黑暗中的道路,引导着人民前仆后继,走向胜利。这塑像、纪念馆、纪念碑和标语,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对革命先辈、老区人民的崇敬心情,也激起了我们每位后人的时代使命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唯有如此,才不愧对历史、不愧对革命先辈、不愧对老区人民。
红军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