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的爱情
——话说《陈三五娘》
陈慧瑛
南音演唱
闽南是南音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
春秋佳节,仲夏黄昏,故乡的瓜棚豆架下,小楼幽院中,弦管南音,轻柔如水,流漫长街深巷……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便可看见十七八岁,眉如月,眸如星,文雅清秀的女孩儿,或横抱焦尾琵琶,自弹自唱;或手执彩绸檀板,曼声歌咏。琴韵悠扬婉转,歌声缠绵悱恻。四围白发翁媪、青头少年,大嫂小姑,听着听着,一个个会忍不住按拍唱和起来。
故乡的舞台上,以南曲为主要唱腔的《陈三五娘》《胭脂记》《昭君出塞》《吕蒙正》《亚仙绣襦记》等梨园戏传统剧目,真是屡演不衰!往往是台上演员演唱一支名曲,台下观众和者数百……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是《陈三五娘》!
我的童年在海外,受长辈的熏陶,自幼常听南音、看梨园戏。回故乡厦门后,我家居住的小巷与南音社集安堂相距甚近,家父与同安乡亲、著名曲艺家、南音泰斗、集安堂堂主纪经亩先生又是知交,于是,我的少年时代,几乎每夜都与南音相伴,《陈三五娘》的唱腔,也耳熟能详。家父曾经边哼着曲调边告诉我:
“‘因送哥嫂卜去广南城,才到潮州,喜遇着上元灯于月明……’这是《陈三五娘》剧中的主要唱段‘因送哥嫂’,在闽南城乡地区及海外侨胞中广为传唱。剧中内容刻画了陈三质朴、直率的性格以及为了争取婚姻自由,不畏权贵、不畏封建礼教禁锢而勇敢斗争的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细致入微地体现人物性格,纪经亩先生在传统南音的曲调旋律设计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使传统的‘因送哥嫂’唱段更臻完善。真正做到雅俗共赏!”
家父还告诉我,《陈三五娘》是一个广泛流传于闽南文化圈乃至粤东、台湾、东南亚华人聚居地的美丽传说,始于历史故事,后来演化为戏曲,戏曲故事又使民间传说更富有传奇色彩。
其实,何止闽粤台湾?在中国音乐界、戏剧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陈三五娘》,那是中华大地凤毛麟角的爱情喜剧,那是传遍南国城乡占据妇孺老幼心灵的连台好戏。故事情节大抵如下——
南宋末年,一个元宵佳节,广东潮州街上,张灯结彩,人流不息,一幅人间好景色。泉州书生陈三,送哥嫂到广南上任,路过潮州,与黄家五娘相遇,相见之下种下情苗。富豪之子林大,也中意于五娘,托媒送聘。五娘之父黄九郎贪财应许,五娘坚持不从。6月,五娘与婢女益春在绣楼赏夏尝荔,正逢陈三骑马寻访五娘,五娘将手帕包荔枝投落,以寄深情。陈三拾得手帕喜出望外。数日后,陈三化装磨镜师傅进入黄府,并故意将宝镜打破,卖身为佣,以赔宝镜。五娘料得陈三来意,又喜又怕。陈三虽卖身黄府,但与五娘咫尺天涯,难得相见。3年间陈三历尽苦楚,不得已欲返乡里。益春得知婉言相劝,陈三即修书五娘,五娘阅后,深受感动,两人相会,山盟海誓永不分开。此时,林大因婚事拖延,引起不满,限五娘于3天内成亲。事逼无奈,五娘果断背井离乡与陈三远走高飞。
走过人生的大半辈子,对于《陈三五娘》这一曲爱情咏叹调,我一直铭记在心,热爱有加。
陈三、五娘不仅是戏剧里的人物,现实中也真有其人其事。
此次赴洛江采风,自然而然有幸一了拜访陈三故里的夙愿。
陈三名麟,字伯卿,排行第三,故称陈三,其故里在泉州市洛江区河市梧宅。由乡贤陈民权老师带路,出城7公里,来到梧宅村陈三家乡,只见石碑上铭刻着“陈三故里”,但旧迹已荡然无存。为了寻觅陈三墓地,我们到得村中。陈民权先生指着小街上一座大楼说,20世纪60年代,陈三之墓还在这儿,后来被铲平建了这座供销社大楼。但陈三井尚存,走近一看,只见井边青苔斑驳杂草丛生。
小街上,巧遇村中仅存的陈三后裔陈秀英老太太,听说我们前来采访陈三遗迹,特别热情,希望我们向当地政府建议,尽快修复陈三墓及相关古迹,并主动带领我们来到陈三坝。陈三坝为陈三之兄、广南转运使陈伯贤出资兴建,坝南是洛江区卢厝,坝东是惠安县陈坝村,700年前筑下的水坝,一直灌溉着附近村庄几百亩土地。当年陈三读书处青阳室,也在这儿,优雅清净,旧址尚在。
我们来到下宝山,这里有溪水,有矿山,山清水秀,草木葳蕤。当年陈三家族在此开发铁矿,因此,下宝山又称铁渣山。
徜徉其间,想想这儿就是数百年来绵延不绝地演绎活色生香的《陈三五娘》的主角故里,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我想,爱情确实是永恒的主题,山川土地花树草木,附丽了爱,也便是永恒的了!
古老的中国,美丽的爱情传说无数。最为震慑人心的十大爱情故事——诸如梁祝化蝶,《白蛇传》,《长恨歌》,《西厢记》,《孔雀东南飞》,《嫦娥奔月》,《红楼梦》等等。无论谁听了故事看了戏,无不心碎!因为,其中所有美丽的爱情,都以爱的牺牲作为前提。于是,多情的观众,每每要以滴滴珠泪,作为不幸姻缘的陪祭。
恰恰相反,与我国诸多传说、神话中的爱情悲剧大不相同的《陈三五娘》——为了追求美好爱情,陈三以一介书生,隐瞒身份,甘心为奴多年为爱受苦,无怨无悔;五娘痴情果断,敢于同封建礼制决裂,与心爱的人私奔,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婢女益春,忠诚智慧,大胆泼辣,成人之美。二主角一配角,各自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与命运抗衡的大爱精神 。因此,与古往今来汗牛充栋的爱情故事相比,《陈三五娘》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爱情观和引人入胜、令人振奋的喜剧结局,她给人以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给人以健康快乐的美的享受!这也是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坚强、勇敢、执着的天性,这也是闽南人与众不同的爱情。
《陈三五娘》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明代泉州传奇文言小说《荔镜传》(祖本)、明代嘉靖前《荔枝记》演出本、明代嘉靖《荔镜记》演出本,到现代形成脍炙人口的泉州梨园戏《陈三五娘》演出本,戏文增加了元宵赏灯、林大托媒、陈三游街、陈三磨镜、陈三为奴,益春留伞、巧绣孤鸾、林大逼婚、五娘断约、夜奔泉州等情节。一些后来被删节的戏文,如林大告状、五娘探牢、发配崖州、小七送书等,则成为民间故事。随着陈三五娘传说不断充实,后来又衍生了曲艺、舞剧、话剧、长篇小说以及电影戏曲片、故事片、交响乐等文艺形式,还出现了《陈三五娘》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演出《陈三五娘》的剧种很多,目前可查的,就有梨园、高甲、潮剧、莆仙、黄梅、海丰白字、歌仔戏(芗剧)、布袋戏、纸影戏等;说唱有:闽台歌仔册、锦歌、南音、南管白字、竹马、车鼓和潮州的歌册、歌谣;小说有:《荔镜传》、《绣巾缘》、《陈三五娘》、《荔镜缘新传》,以及日本作家佐藤春夫写的小说《星》。拍成电影的有:梨园戏《陈三五娘》,潮剧《荔镜记》,还有香港的《新陈三五娘》和台湾的《益春告御状》、《陈三五娘》、《五娘思君》等;此外还有电视剧《荔镜缘》,舞台剧《现代陈三五娘》和舞剧《陈三五娘》。
1995年,《潮州市文史资料》发表了知名戏剧家刘管耀先生所辑录的《荔镜春秋》,从他书中收入的、自明代正德(1521年)至1995年关于“陈三五娘”故事创作大事记可知:有关《陈三五娘》的戏文,有剧作36部、小说17部、歌册22部、故事3部、音像制品26部。由此可见其品种之丰富、影响之深广。
一个民间爱情故事,经历漫漫500年的流播,却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无论从艺术的深度或广度上来看,都是极为罕见的。时至今天,《陈三五娘》的故事仍在不断发展中——仅笔者所知,这些年来,就有潮剧《益春夜遇》、《荔镜外传》、《益春》、《荔镜后传》和《益春外传》等剧目。《陈三五娘》,为我们呈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艺术现象!
在我心中,《陈三五娘》是戏剧百花园里的一朵芬芳的野菊花,她灿烂、质朴、经霜不凋、笑靥迷人。正因为她的本色、她的深入人心,所以她的生命力特别旺盛!正如学者朱双一先生谈到《陈三五娘》时所说:“与中国北方的粗犷豪放、江南的婉转细腻相比,处于中国东南边陲的闽台地方文化或可用粗砾朴实来加以形容。或者说,闽台文化具有一种朴拙之美,充满粗野灵动的生命活力,可说是一种质朴的现实主义。”
我赞同朱双一先生的见解。
2017年岁末,“第十二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在泉州梨园剧院开幕。我有幸应邀参加盛会,与来自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海丝”沿线国家,港澳台地区以及泉州、厦门、漳州、三明等海内外30多个社团的500多名南音弦友共聚泉州,以曲会友,畅叙乡情。一位去国多年的新加坡老华侨,看完梨园戏《陈三五娘》后,情不自禁地按拍清唱起“因送哥嫂”:
梨园戏《陈三五娘》
“因送哥嫂于卜去广南城,才到潮州,喜遇上元灯于月明。偶然灯下遇见阿娘有只绝群娉婷,见恁娇姿绝色女,于即会惹动我只一种相思。勉强送哥嫂于次早起程,一身为恁刈吊即会离别我胞兄。转回潮州骏马雕鞍,游遍街市;对恁楼前经过,往往来来,真是难解意马心猿。幸逢六月恁在楼上适兴,你掠荔枝掞落,卜来共我眼里偷情。我估叫,估叫恁有真心,我即故意打破宝镜,愿甘心于捧盆水,共恁扫厅堂,我一心望卜共恁喜会荔枝姻盟。谁知今于旦说是错手于无定,既然那是错手,罗帕夙世前于缘都是阿娘你今亲手绣成。你今日,今日那卜亏心,何卜骗我恁厝空行?相思一病定会送不汝幽冥,相思一病大半了会送不汝南幽冥。”
陶陶然唱罢,老人情真意挚地告诉我:
“小半个世纪里,我走遍了大半个地球,如果世界上有一种民间音乐、有一种地方戏剧,能够那样使千百万听众回肠荡气销魂夺魄;那样叫人忘我忘情如醉如痴;那样令人萌生故国桑麻之思、总角青梅之恋,我敢说,那就是南音,那就是《陈三五娘》,她们是我们妩媚多情的闽南女儿哪,走遍海角天涯,也难忘怀!”
老人的心与我相通,于是一见如故,彼此引以为艺术知己!
永远为你歌唱——《陈三五娘》!你是闽粤情缘孕育百代的艺术奇葩! 你是故乡传统文化永远的骄傲!你是中国传统戏剧迷人的瑰宝!《陈三五娘》,祝福你——芳华永驻,千秋万代!祝福你——香飘古今、香飘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