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6 16:2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少川

福鼎茶俗琐记


磻溪大洋山茶园

2017年秋,重访福鼎,再见“海上仙都”太姥山。太姥山景色依然旖旎奇绝,而比起我记忆中的往昔,更显翠绿清丽。

这次,我住宿在景区入口不远处的酒店,附近建有零星几家茶馆茶庄。宾客畅游大山,间隙休憩,到这些馆庄品茗消闲,真是“肠胃涤烦邪”无比爽健。

“太姥声高绿雪芽”(清初周亮工诗句)。一天上午,我们一行来到坐落于山间,取名为“绿雪芽”的茶庄茶叙。进入茶室大门,迎面只见高脚案桌上敬放着一尊太姥娘娘白瓷雕像。太姥娘娘雕像神情端庄,慈目微启注视人间,左臂弯起指擎灵芝,右手执拂欲扫邪气,满怀关爱黎民百姓。我注意到,太姥娘娘雕像前,供奉着三杯清茶。

在福鼎的茶室里,敬放太姥娘娘雕像意义特殊,她是福鼎茶区的茶神。我国的茶神,应尊那位尝百草而发现茶之用的神农氏。但是各地植茶史不同,往往把对本地发展茶叶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恭奉为地方茶神。例如,建瓯市东峰镇旧“北苑御茶园”一带,“恭利祠”那座茶神庙,祭祀的茶神为对“北苑茶事”有贡献的“美应侯”张廷晖。2016年,我写过《崛起的福鼎白茶》一文,介绍过民间传说中太姥娘娘与白茶关系的故事,人们首推太姥娘娘为白茶始祖。如此说来,尊太姥娘娘为福鼎一带的茶神,实属当之无愧!

我们一行在茶室里坐定,一边品着茶,一边顺理成章地由茶神谈起其余茶事。特别是在座的有福鼎文化馆原馆长马树霞老先生、福鼎茶业发展领导办公室副主任杨应杰,他们熟知福鼎茶产业和茶文化,更是“茶话”多多,同时也引起我的兴趣,“茶问”频频。现把涉及有关福鼎“茶俗”诸事纪之。

对于“茶俗”,《中国茶叶大辞典》有条目,如此释题:“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而消长变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行业,茶俗的特点和内容不同。因此,茶俗具有地域性、社会性、传承性、播布性和自发性,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信仰、游艺等各个层面。”

福鼎白茶助力米兰世博会

福鼎自古以来就是茶业大县,千家万户无不用茶,人与茶相伴相随。生老病死离不开茶,婚丧喜庆不能没有茶。福鼎茶俗名目繁多,既有与全国各地相似的共同性,又有自己区域特殊的异样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先从小孩出生说起。用茶破嘴,让孩子刚一出生,尝试人生的第一口茶。当然,这口茶不是平常的茶,而是添加黄连一味的茶。它意涵人生哲理,人生要吃苦在先,经得起苦难磨炼,方能立足于社会,创建新生活,过上甜蜜的日子。尝苦茶茶俗,体现福鼎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理念,寄托对子女走好人生路的期盼。

旧时婚姻大事,往往注定终身是否幸福,父母特别为之操心,嫁娶仪式十分讲究。在福鼎旧习俗中,女儿出嫁,花轿出门时,要把茶撒在轿后,以茶送女儿上路。一日不可或缺的茶代表娘家人一路陪伴,带着吉祥的祝福。新娘第二天一早,必须向公公婆婆敬糖茶,将糖茶送入公婆房间,让公婆尝甜表示一片孝心。因此,在父母给女儿的陪嫁中,一定要想得周到,不忘置放两个茶壶、两罐茶叶,免得失了大礼,留下婆媳一生不和的隐患,古人云“亲亲而尊尊”至关重要。夫家迎接新娘时,媒婆或姑母长辈,要随身带着一个红袋子,里面装有“茶泡”。红袋子装的是红枣、桂圆、花生、橘子、红蛋、糖果等,虽然没有茶叶,也习惯称“茶泡”。新娘进门后,亲朋好友和邻里纷纷赶来分这个“茶泡”,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为逝世的人“把茶”,这或许是福鼎独有的茶俗。人死后还要让死人吃茶,称“把茶”。长辈死后入棺,在盖棺之前,家族晚辈依辈分前后顺序,一人捧茶,一人捧酒,用小指头先拈茶后拈酒,在长辈口上“把茶”“把酒”。茶在这个区域无所不用,对活着的人须臾不离,对死去的人依然必需。

清明前后的茶市,风雨无阻,热闹非凡

建新屋做寿墓,对于福鼎人来说也离不开茶。建新屋,要做好两个葫芦袋,一个装茶叶,一个装“五谷”,分别挂在大梁两旁。做寿墓,如建大厝同样要做好两个小罐,一罐装茶叶,一罐装“五谷”,放置在墓穴中。预示新屋或寿墓能带来好运,有吃的又有喝的,生活富足。

茶的药用在福鼎十分普遍。福鼎是闻名的白茶产地,“福鼎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为老百姓的共识。白茶加上其他药物泡煮,更是百姓常用的治病良方。淋雨了喝“老姜茶”,“上火了”喝“竹芯茶”,肚子不适喝“火烧茶”,水土不服喝“山奈茶”,洗伤口用冷浓茶消毒……

客来敬茶,祭神拜佛供茶,这是各地的常俗。但是,福鼎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在管阳镇西阳村,给客人敬上热气腾腾的茶,旁边还要摆上一碟腌制的姜丝或姜片。原因是西阳村地处高寒山区,喝热茶配腌姜有利暖身。我国古时许多地方路旁设有“茶亭”,唐代翰林学士朱景玄就写过《茶亭》诗:“静得尘埃外,茶芳小华山。此亭真寂寞,世路少人闻。”历史上福鼎城外十多里的古官道,即建有大大小小一些茶亭。这些茶亭免费提供茶水,称布施茶。茶亭和布施茶,有的是民众做慈善捐献的,有的是驿站建造提供的。在茶亭里,可喝茶、休息、聊天。比较热闹处的茶亭内,还时有唱戏、嘭嘭鼓、对山歌……是开展茶文化活动的场所。这里要说的是一件暖人心的茶俗,据说福鼎有些茶亭里的布施茶显得特别,热茶表面铺有薄薄一层洗干净的谷皮,让远途赶路人喝茶时吹开谷皮,避免喝急了烫伤嘴巴,其善良而细腻的心思,令人感叹。

长期形成的民俗,涉茶如此广泛,更不用说日常喝茶所需,所以福鼎家家户户全年都备有茶。茶在福鼎人心目中分量很重,地位高贵,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茶哥米弟”。为什么叫茶为哥呢?按照马树霞老先生的解释,福鼎所谓的“五谷”,即茶、稻、麦、豆加小米或高粱。除茶以外,其他四种均为主食。茶虽为饮料,但许多习俗离不开它,而且它赋有文化具备精神食粮的特质,可列“五谷”之首。老百姓对茶尊重有加,从不乱倒茶渣,茶渣要与洗碗洗锅的水倒在一起,或倒在溪河中。

“想见春来喊动山,雨前收得几篮还?”(宋代闽人黄裳《茶苑》诗句)茶养育着福鼎世世代代的农民,茶业的兴衰直接关系着茶农的生活。对茶的敬畏,对茶的祈盼,对茶的感激,都体现在一些专门为茶设置的节庆风俗里。

太姥山区处处都有原生茶树,品种多达十几种。位于太姥山西麓的磻溪镇黄冈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事民俗。从明朝以降直至民国期间,黄冈茶区每年都要举行“卜茶节”“斗茶节”“谢茶节”。

卜茶节在农历正月初八举行。“卜茶”顾名思义,是卜问当年茶景,祈求神佑。这一天,在黄冈村临水宫(供奉元帅爷和三宝郑和神位),举行规模盛大的卜茶仪式。请道士设道场,搭九张八仙桌垒叠成的“九楼”,竖大旗,挂幡联。锣鼓喧天,长号轰鸣,茶民着盛装列队行三拜三叩礼。仪式告一段落后,茶民向三宝卜问茶景。社戏连演三天,家家亲朋满座,乡村一时热闹非凡。

农历五月初四,上午是黄冈周族统一举办春祭庆典的时辰,斗茶节放在下午举行。午后,产茶大户或制茶能手拿出“明前”采摘,已封存一个多月的茶品,参加斗茶。这是制茶功夫的比试,参加斗茶的茶品被组织者密封编号送往现场。斗茶开始,众评审员对参赛茶品进行鉴赏,观品相,闻香气,冲泡品味。最后决出名次,继而颁奖,满场洋洋喜气。

仲秋时节,遇上茶叶收成好的年景,茶农组织答谢神佑的活动。谢茶节还是在临水宫举行,场面不如卜茶节规模大。但是,依然要设道场,用整头猪祭神,有的年份也演社戏。

黄冈茶区的茶节已淡出多年,现在仅存在耄耋老人的记忆中。但是,福鼎的茶节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2008年6月举办首届中国的茶文化节,2010年又有了开茶节,每年举办延续至今。2016年3月举办的福鼎开茶节,我曾应邀参加,场面盛大,内容丰富,既有传统内容又有现代因素,显示出新时代新“茶俗”,我以为,这是与时俱进的必然!

管阳茶园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