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0 10:3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景 艳

 

屏山有香


景 



屏山有香.jpg

冬末春初,樱花盛开。

 

喜欢一座山,像爱上了一种香。

屏山有香。这个三明市海拔最高的乡镇,位于大田县境内最高峰——大仙峰的南麓。说不清是因为盛产的“美人茶”香,是那山高水长蕴蓄了日月芳华,还是那与地域文化历史连在一起的书卷潜质,总有芬芳若隐若现、不浓不淡。教人忍不住要寻觅它、靠近它、探究它,就像面对一朵打开的花瓣,不由将鼻翼轻探,深深吸入、细细把研,将那味道条分缕析,捻碎成末,融入内心方寸。呼吸中有了它的味道,方能不分彼此。

茶香

南方的夏,大多烈日灼灼、氤氲升腾。没有想到,七月的大田屏山竟然带着股利落的清爽,仿佛被设了热障结界,让人一踏入,便能感觉到泾渭分明的凉意。那自不同方向的峡谷横穿而来的风,掠过万亩茶园、千米高山、百亩花田、十里慢道,迎向访客,就如行一种延纳的洗礼。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大田是福建有名的产茶区,屏山乡又是大田高山生态茶业的核心区,这里有25座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全年100多天云雾缭绕。茶,便成了这里待客的主题。山巅的茶壶、池边的茶壶、坊间书屋摆放的茶壶……各种传统与时尚的造型,盛满殷殷的邀约之意。

“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古老的茶树在这里不是稀罕的存在。在那人迹罕至、林密雨沛的坡谷之中,茶与热带森林植物共生,被高大的树木所荫蔽,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沉潜生长,待暖风轻拂、春雨浸润、晨曦初照,那老的、新的茶枝便会召唤出一山的葱茏。

雨后的阳光穿过云层,给茶山、人脸和木栈道镀上了金灿灿的亮色,还带着雨珠子的茶青闪着绿油油的光芒,立体而质感。乡书记林生长站在标注着“海拔1108米”的七[][]坪木栈台上,迎风看着那延绵远方的茶梯田,满眼专注与喜欢,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几个随兴的女孩倚栏自拍,裙裾飞扬;一对老夫妻坐在一旁小憩,嘴角漾着会心的微笑。

这个时候,来一盏茶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铁观音、金观音、金萱、软枝乌龙……这里茶的品种很多,山中的主人会特别介绍当地盛产的“东方美人茶”,味醇经久还有不同于别样茶的独特气息。

坐在庭内堂前,看一丛五色茶朵被放入盏中,红、黑、白、绿、黄的叶在水的热烈中慢慢打开,升腾摇曳,一股温和的气蕴徐徐漫散,茶水有了香槟的颜色。这个时候小饮一口,除了乌龙茶的馥郁,更有一股通透的蜜糖香。云雾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的郭文杰是当地有名的茶农、2017年大田县美人茶斗茶赛银奖的获得者。他告诉我,美人茶中的蜜香大有来头,必须以经过小绿叶蝉叮咬吸食过的茶树新梢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晒青、晾青、手工拌青与机械摇青等9道工序,促成酶合成萜烯醇,才能挥发出这般清幽锐长、醇澈甘鲜的蜜糖香。看着那被小绿叶蝉吸食过的焦黄卷曲的叶尖,想象着水中美人曼妙的舞姿,不由想起明代陈襄的一句诗:“雾芽吸尽香龙脂。”

那香一直都在,却需要发掘。现年55岁的屏山乡内洋村书记苏庆焌指着眼前这美丽富饶的七[][]坪说,小时候家就住在原始森林边,这里坟茔座座,荒僻得很,人迹罕至。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有知识青年来这里开垦茶园,回城之后,又有生产队接手,但那个时候,茶叶也不过就卖几角、块把钱,茶产业成不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好路径。倒是20世纪90年代,台资企业进驻之后,以高标准开始规模化打造茶园,茶产业才开始慢慢成为当地支柱型产业,这才有了今天的“东方美人”“江山美人”,加上政府对于旅游观光的投入,今非昔比。

晌午时分,突发奇想到附近的茶厂转转。采青的人还没有回来,机器还不曾开动。茶架、茶箩兀自空着,干净得让人有些意外,而缕缕茶香萦回不绝。日光的味道,时深时浅。

禅味

早就听说屏山大仙峰藏着一座南宋古寺,名唤“崇圣岩”,想来便是个山门大开、香客云集、烟气袅袅、香火旺盛的所在。没想到,它低调到行至近前而不知。虽然就在半山腰的路旁,可是大门旁开,需侧行拾阶而上。眼前一方小小空地,4块大小不一的石碑兀立其上,最新的一块是2005年立的文物保护碑,上书“崇圣岩”。另有古石碑记“泉南佛国”,那布满梅花斑的碑面就像一幅幅寒梅立雪图,与背后长了绿草的石墙相互应答。

位于屏山乡内的大仙峰自然保护区.jpg

位于屏山乡内的大仙峰自然保护区

这真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古寺。主寺明明近在咫尺,方寸之间,可香客来访,必不能立刻见到,须拐三次90度的弯,三登石阶三仰其头方能得见。山门不大,抬眼看不到庙宇禅房。红柱白墙,上书“进步来可参佛国,出门去便到人间”。入寺之后犹入别院,但见几丛淡紫色的绣球和粉色的木槿,十分抢眼。立柱之下,几个圆鼓石墩一字排开,数块功德碑并肩而立。再转一回上了台阶才可见山寺主体。然而,高屏又将寺庙遮挡得严严实实,非侧行而上不得见。正中间,一株青柏仿佛从墙壁中直穿而出,枝枝斜逸、苍翠遒劲,在串串红缨络的映衬下生机勃发,倒有了迎客小仙般的灵性。

更有趣的是,这寺庙里遍寻僧人不着。唯有一居士出面招呼,说是岩寺住持云游而去,并不常在。他们夫妇常年托居,帮忙照看打理,供奉真宗、徐宗、力宗“三宗祖师”。看见寺中所供神像大多呈黑色,唯中间一位黑得最为古朴,面容却是白的。问其缘由。居士说,那尊圣佛是目前寺中留存最久远的,还是从盗匪手中抢回来的,因为脸上镀有金粉,失窃之后被人刮去又追了回来。

古往今来,关于崇圣岩的文字记载挺多。据说以前寺庙的柱头门槛都有名人题作。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明代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著名书法家张瑞图所题殿顶金匾“云盖山”。此山四季多云雾,浓若华盖,上聚于寺顶,下安于寺脚,独独让崇圣岩一划两分,仙境毕现。推窗远眺,尽是千里之外、九霄之中。居士说,这片天空如今仍有苍鹰翱翔,只在此处盘旋不往他处。而野猪虫蛇通行自由,人见而避之,倒是相安无事。正说着,但见脚下一条硕大的毛毛虫正慢条斯理地蠕蠕前行,刚待逃开,又见那触手可及的树冠上,毛虫大剌剌地几乎占据了每一个枝条。惶恐之中,一只金黄大蝶悠悠然从眼前飞过,美艳不可方物。凝神定气,仿佛一下子,感知了它的前世今生。

据《崇圣岩灯谱》所记,崇圣岩自建成以来,作过佛堂,改过书院,历经和尚出走、还俗,山崩火劫、倒塌重修……可谓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又地处高远、礼法难周,但崇圣岩的神奇之处在于,哪怕寺庙的常态元素再缺失,它仍然能够维系住那一脉与天地山水相连的大道至简,以及云游僧般的自由与豁达。清拔贡范士林云:“佛化石为台,悟他石点时真成佛刹。”在那简单又素美的深处,蕴藏着枯淡的清寂之悟,禅意浓浓,直抵灵魂。是心是佛,一念之间。

夜息

在屏山,和许多陌生的朋友一起用了晚餐。记不得都吃了些什么,却记得那原生态的蔬菜,香醇而甜美。这个面积20多平方公里没有工业污染的土地特别争气,种什么都长得好,养什么都长得肥。不仅有西部的格桑花、北方的姑娘果,还有黑老虎、红香蜜、火参果、八月果这些难得一见的果子,包装在精致的盒子里让人不忍下口。大田不光盛产肉兔,就连那入口的猪肉也被推崇有别样的香味。乡里各村每年都会举办大小不一的“赛猪会”,最重的猪毛重竟达900多斤。林生长介绍说,这里每年冬天都有40多天零下气温,有雾凇有雪花,对植物生长大有好处。“春采茶,夏避暑,秋尝果,冬观雪”是一年最好的四季,清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间,而夜晚,是夏季最魅惑的时分,每一个故事都显得生动而有趣。

晚上八九点的光景,听到外面有惊叹声,循声望去,竟是为了红彤彤的月亮。圆圆的,明亮着,就像初升的太阳,对着那山巅上的茶壶倾注而下,很快便隐到了云里,没有了踪迹。而星辰愈发地耀眼,在天空中闪烁着光芒。大家忙着寻找北斗星,说这正是传说中“七星坠地”的地方。

夜色渐浓,虫儿浅唱,风拂百花,暗香浮动。听大家都在夸赞他太太能干,苏庆焌便来了劲,说自己小时候看到过西天门打开。“坐北朝南,远眺西方,但见山顶漂亮的云彩忽然就变成宫殿门,门口站了两个牛头马面,张牙舞爪,一扇大门慢慢打开,就有农人扛着柴火往里走,随后,大门徐徐关上,便看不到什么了。第二天,自己便发了高烧。”究竟是海市蜃楼,还是病中幻境,人们不得而知,但那想象十分应景。苏庆焌得意地说,自己就靠这故事“骗”得了现在的老婆。

入夜渐凉,林生长书记特意交代返程从山道走,他说,可以感受到屏山深处的气息,从那纵横的峡谷,从那山峰的间隙,还有那直下百米的飞瀑。在那通向远方秘境的路上,周遭的一切沉入暗夜,唯有星星点点的灯光引导向前。这个时候,不需要眼睛,只须打开耳朵,张开唇鼻,万物的生息便会以风的方式扑面而来。心的羽翼豁然张开,携手这山这水的精灵,以鹰的姿态来一次航拍之旅,何等快意何等潇洒!我几乎,看到了暗夜中那双深情款款的眼睛,等待一次千年之约。

《诗经》有云: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此时,皓月复出,山高水长。期盼着,不远的将来,会和这里再次重逢,让另一份惊喜悄然盛开。吐纳之间,屏山有香。

春节前后的屏山茶园,白雪覆盖,如同童话世界。.jpg

春节前后的屏山茶园,白雪覆盖,如同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