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9 16:0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少川

 

大田高山有“美人”

何少川

步道.jpg

大仙峰·茶美人景区.jpg

大仙峰·茶美人景区

 

来到三明市大田县,当地人会很热情地给你泡上一杯高山茶,并笑着介绍道:“高山云雾出好茶!”

在大田小住几日,我多次与县里的茶界人士交谈,深受感染,觉得高山茶这一特产,确实值得大田人津津乐道。

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的大田,崇山峻岭,自然实体“九山半水半分田”,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是典型的山区县。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3.04%,是闽江、九龙江、晋江3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甘泉潺流,云雾缭绕,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正如有茶联所描述的:“凝成高山云雾质,飘出云韵茗科香。”大田是发展高山优质生态茶的理想区域,目前有近10万亩高山茶园。2010年,荣获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的全国唯一“中国高山茶之乡”称号;2011年,“大田高山茶”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关于大田的茶史,最近县里正在编撰《大田茶志》,主笔杜成火把还在修改中的书稿拿给我看。《大田茶志》对大田高山茶历史脉络进行初步梳理。古时有直接关系的记载,最早大约在南宋时期:“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在大田境域大仙峰崇圣岩始建大仙峰岩寺,僧人在寺院周围开始种茶……宋绍定四年(1231年),岩寺上下左右四周均成片茶树,得盛名‘大仙峰茶’。”到了元代,编撰《二十四孝》的县人郭居敬,写有《百香诗》之一《茶》,为大田现存最早的茶诗。诗吟:“东风买勇武夷乡,抽出先春第一枪。战退眠魔无避处,瓦瓯汹涌雪涛香。”其意境可以领悟到茶的时兴和对茶的痴迷。明代大田置县后开始编写县志,志书上终于有了茶的记载。明万历版《大田县志》记载有屏山崇圣岩寺僧人慧海把茶叶与谷物、丝线、钱币等做成“七宝”藏塑佛身内,以示镇邪保平安;县内济阳乡当时已是闽西北通往闽南转运出口海外的茶贸重镇等。阅读清代版《大田县志》,有关茶事活动更加频繁,康熙年间(16621722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选大田武陵雪山茶作为进贡珍品。嘉庆年间(17961821年),汀州游民定居大田一些村庄,种植“青黛”,引进“水仙”茶种。在高泉、长坑(铁甲)、屏山、芹阳、后坑、玉屏一带,制作炒青绿茶。制茶工艺精湛的芹阳村人,还被外地聘用。清末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大仙峰茶叶驰名海内外,大田县内开设有茶馆72处之多,茶叶年产量达75100吨,通过文江水运至福州再销往各地。

大田的茶史,我认为应该与福建众多茶区一样十分悠久。但是,或许因为大田建县比较晚,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才从尤溪、德化、永安、漳平各划一部分地界组成,而且县治归属屡经变动,造成留下的茶史资料寥寥无几,需要进一步挖掘。现在属大田域内的聚贤里(今桃源镇),早在南北朝元嘉年间(424453年)修建三峰寺,这是三明境内有文字记载最古远的一处佛教寺院。有人猜测,当时三峰寺僧人曾在周边种茶制茶,供奉菩萨,自饮待客,以禅茶修身,这完全有可能。《中国茶叶大辞典》撰有《佛教与茶》条目,写道:“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至少在江淮以南寺庙中的僧侣,已有尚茶之风……中国寺庙饮用茶叶、崇尚茶叶,且生产、研究、宣传茶叶,故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而且,大田邻近的南安莲花峰发现有东晋太元丙子年(379年)的石刻“莲花荼襟”,可见彼时闽中一带已有茶史物证。莲花峰一带的炒青绿茶,典籍记载:“最初为僧人所栽制。”也说明寺庙与茶关系密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归大田屏山乡的大仙峰,原属德化县济屏乡。清乾隆《德化县志》卷四《物产·山川》记载,德化县茶“产高山上者佳”且茶树“多唐时旧植”。由此,也可以从德化和周边地域的资料中,探究大田更为古远的茶史。

之前,我知道大田广泛植制茶叶,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但大量生产的是铁观音、金观音和红茶等,缺少自己特色和品牌的茶产品。这次走访大田,我与茶界人士座谈,终于了解到大田获得全国唯一的“中国高山茶之乡”称号。这是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既为特色也可称大品牌。与此同时,经过十几年努力培植的“高山美人茶”,在茶族中更显独特。在茶界座谈会上,大田县茶业局局长陈益存、《大田茶志》主笔杜成火对大田茶业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为了让大田茶叶独树一帜,县里制定并发布《大田高山美人茶标准》,主推“高山美人茶”,让大田有了与众不同的特色茶。就像武夷山有了大红袍,安溪有了铁观音,永春有了佛手,福安有了坦洋工夫,平和有了白芽奇兰,诏安有了八仙,蕉城有了天山绿……而大田有了高山美人。

1999年创立台资茶企业,加工“东方美人茶”,到如今已近20年。在不断改良规范中,形成带有地方印记的“高山美人茶”,凝聚着大田茶人们的心血和智慧,值得称赞。所谓“东方美人茶”,《中国茶叶大辞典》有条目,释:“‘白毫乌龙’的一种,属重度(约70%)发酵乌龙茶白毫。主产于台湾省新竹县北浦乡、峨嵋乡。系台湾较早创造的茶叶,有百余年历史,19001940年曾风行欧美地区,成为英国王室贡品,经英国女王命名为‘东方美人’。”东方美人茶的采摘茶青、制作程序和特点简要介绍已入典籍,大田高山美人茶虽然尚未入典,但是县里已有自己的规范定义。那就是:“大田高山美人茶是以夏、暑季受假眼小绿叶蝉刺吸的茶树新梢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萎凋、晾青、做青、发酵、杀青、回润、揉捻和烘干等工序制成的产品。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自然卷缩宛如花朵,色泽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艳丽多彩;香气天然果、蜜香,滋味甘甜蜜韵,茶汤呈鲜艳的琥珀色,叶底芽叶连枝、柔软舒展。”两种“美人茶”相互比较,在采摘叶青、制作工艺和口感口味等,都有所不同。适制高山美人茶,以青心大冇、金萱、毛蟹、金观音、铁观音等良种。福建省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李志忠先生告诉我,说也奇怪,其他制作非高山美人茶的茶叶怕小虫叮咬,而制作高山美人茶的茶叶需要经过假眼小绿叶蝉刺吸,茶成品才能有果蜜香的口味。所以,要制作高山美人茶的茶园,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必须留草栽培,以利假眼小绿叶蝉的滋生。

“天朗气清闲逛景,日高人渴漫思茶。”这对楹联把“茶”和“景”关联一起,正切合大田进入新时期赋予茶新的作为。近年来,大田县按照“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创建茶品牌,提升茶文化,突出“茶体验”为主题。让茶旅融合,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富足万家,逐步走出了一条“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产业发展成功之路。

夏至节气刚过,我们来到了“大仙峰·茶美人”景区。景区位于大田县东南部、戴云山脉西侧的屏山乡,201612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首批“全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那天下午骄阳似火,但我们抵达景区立即感受到十分凉爽。接待我们的景区负责人说,景区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处达1080米,一年四季甚至是一天早中晚景色各异,是摄影、绘画、养生、休闲的好地方。

站在景区中心地带,我近看远眺万亩高山生态茶园,一座座山坡自下而上层层绿色茶带,在湛蓝的苍穹、飘浮着的白云衬托下,显得特别明亮秀丽。有座山头上,树立起一个硕大的茶壶雕塑,壶身仿倒茶水般地倾斜着,对茶山美景起点缀作用,也象征着献给观光客一壶迎宾礼茶。这位负责人告诉我,万亩茶园已套种多品种樱花树,形成“十里樱花景观长廊”。我想,到时樱花烂漫,景区将更加美轮美奂。景区里的“茶乡大院”(“绿野乡居”)也是一景,大院前平坦的空地艺术布局,栽花植树,弯曲的小路旁,有仿古转动着的木水车,有供儿童荡漾的吊秋千,有以动漫形式构建的小型美人茶园。我沿着观光栈道漫步,尽情享受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和风。浏览远远近近温馨的小木屋,一幢幢多彩多姿,令人悦目赏心。

提起这些小木屋还有这样一段故事:2013年,参与投资建设景区的茶天下度假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吴文盘,把邀请来的一位美国客商,入住工业区的木屋。隔日,他带着客商上屏山看茶园,没有想到客商却说:“如果木屋建在茶园里,给打100分,而昨晚的入住只能打一分。”吴文盘从客商的话中得到启发,为什么不将木屋与茶园“联姻”呢?于是,他从建造两幢木屋两个床位开始,陆续投巨资建成“茶乡大院”“古堡客栈”等,共计11128个床位,打造大田高山茶园特色民宿群,助推茶山旅游业的发展。

“大仙峰·茶美人”景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大田县把一产和二产三产相融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广平元沙五龙山茶园、济阳九龙峰茶园也积极跟进,提升与旅游相融合的规划。2017年,大田县制定了百公里高山骑行绿道建设项目规划,绿道途经屏山、吴山、济阳等8个乡镇36个村。涵盖吴山中国高山茶城、茶美人景区、灵动济阳景区、仙峰漂流、三江源森谷景区等。目前,大田正在积极申报创建国家茶叶公园和茶美人AAAA级景区,让茶与旅游相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大田高山有“美人”,“美人”唤你来游览。

“大田高山茶文化节”上的茶艺展示.jpg

“大田高山茶文化节”上的茶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