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政和 生态文明
──政和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纪实
李隆智
这是一片绿意葱茏的土地,风情万种的佛子山国家级风景区,摇曳着珍奇的政和杏、红豆杉,欢迎着莅临这里的嘉宾。
只要喝过政和工夫和白茶,你一定记着那浓郁清甜的茶香。
或许你在喝茶的时候,还留意了那竹茶盘,也许这茶盘也是政和制造,因为政和出厂的竹茶盘占全国竹茶盘一半以上。
水美何滩(李隆智 摄)
这就是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拥有“中国白茶之乡”“中国竹具工艺城”“中国楠木之乡”称号,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子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于一身的政和县。
一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这片拥有着鹫峰山屏障的闽国边陲,设立了关隶镇,宋咸平三年(1000年)升为关隶县。宋政和五年(1115年),关隶县进贡白毫银针茶叶,宋徽宗品后龙颜大悦,将其年号“政和”赐为县名,关隶县由此而更名为“政和县”。
三年后的1118年,政和迎来了一位非常有才干和负责任的县尉,他就是朱熹的父亲朱松。朱松在政和广开教育之门,先后建立了云根书院、星溪书院等,开启了政和教育之先河,从此以后,政和被誉为先贤过化之乡。
政和县是福建省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先后建立建松政、政屏、寿政庆等县委、中心县委和建松政特委、闽浙边地委;1934年,成立建(瓯)松(溪)政(和)县苏维埃政府,隶属中央苏区闽赣省,是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政和县委县政府注重生态建设,保护这片远离都市的绿色福地。
二
绿色生态的政和,被誉为福建夏都。政和的版图就像政和大白茶的茶叶,七星溪和纵横交错的公路干线是“茶叶”的脉络。联结着“八山一水一分田”,散落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子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等许多旅游景点、生态乡镇和生态村。
从佛子山上款款流淌,两岸青山如碧,水上薄雾朦胧,山水辉映,鸟鹭飞翔。这就是政和人民的母亲河七星溪,她用生命之泉润泽着政和1745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智慧之波养育着23万政和人民。
七星溪上游支流繁多,随处可见清冽的山涧溪水。
政和是福建省林业生产重点县。全县千米以上的山峰有一百多座,生态公益林面积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境内佛子山、洞宫山生长着松、杉、竹、樟、楠,保育着政和杏、红豆杉等名贵珍稀树种。
三
政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子山,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
春夏之交,正是看山玩水好时节。一场大雨洗却佛子山的迷蒙,如出浴少女的灵动显现在你的面前。而大雨停歇,或又是一场浓雾翻滚时候。只要你有心逗留片刻,那白皑皑的大雾从山脚的沟壑中悄然蒸腾,飘飘忽忽间就漫上了佛子山佛子岩、将军岩、笔架山。那浓雾依稀处,佛子山岩石若隐若现的曼妙,就弥漫开来,充填着消停看山的喜悦。
政和县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佛教圣地佛子山、道教圣地洞宫山,还有名满天下的念山梯田、大岭银杏等特色景观,以及杨源古村、澄源古村、廊桥等历史景点。
政和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制定实施了“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政和的旅游开发,坚持在生态保护中发展,走开发与保护相促进的生态旅游发展道路。观景通道铺设尽量采取沙砾、卵石、木材、石材等材料,做到遇树不砍、见石绕道。采用离地栈道方式建设景区通道,最大程度不改变原有地形、地物、植被、水体。严格依据各景区的环境特征,确定游客容量,避免对生态旅游区造成破坏。通过对景区的山、水、大气、森林植被进行科学有效的维护、监控和管理,使景区成为“生态氧吧”,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范围,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子山,云海、雾涛气势磅礴、变幻莫测,四季皆宜。有“福建小黄山”之美名,是集观光、探险、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好去处。
洞宫山与屏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毗连,素有“二十山洞、二十六深潭、四十九个景点”之称,是个未经雕琢、没有工业污染的自然风景区。主要景点有虹溪岩圈、麒麟岩、观音望南海、九层瀑布、苍龙饮水及近年建成的舞中桥、人工湖等。洞宫山下的大溪村近年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一亿三千万年前侏罗纪的东方缘龙及难源组鱼化石,是研究福建地质的宝贵财富。
又到一年春耕时,念山梯田将迎来最美时刻。
梯田是大自然与人类的精美画作;是人类创造出的一种非常奇特的景致;是一种最质朴的旋律,像撒落乡间的音符;是农耕文化下蕴涵的乐章;是农民们犁田、砌埂、削壁、灌水或牛拉,或人牵,点缀在如镜般的梯田水面上的另一种田园风光的写意。
梯田也是云水的世界,既是梯田,又是泽国,忽云忽雨,亦山亦水,云与水一千多年缠缠绵绵、沉沉浮浮,这便是念山梯田的一曲浪漫的《云水谣》。
还有那——弥漫缥缈的晨云暮雾;
一望无垠的天池草场;
罕见名贵的花草树木;
名目繁多的珍禽异兽……
景景天然,般般美妙。一处处都是精美盆景的放大,一处处都是大千世界的浓缩。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境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休闲观光。政和正努力打造福建夏都,使之成为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
“宣和殿里春风暖,喜动天颜是玉腴。”政和得名于茶叶,青山绿水的厚爱造就了政和茶的高贵品格。
政和现有茶园10.1万亩,茶叶企业154家,从业人员近八万人。中国驰名商标一件、省著名商标四件。
十万亩茶山,葱翠又飘香。
“品一杯明前茶,做一回山中仙。”横贯全县的鹫峰山脉,挡住了西伯利亚的寒风,又挽留住了从东南沿海来的湿润。
政和群山耸峙,峰峦竞秀,云雾缭绕。政和茶叶的优良品质,印证了绿色生态的重要性。政和茶“红白花绿齐全,形色香味独珍”,主要茶类有红茶、白茶(包括银针)、绿茶和花茶,其中白茶和红茶尤为出色,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称。
风清气正莫如竹,政通人和竹业兴。竹业的发展,给生态政和注入了良性发展的勃勃生机。现有竹林面积46万亩,毛竹蓄积量5000万株,年产毛竹800万株。
政和的竹产业发展紧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福建省“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促进竹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竹工艺品的开发,竹与茶成为了朝夕相伴的密友。茶叶的蓬勃发展,竹茶盘市场的红火,催生了“中国竹具工艺城”的诞生。经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评审,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决定授予政和县为“中国竹具工艺城”荣誉称号。
五
从2005年开始,政和县大力实施以天然阔叶林和生态公益林为主的绿色资源保护工程,生态创建成效明显。
扎实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和封山育林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4%,全县木材蓄积量达到五百九十多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达到五千多万根,森林资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各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大气环境质量长年保持在优良范围;全县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等受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33%,远高于国家级生态县考核指标20%的要求。以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生态能源建设,全县建有沼气池四千多个,农户普及率达36%,既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又保护了森林资源,防范了地质灾害。近年来,全县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
生态创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政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先后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生态品牌,相继获得“中国竹具工艺城”“中国白茶之乡”“中国锥栗之乡”“中国楠木之乡”称号,佛子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字号名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政和工夫红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政和白茶。全县九个乡镇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铁山镇高林村、东平镇苏地村等20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有89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这些品牌的成功创建,为政和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县奠定了基础。
六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和县严格实施《环评法》《建设项目管理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在招商引资中,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高耗能、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以及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产生影响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同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不手软,抓重点、出重拳,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近几年,先后落实了二十余家企业的污染治理,处理了十多家污染严重、能耗高、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下发纠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110余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1起。
为保护城乡环境,政和县划定畜禽禁养禁建区,关闭搬迁违规养殖场。养殖粪便通过农牧、渔牧、果牧结合,实现“牧—沼—果—渔—粮”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链。全县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6.37%。
政和县重视环境污染整治,发动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投入。目前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一万吨,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82.51%。七星溪沿线乡镇均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污水处理厂(站),高山地区乡镇、村落建设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污水处理设施,分散的农户建设沼气池、三化池。全县十个乡镇(街道),其中八个乡镇通过了省级生态乡镇验收。
自2011年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以来,政和县在铁山、石屯、星溪三个乡镇30个村先期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整治示范项目所在乡镇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为100%、无害化处理率为90%,畜禽养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县政府加大垃圾清扫收运设备的投入,创新生活垃圾科学处置机制,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乡处理”的收运体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目前,城区及周边乡镇生活垃圾,由县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处理,其余乡镇予以焖烧灭菌。
政和城区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日均值指标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日均值指标达国家二级标准,县域为南平地区唯一未发生酸雨的县份;县城空气污染指数(AQL)均值为51,其中达到优良的天数占100%,乡村空气质量达环境功能区要求的一级标准,是南平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县份。
七
政和山清水秀,为了切实做好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建设一个承接浙沪地区的生态山水宜居城市和对接武夷山的文化旅游城市,根据环保部、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政和县创建国家及生态县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政和县委县政府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加生态县建设,形成多元投入的投资机制。提出要把生态县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县政府将加大投入,重点保证重大项目的建设;各乡镇也要设立专项资金,当前重点用于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县直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政策扶持,保证重点项目和资金投入到生态县建设。
政和县还多次召开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会议,就具体创建工作进行详细的部署,突出重点,主攻难点,以求真务实的举措全力打好生态县创建攻坚战。大力开展生态整治工程,进一步完善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加快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二期建设,使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处理率达到100%。积极推进特色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做大生态工业,着力做强生态农业。全面加强沿河、沿路、沿海堤防护林带建设,努力打造绿色道路、生态河堤、清水廊道。
政和县干部群众深知生态县的创建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节点。树立一种生态理念,植入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生态县创建的要旨所在。如今,保护环境,低碳生活,已成为政和人民的自觉行为,正齐心协力向生态文明县迈进。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