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23: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志林



桃花源里可耕田

——建阳“美丽乡村”见闻

 

杨志林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清新的一句话,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使人眼前一亮。位于武夷山南麓的建阳有山有水、山清水秀,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乡村散落于溪涧峰峦之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建阳积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竞争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结合,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造出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美丽乡村,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受惠者。

 

考亭村:培育多元产业,发展乡村旅游

 

金秋时节,走进建阳考亭村,村庄绿道上是来来往往骑着旅游自行车的游人,一家家农家乐挤满城里来的食客。“自从建成美丽乡村后,平常游人上百人,双休日上千人,如果是小长假,我们村里那是车水马龙,一天至少要接待三四千人!农家乐常常爆满,一桌难求!”村主任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

8ca973b4-fe03-4bd7-8f87-a8485956878b.jpg

考亭村全貌

考亭村地处建阳城西南,距城关四公里左右,背靠青山,三面邻水。考亭是千年古村,刘勉之在此定居,朱熹晚年在这里著书讲学,百年奇观——古樟抱佛也在此村,考亭葡萄更是远近闻名。近年来,考亭村以“农耕体验、避暑纳凉、休闲养生、生态锻炼”作为发展定位,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五星级美丽乡村。

村书记介绍说,近年来,考亭村坚持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村中现有葡萄园一千五百多亩,是福建省最早推广规模化种植葡萄第一村,并成立了广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实行“五统一”机制,即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年产值达到了一千五百多万元。考亭村先后被评选为南平市现代乡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点、省级十个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和闽台乡村游的基地,被省环保厅评为生态示范村。

构建绿道经济,发展观光农业是考亭村发展的又一亮点。考亭村主动融入4A级旅游景点建设规划,通过对村内村道、机耕道、果园便道进行改造,因形就势修建了一条长达6.8公里的休闲观光绿道,串联考亭书院、树抱佛、千亩葡萄园、油岩山风景区、滨江公园、太保庙等十余个人文自然景观,打造精品近郊游线路。自2014年绿道开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骑车健身、赏花观景、体验采摘,月接待游客近15000人次。村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引导村民按照统一规划布局,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为主题的“农家乐”,构建休闲旅游体验区。村民肖文宝2013年以前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看到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即放弃在外的生意回家办“农家乐”。走进他家中,院落改造一新,大门古色古香,院子里果树成荫,秋千荡漾。现在他正准备开挖鱼塘,供游人休闲垂钓。在考亭村,像肖文宝一样开设“农家乐”的村民已有三十余家,自行车租赁户六家,考亭村成了一个休闲农庄的综合体。

考亭“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三个亮点是开办各式家庭农场,开发农特产品。考亭村成功流转土地400亩,遵循“三低三高”(即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原则,种植苗木、花卉、盆景等景观植物,开设了蔬菜认种园、瓜果采摘园、儿童嬉戏园、体验观光园、艺术写生园、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功能分区,形成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区。同时,立足三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发展生态渔业,实行网箱养鱼;结合山水风光和特有的人文景观,积极开发水乡垂钓、特色河鱼餐馆等项目,不断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据统计,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4300元,高于全区人均收入。2015年有望突破15000元。有了钱,考亭人又有了新规划,申报4A级景区,与建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清新考亭旅游管理公司,升级考亭旅游业态,计划增设骑马场、游乐场、水上乐园、花海等休闲旅游项目。

坐在千年古樟树下远望,水平如镜的麻阳溪温润如玉,倒映着蓝天白云,风景如画的油岩山白鹭翻飞,绿道上游人如织,“农家乐”里人声鼎沸。青山绿水蕴育着绿色财富,考亭村的发展远景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溪源村:要美要富 要乡愁

 

溪源村位于建阳城区西南部,距城区约十公里,南与徐市镇交界,北邻考亭油岩风景区,2013年被确定为建阳第一批“美丽乡村”试点村,列入南平美丽村庄建设重点村。

溪源村历史悠久,由入闽始祖吕湮于公元762年,从河南光州固始县迁来此地建村,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明万历年间,这个村曾走出过探花吕武良。

走进溪源村,三五村民正在村头凉亭闲坐,小石子路向远处延伸,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清澈的溪水,给山村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灵性。

溪源村依托当地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建设村庄整治长效机制,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村庄。

据村干部介绍,目前溪源正在积极培育现代农业。村里以为民果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设标准化果蔬大棚100亩,引进建阳果蔬龙头企业建阳福樱农艺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企业负责技术指导,订单农业,大力发展果蔬种植。比如村里引进台湾网纹甜瓜种植,一年两季,期间还可套种蔬菜,亩均效益可达2.5万元左右,仅此一项就让溪源村农户增收二百五十多万元。传统烤烟产业也是溪源村民的又一主要经济来源。烟叶生产每年在四百亩左右,亩产效益五千多元,全村烤烟收入达两百多万元,加上其他特色农产品、“农家乐”方面的收入,2014年,溪源村人均收入达12100元左右。

“这里离城区不远,景色好,收入现在也高了。”一陈姓村民说,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他,从去年开始,就选择了留在村里发展。

“村里有一片老松树林,村民从不砍,大家都很爱护。”建阳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溪源村生态资源优良,森林覆盖率达91.2%,村后两百多亩松树林更是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溪源村还有一个宝贵资源,那就是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明朝探花吕武良的探花亭仍在,吕氏祠堂御赐的“文魁”牌匾依然高悬。利用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将溪源打造成集历史文化、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成为全村人的共识。目前,溪源村与建阳旅游发展公司合作,成立了清新溪源旅游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对接考亭休闲绿道网络,美化村后松树林、荷花塘,着手开发村里的吕氏宗祠、探花亭及古民居,发展“农家乐”和建立青少年户外拓展基地。一年来,溪源已接待游客八万多人次。

行走溪源,现代文明与古典遗存在眼前交错闪现,那山那水、那田垅那松林,无不勾起游人对乡村的依恋、记忆和牵挂……溪源,又一个让人魂牵梦绕、浮想联翩的地方。

 

均中(坑下)村:凝聚各方力量 建设美丽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把农民公园建起来,把休闲广场建起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改变他们的一些不良生活观念。正如建阳共建办一位同志所说的:“如果进村就看见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沟渠里流着污浊的水,走在村里一不小心就踩上禽畜粪便,哪怕你村庄的房子建得再好,也算不上美丽乡村!”不干不净何谈美丽?如何改变村民观念,发动村民共同参与呢?建阳回龙乡均中(坑下)村,在这方面就成效显著。

均中村位于建阳回龙乡西部,南浦溪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全村土地总面积八千多亩,以水稻、烟叶、葡萄为主要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区乡两级指导发挥村两委积极性,投身“美丽家园”创建工作。充分利用宣传窗、倡议书进行宣传,在全村发放“家家行动起来,共建美好新家园”倡仪书三百多份,在学校组织家长同孩子一起参与开展以“减少白色污染,创造清洁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成立了巾帼护绿队、女子清扫队,引导全体村民人人动手,家家参与,开展家庭环境卫生“星级户”评选活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先后清理整治道路五条,种树三千八百多棵。

开展巾帼科技培训工程,积极为妇女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均中村妇代会针对全村广大妇女的就业和发展需求,先后举办了多期种养殖巾帼科技致富、家政服务等类型培训班,受训妇女达一百多人次。并专门邀请烟技员进村,对种烟户妇女集中培训,帮助她们更好掌握种烟技术。为壮大集体经济,引进绿色环保企业。村妇代会积极配合村两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投资近亿元的福建省九龙汇生态休闲农庄项目和福建鑫绿苗圃有限公司,两个项目用地一千余亩。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开发农业特色种植、烧烤、垂钓、采摘、种养等休闲旅游项目。项目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引导当地农民发展花卉、苗木、蔬菜特色种植,从而带动地方发展和村民致富。目前,所有项目征地工作已结束,基建设施正加紧建设中。

“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均中村正努力提升村居环境,修建完成了沿河慢道、林间步道、中心广场、凉亭等项目,下一步,他们将向四星级“美丽乡村”迈进。大力发展宜游产业,重点围绕特色种植及乡村旅游业,引进南方珍稀树种种植基地,占地面积两百多亩,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南方珍贵树种繁育基地。目前,基地育有一年苗50万株,两年供容器苗25万株,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年创利300万元左右。

打造美丽乡村,需要典型引路。这种典型,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际条件,寻找优势,突出特色,并且始终牢牢抓住增强发展实力和百姓收入这个根本。典型培育起来,不能只是个盆景,只有观赏价值,而应当成为种子,能播撒扩散,形成规模效应。建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强化复制功能,以点带面,使优势充分发挥,让百姓得到实惠。正因为如此,一个又一个原本“不甚”美丽的乡村才得以旧貌换新颜,“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幸福画卷于是徐徐展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保护生态,经营风景,培育特色农业,桃花源里可耕田的美景将在这里成为现实。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建阳图片来源于“建阳新闻”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