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 22: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戴春兰



——长汀县三洲镇发展杨梅产业侧记

 

戴春兰

 

 

倘若你在五六月间来到长汀,我带你在三元阁、店头街、水东桥走上一遭,你会发现这座僻远小城里的人们都被奇异的狂热的情绪所激荡,兴奋得满面潮红两眼泛光。办公室里,聚会上,小巷中,经常听到他们这样问答:“走,采杨梅去啰!”“怎么,你今年还没去三洲啊?杨梅快没啦!”“三洲”“杨梅”,这两个音韵优美的汉字被反复提起,还带着情不自禁的赞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一时之间,几乎形成一种空气,甚至是一种诱惑、一种压力。如果我们这个时节还没有到三洲采杨梅,就好像赶不上潮流的落伍者,闲谈时也失去了可供夸耀的谈资。

 

   

 

从长汀县城出发只半个小时,我们就发现车窗外的景色如舞台上的幕布移换:原本林木高低起伏的山头,竟被蘑菇状的矮壮树丛攻占,平滑,规整,流露出别样的娇俏。

三洲的初夏里,最吵嚷的是大片大片无辞以状之的绿。田野里齐整绒绒的稻苗,是横平竖直蚕头燕尾的隶书;河边的垂柳,路边的花坛,带着隶书的柔,或者是瘦金体的俏;而那漫山遍野飞泻而下的杨梅林子,便成了乡间的癫张(旭)狂(怀)素,加上阴雨的凑趣,时断时连,时虚时实,更幻化得空灵无方。绿叶间时现杨梅,聚串成簇,俏立枝头,像极一个个红精灵,天真媚笑,诱我们快去亲近。

我迷醉地注视着眼前的杨梅林,久被喧嚣与世俗尘封的心灵就成了鸟群,飞进有些久远而模糊的杨梅往事。

微信图片_20230228233910.jpg

三洲镇万亩杨梅基地

三洲镇,位于长汀县东南部,因三面环水而得名。历史上的三洲,铭记着令我们惊艳般的繁华与辉煌:

据《长汀县志》记载:“未有汀州,先有三洲。”三洲原是一个古老的水运码头,从唐宋直到明清,三洲都是繁华的古驿站,有诗云“日见船帆不断,夜泊船桅成排”,足见当年风采。1929年,毛泽东、朱德在三洲设立了永红乡,三洲自此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最早模范乡。同时,三洲还完整地保存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元代的城墙、明代的祠堂、清代的民居,其中能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1处,三洲于2010年被评为“全国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但是,与这些显赫的声名相对的是,三洲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水土流失历史最少在200年以上。20世纪7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地总面积的74%,到处是沟壑纵横,基层裸露,山崩河溃,满目疮痍。因三洲属于红壤区,四周山岭尽为赤红色,像一簇簇燃烧着的火焰,故而又得名“火焰山”。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极为恶劣。一旦连续暴雨,便见洪水滔滔;雨停水歇后,又露沙见底。当地流传这样一句民谣:“晴三天,闹旱灾;雨三天,闹洪灾。”

20世纪40年代,福建省研究院学者张木匋对长汀河田地区水土流失的可怕景象(三洲原隶属于河田镇,于1987年始独立成乡),做过具体而传神的描述:“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他悲观地预言:“数十年后,溪岸沙丘将无限制地扩展,河田也将随着楼兰而变成废墟。”

然而预言终归是预言。今天,当我们走进这片曾经“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土地时,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派郁郁葱葱的万亩杨梅林场,极目远眺,只见生态林林草丰茂,经济林规模成片,块块农田镶嵌其中,绿色波涛连绵不断,从脚下向远处奔腾,覆盖了四周的山山岭岭。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1993年县林业局在荒山上成功试种了50亩东魁杨梅改写了三洲的历史,三洲从此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经济产业相结合的新路子。2000年至今的10余年里,三洲共种植杨梅1.226万亩,水土流失面积由4.6万亩下降到现在的1.3万亩,治理区植被覆盖率在75%以上,动植物群落也向多样性、稳定性演替,昔日“火焰山”成了今朝“花果山”,打响了“海西杨梅之乡”的品牌。与此同时,杨梅产业带动餐饮、商贸等服务业发展,省内外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林果业、养殖业已经崛起,农民纯收入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三洲——被水利部领导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

 

绿   

 

曾几何时,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山青、水秀、田肥、人富”成了三洲人民最大的梦想。

其实三洲的水土流失治理从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了,但由于政策不稳定,资金短缺,治治停停毁毁,始终成不了大气候。

大规模治理序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拉开,其时正逢改革开放的春风遍神州。

久旱逢甘霖,枯木正逢春。1983年4月2日,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第一次来到河田,来到靠近三洲的八十里河。项南挑明了长汀是水土流失“冠军”,提出要坚决夺取全省治理水土流失的冠军;他与随行的省领导及专家、科技人员边看边聊,诞生了广为流传的“水土保持三字经”。当时的三洲乡党委、政府带领群众打响了一场大规模治山治水奔富裕的“持久战”,并将水土流失治理形象地概括成两句话:“斧头收起来”,“锄头扛起来”。

“斧头收起来”,就是严格执行县《封山育林命令》及《关于护林失职追究制度》,大面积封山育林,让大自然休养生息。建立群众燃料补助制度,引导农民以煤代柴、以沼代柴、以电代柴,对封禁区群众给予燃煤价差补贴,沼气池建设补助。

“锄头扛起来”,就是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三洲创新了资金补助模式,以奖代补,即大干大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农民包山治理水土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

长汀山河有幸,三洲人民有福。长汀迎来了治理水土流失历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专程来长汀考察水土保持工作,对省市县随行人员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在项南老书记的重视、关怀下,取得很大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10到15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并批示:“同意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由省级有关部门扶持1000万元资金。

此后,一任又一任省市领导推动,从中央到地方持续给予强力的政策扶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三洲百姓期盼已久的绿色梦想也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原来三洲镇水土流失占全镇国土总面积53%,经过10多年努力,昔日的火焰山已经披上了绿装,山地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50%~85%,鸟兽昆虫又重新回到山上,大片大片的“秃头山”、“火焰山”终于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满山”。

 

   香

 

让绿色赶走贫困,绿色才永不褪色。

“山绿了,水清了,但没有经济效益,大家的积极性又不高了!”同行的俞水火生远眺着满山郁郁葱葱的杨梅树,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这位面容黧黑的客家汉子,身量结实,手上结着厚厚的茧子。作为三洲第一代的杨梅种植人,他的脑海里保存了太多杨梅往事——

“1993年,县林业局在荒山上试从浙江引种了50亩东魁杨梅,几年辛苦下来,结出的果子竟然比原产地产的个更大、味更甜,一上市就被抢光啦!专家们由此得出结论:三洲镇的土壤属于酸性土壤,光辐射度大,热量充分,最适宜种植杨梅!”

“还是2000年,我到镇政府一打听,说每亩补助300元,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听到这个消息,你不晓得我有多动心!我从来没种过果树啊,心里真的一点底都没有,在大家的鼓动下,一咬牙就承包了250亩山地种植东魁杨梅!

“那两年,我是没日没夜都‘泡’在山上,白天拉着农技专家边问边记,晚上再翻看书本深入学习。”

“实话实说,真比孩子赶考还积极还辛苦!”俞水火生咧嘴一笑,脸上皱纹横现,刻满沧桑,“付出总有回报的。我真没想到哇,第一年杨梅着果,比乒乓球还大,酸甜可口,一棵树约有150公斤呢,卖相也好,两年就收回本啦!……收益好呀,大家都抢着种。”

1993年至今,三洲全镇共种植杨梅1.2万多亩,还带动河田、濯田种植3000多亩。通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出台补助政策,引导农户走出一条“草—牧—沼—果”的绿色环保种养之路。通过举办杨梅旅游文化节,与公司、旅行社签订销售合同,打通浙江、漳州的销售渠道,每年杨梅生产1000吨以上,打响了“海西杨梅之乡”品牌。

“你看,我现在种植杨梅750亩了。这里整天人来人往采杨梅,每天1000人以上,按每人最少买2.5公斤,每公斤30元来算,你看是多少?”俞水火生叉开右手掌在我面前直晃悠。这个账目,稍微懂点数学知识的人都会算:连续几年,杨梅带动餐饮、运输等产业发展,实现利润6000多万元!

我面带微笑,随着汹涌的人群径向杨梅园进发。“一树杨梅半树红,做了男人胆要雄。只有男人先开口,女人开口脸会红!”杨梅林中传出悠扬的山歌声,对对情侣也钻入树影里嬉笑着、追赶着,感情被酸甜可口的杨梅浸濡得比蜜糖更黏更糯。最妙的就是提携一篮亲到杨梅园里采摘呀!漫步进果园,但见满山遍野都是杨梅树,棵棵紧挨,叶叶层叠,密不透风。登高远眺,如毯似涛,身在其中而恍然随绿浪起伏悠游,妙不可言。我早忍耐不住,脱鞋褪袜攀爬上树,摘得一篮最可在同伴面前炫耀。眼正饱览秀色,手也没片刻空闲,摘得中意的,不洗不擦,顺手送入口中细品。轻轻咬开,鲜红的汁水立刻沾满唇齿,以至滴落前襟。果肉颜色稍淡,更显妍丽,吃来甜中带酸,令你胃口大开,不自觉便颗颗在手,停不了口。

呵,三洲,我亲爱的故乡!经过三洲人民多年治理,“火焰山”的“火焰”相继熄灭了,成了花果飘香的“花果山”。多年不见的白鹭也重归汀江水域,觅食、嬉戏,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人画卷。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三洲,特别是曾经的水土流失区,一座座青山,一处处果园,一块块良田,一条条江水,无不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为把杨梅产业做大做强,三洲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市农科所、现代林业开发中心“水土流失区杨梅生态园营建技术”,采取“草—牧—沼—果”的种养模式,全乡引进和开办万头以上猪场3家,千头以上猪场6家,沼液、沼渣肥杨梅。在枫林公司的2号、4号猪场,我们看到,6个20立方米的沼液池,输液管道6000米,300亩杨梅全部用沼液灌溉。在“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该镇与浙江大学的杨梅保鲜项目成功对接,在杨梅保鲜方面取得突破,枫林公司建起了第一个库容200立方米、保鲜100吨的杨梅保鲜库,已投入运行。与长汀瑞丰公司合作搞杨梅深加工,争取到贷款项目资金300万元,为果农解决后顾之忧。引导40多户杨梅大户成立杨梅产销协会、杨梅合作社,会员外出学习取经,给予差旅费补助,引导向农家乐、生态游发展。近年来,三洲每年都举办杨梅艺术节以推介杨梅。

“杨梅种植已经饱和,而且,单单依靠小小的杨梅,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大,比较难以拉动全镇经济发展……”三洲镇党委书记蔡铭泉,站在三洲湿地公园的建设工地前,向我们描绘三洲未来的生态家园愿景图:

2012年,三洲镇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杨梅文化旅游,确立建设“一心”,即游客接待中心,“二带”,即汀江滨水休闲带和南山河水上运动带,“三区”,即杨梅生态观光区、梦幻乡村度假区、三洲文化生态古村区;同时编制了万亩杨梅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区、养生度假区、杨梅观光园、水土治理示范园、太空莲湿地观光园等旅游设施。

经过一年努力,综合服务区已粗具规模,新建了杨梅山庄,开发了农家乐、森林之家等旅游项目,添置了文体设施;在杨梅观光园内铺设了石子路,兴建了竹门、竹亭、竹桥等园林建筑。太空莲湿地观光园初步形成,在去年成功种植30亩太空莲基础上,今年扩大种植到150亩。

三洲境内,流淌着汀江和南山河,江河总长18公里,可形成3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江河间内陆鱼塘、库塘众多,湿地资源丰富。三洲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将按国家5A级景区要求建设成以河滩、沼泽为主的综合性湿地公园,向人们展示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生态文化。

“一个古镇、十里河滩、百亩水塘、千亩田园、万亩果园”,从三洲生态家园的规划上,我们不难想象:游人们漫步在古镇中,汀水悠悠,湿地公园内盘旋着只只白鹭,太空莲观光园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水绕田,杨梅飘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端上一杯爽口的杨梅酒,醉倒在这如画美景中!

是的,来到了三洲,自然不能不尝尝杨梅泡酒,更是男女皆宜的了。然而多饮后劲却不小,套用一句广告:“杨梅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

不胜酒力的我漫步在杨梅山间,夜色朦胧中,我看到,昔日贫瘠的土地上,如今种莲养鱼遍野缤纷,鸡飞鹅啼一派生机勃勃。我看到,昔日流失严重的“火焰山”,如今漫山杨梅红光艳艳,杨梅产业带动生态旅游红红火火。我看到,我的父老乡亲满是皱纹的脸舒心地展开,像一朵朵向阳的青铜古菊。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长汀》;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