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6 00:2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傅柒生



——来自蛟洋工业园的报告

 

傅柒生


 

一座工业新城在蛟洋的迅速崛起,使蛟洋这个有着红色记忆的客家乡镇更加凸现于人们的视野中。这个被上杭县委书记邓菊芳自豪地宣称是上杭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的工业园区,又因其循环经济示范园脱颖而出,从而使蛟洋实现了从一个农业乡镇到工业强镇的华丽转身,成为现代闽西经济发展的一个全新亮点。

 

涅槃:一座工业园区的崛起

 

蛟洋镇地处上杭县东北,原是一个以傅姓为主的客家村庄,1950年设蛟洋乡,2012年撤乡设镇。全镇方圆228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蛟洋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尤以文昌阁最负盛名,引为标志。清末举人丘复叹言:“古蛟于杭之北,山川磅礴,代出瑰玮卓荦之士。”被毛泽东尊称为“闽西傅先生”的一代传奇人物傅柏翠无疑是蛟洋“瑰玮卓荦之士”的典型代表。

于是,蛟洋,一个客家的美丽山村便有了动人心魄的革命传奇和红色记忆。这些红色记忆无疑是令人骄傲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正是信仰的力量和梦想的根基。

蛟洋是一个和谐清静的农耕乡镇,“质直好俭,不务浮靡”,一代一代的村民们在这块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改革开放以后,蛟洋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发展,依靠科技,依托市场,大力发展高优农业,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该乡的粗放型传统农业逐步向集约型现代农业转变,通过协作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不断提高种植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之路,建有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和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在此基础上发展林、果、茶、菇等产业。即便如是,传统农业依然难以实现跨越发展,难以强镇富民。

“农业稳,工业兴”,“要致富,先修路,要创业,上工业”,成为了蛟洋人民全新认识和觉悟。发展工业,蛟洋地理、气候、资源、交通、劳动力等优势显著。

乘风破浪会有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图大略,扬帆起航,为地处厦门经济特区、闽南金三角腹地的蛟洋明确了定位和思路——对接沿海,承接转移,发展工业。

龙岩市委决定切实做大做强县域工业,集中力量建设工业园区。

蛟洋工业园区应运而生,上杭县政府坚持“政府打基础,企业求发展”的方针,实行“以项目促发展”的总体战略,古蛟新区确立了“三大一新”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大工业和蛟洋工贸新城,以期把蛟洋工业区建设成为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工业区。

蛟洋工业区按照组团小区式规划,将由循环经济区(坪埔小区)、电子仪表及农产品加工区(余坑小区)、机械及铜加工区(华强小区)三大工业板块组团,形成“一园三区”的园区特色。2005年6月,蛟洋工业区落成,至2012年12月,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8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累积投入近10亿元,征用各类土地累计1.5895万亩,正式入驻企业35家,总投资规模达119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比2011年同期比增382%,实现税利约5000万元,从业人员近3000人。

入驻蛟洋工业园的企业大都是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型企业,如,紫金铜业、瓮福紫金化工、福建金山黄金冶炼、福建龙氟化工、紫泰化工、瓮福蓝天、泰山石膏等等,它们都在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模式。我们走进瓮福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能源调度中心室,整面墙的电子显示设备,企业的生产、安全、环保情况一览无遗,还可以实现在线远程监控和调度,安全生产和环评监测数据连线上传环保、安监等部门,接受实时和无缝监督。如企业生产排放一旦有超标违规情况,环保局的监测系统立马发出警报,工厂即被通知停产待检查。

蛟洋工业园区的核心是循环经济示范园,示范园是有色金属加工板块,位于梅坝和秋竹,工业用地面积578公顷,其中二类工业用地23.6公顷,三类工业用地554.4公顷。

以大型铜冶炼项目为突破口成为建设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共识决策。紫金矿业集团顺应时代的需求,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以感恩上杭、回报闽西的社会责任感,放弃沿海交通区位、生活条件更优越的选址方案,毅然决定依托紫金铜矿的资源优势,将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落户蛟洋工业区,该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龙岩市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也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占地1427亩,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总投资约65亿元。这是一座集全世界100年来的铜冶炼经验和近30年来最新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化铜冶炼企业。2011年11月15日,紫金铜业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闪速炉内燃起熊熊大火,这是在蛟洋工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刻,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以紫金铜业公司为榜样,擂响了蛟洋工业园区建设的隆隆战鼓。

梅坝和秋竹,这两个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务农度日、经济落后的村庄几年前还鲜为人知,因为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的钟情选择,名声大振,当地老百姓的命运也随之改变,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走出大山发达致富愿望渐露端倪。

看看如今的蛟洋,居民住房整齐规划,道路交通宽敞发达,民生工程设施完备,白天经贸繁荣,车水马龙,夜晚彩灯明照,舞步蹁跹,一幅兴盛“小城市”景象映入眼帘。

世袭居住于此的群众心满意足:“我们没想过会有今天这样的幸福日子过呀。”外出工作人员回乡驻足也不禁感慨:“这几年蛟洋变化真是太大了。”

蛟洋工业园的崛起,虽无轰轰烈烈的大张旗鼓之势,却掩饰不住仿佛如潮般的澎湃之声和浩荡之气。凤舞蛟腾,蛟洋工业园的崛起,实现了蛟洋从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向新兴的工业强镇的华丽转身。

 

循环:一种经济的未来指向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缺失等,使人们有了警醒: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寻找一种符合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首要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闽西人民铁肩担大义,摒弃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蛟洋工业园区确定的建设“特色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目标,恰恰使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成为工业时代转型的标杆。

怎么才能使企业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消耗和污染最小化?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给出了答案——循环。具体而言,就是以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为龙头,以铜、金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为中心,以硫酸及其下游新产品加工为延伸,形成以铜、金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硫、磷、氟化工等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并可继续向铜金银精深加工及硫磷氟碘等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首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各企业都主动积极采取“内循环”经济模式,以紫金铜业有限公司为例,它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废热,通过处理再利用,变“四废”为“四宝”,创下每年节约新水大约90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硫总量达902吨的好成绩。

其次,“外循环”经济模式的启动更让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做强做大。上游—中游—下游—末端企业环环相扣,相接成链。在传统的观念看来,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副产品——80万吨硫酸本必定成为令人头疼的难题,具有危险性,易污染,不便储存、运输。紫金铜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找到了“变废为宝”的答案,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将80万吨硫酸“废品”通过管道输送到瓮福紫金,生产工业级、食品级、电子级净化磷酸,其附产品磷石膏渣又可以作为当地原有成型的下游企业的水泥缓凝剂、纸面石膏板生产原料。这样一来,硫酸、阴极铜、净化磷酸、纸面石膏板、水泥等看似不相干的产品却紧密关联起来,形成一条物尽其用的循环经济链条,实现了资源从原产品到废料的“吃干榨尽”。

循环经济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无疑是显著而巨大的,“蛟洋循环经济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产值可达242亿元以上。”蛟洋工业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继弦满怀信心地说,“蛟洋循环经济园区目前是全省最大的循环经济示范园,我们还要进一步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精益生产,高效运作;审时度势,稳健经营;敬天爱人,和谐发展。”这是紫金铜业的经营理念,又何尝不是循环经济示范园共同的意识和理念?

“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冶炼厂。”中国冶金协会会长在参观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后大发感叹。走进紫金铜业厂区,只见道路干净平坦,从作业场到仓库堆场,到处是绿树、青草,充分发挥绿地的卫生防护和美化环境作用,工厂掩映于绿茵之中。蛟洋工业园党委书记邹良辉看似调侃的一句“如果园区企业有污染,这些青山绿水还会出现在我们眼前?”我纳闷:“这么大的工业园区怎么看不到尘土飞扬的大型运输车辆和满面灰尘的搬运工人?”工业园区负责宣传的邱亲锋为我解开了谜团。原来,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原材料铜精矿和磷精矿经铁路分别从厦门海沧码头和贵州马场坪运抵上杭冶炼厂铁路专用线货场后,通过输送带或管道直接从货场送达厂区。紫金铜业的副产品硫酸是利用硫酸管道直接从灌区输送至瓮福紫金化工等下游企业,这样就避免了运输搬运等带来的二次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等领导调研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园区企业做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他还指出,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如同人之肌体,有了循环,便有了代谢,也就有了更新,自然也就有了生机和活力,经济活动之中,企业内部环节的“内循环”、企业与企业的“外循环”、企业与社会的“大循环”、社会与自然的“优循环”,岂有异于人体之循环代谢?

蛟洋循环经济,和着自然的旋律,跳跃着时代的脉动,既着眼于经济的发展,又关照着自然生态——也就是关照着人的自身,成为一种新的抉择和指向,不正是代表着未来工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磅礴气势?!

 

追梦:一群才俊的事业人生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紫金铜业自不待言,瓮福紫金也是出类拔萃。略举一例:磷肥企业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替代硫酸作为选矿调整剂的选矿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为首创,为磷肥行业实现酸性废水封闭循环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技术被中国石化协会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应用于瓮福原矿处理能力350万吨/年的选矿装置上,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年节约成本5900万元。

科技的主体是人,事业的关键是人。紫金矿业集团之所以能从上杭这个穷困偏僻的老区为原点成为闻名全球的知名企业,其成功正是得益于他们富有开拓眼光的全国性人才战略——“广纳天下英才,共创紫金辉煌。”

“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这是紫金铜业精心培育的企业文化精髓,在2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熊熊熔炉里得到淬火升华。战天斗地的紫金人,在紫金文化的招引下,以多快好省、只争朝夕、敢闯敢拼、战无不胜的豪情,书写着一篇又一篇新华章。从项目开始基建到实现试投产,紫金铜业克服了南方多雨洪灾不断、劳动力市场空前紧张等多种不利因素,创造了同等条件下建厂速度最快的纪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纷纷赞叹: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的建设速度堪称一个奇迹。

紫金铜业的副总经理胡月生是一个有思想、懂科技、会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在他的身上强烈地散发出“敬业”两个字的无穷力量。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积极探索矿山建设发展的新路子,用科技创新的心血和汗水,在平凡艰苦的岗位上闪烁着不息的亮光,奏响了紫金铜业建设者的时代强音。

瓮福紫金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那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成功之路。成功路上,那是一个团队的辛劳付出,包括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瓮福紫金董事长陈少平说,瓮福紫金项目落户蛟洋工业园,但瓮福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特别需要搞好团结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个人的价值必须在团队中才能体现。陈少平为瓮福员工指明的精神信仰是:“谦虚、尊重、宽容”。的确,瓮福紫金拥有一支年轻的工作团队,80后和90后占很大部分,其中,从贵州远道而来的有六七十人。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经常组织他们到古田会议纪念馆等传统教育基地学习红色文化,组织学习讨论,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让他们在工业园区奉献青春,发光发热。

“蛟洋工业区具备优越的地域条件,拥有技术、资源、和区域优势,是本着‘本质安全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原则,建设‘循环经济’的好选择。”瓮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叫傅爱君的女经理熟练地向我们介绍。傅经理是贵州贵阳人,几年前从贵州瓮福总公司调任上杭瓮福紫金。她笑笑说,“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太好,所以我们的环保压力更大,不忍心破坏一丝一毫。”令她没想到的是她跋山涉水来到的蛟洋很多乡亲就是她的同姓本家,500年前是一家,她常常调侃自己就是蛟洋人了,“回家乡的感觉真好!”

与紫金铜业和瓮福紫金相比,投资2.9亿元的福建紫泰化工有限公司算不上是大型企业,但这个私营企业的老总王宝家是一个操着浓浓的闽南口音的年轻人,文化水平不算太高的他不善言谈但聪颖利索,年未届不惑之年却在商界摸爬滚打了近20年,经营了众多的企业,都很有收获,近五六年来独独关注起循环经济,而且极有预见性地关注起紫金铜业的配套工程。因此,蛟洋工业园区决定引进紫金铜业的时候,他就注册成立了紫泰化工有限公司,瞄准紫金铜业的副产品硫酸和杂铜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硫酸铜、活性氧化锌,择址就在瓮福紫金的现址,后因投资规模和需求量等原因,在上杭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主动让位给大型国企瓮福紫金,另择址在瓮福紫金边建厂,投入生产之后,紫泰化工利用紫金铜业铜冶炼副产品年生产10万吨硫酸铜、2万吨活性氧化锌等硫酸盐系列产品,实现产值18.8亿元,税利2亿多元。该企业将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铜蚀助剂氧化反应,除渣、结晶、分离、气流干燥等多种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优势十分突出。当今社会,硫酸铜和活性氧化锌用途广泛,特别是针对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国内尚未发放过生产许可,国内食品级硫酸铜(皮蛋和葡萄酒生产的重要辅料)准入厂家空白的现状,生产食品级硫酸铜前景十分广阔,紫泰化工强大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工艺有望成为食品级硫酸铜生产的领先者。

流连在绿草茵茵的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宽大厂区,传统工厂的印象一刷而新,只是厂内整齐划一的厂房和高耸入云的烟囱,还可看出现代企业的模型。瓮福紫金大门内的企业标志:绿色环球中一棵嫩芽,顿时让人对瓮福紫金的宗旨有了更深的理解——“科技领先,循环典范”。瓮福紫金厂区的大烟窗写着的“敬天爱人”的大型标语异常显眼,与紫金铜业厂区一条条大红字幅“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震人心魄之势。其实,这恰恰蕴涵了以人为本的崇高理想和人文情怀。

行离园区,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红色的中国结路灯格外耀眼,与高楼民居的日光灯辉映成趣,只见饭余散步的园区人员和走出家门的老百姓三五成群地走在宽敞洁净的街道上,还可以看到好几处农民大妈大姐在跳广场舞,鳞次栉比的商店灯火通明,一片繁荣景象。四周远处依稀可见梅花山的巍峨身影,那是水流汀江、闽江、九龙江的八闽母亲山,又是哺育闽西客家儿女的客家母亲山,如莽如黛。晚风轻拂,带着四周群山树林的清新和水库溪流的甘甜,好一阵乡野的惬意与都市的浪漫啊。转念一想,“循环经济,低碳资源;绿色经济,生态家园”,这不正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客观写真?

在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外就是坪埔村,村中心的火车站广场竖有一座大型的石雕像,雕塑了一群冲天而啸威仪四方的华南虎,雕塑取名为《唱大风》,于是,让我忽然吟咏起汉高祖刘邦那首著名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本文原载于《走进上杭》;图片来源于上杭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