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与中国梦
去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谈到了全国人民正在热议的中国梦。今年3月17日,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后,他又进一步论述了中国梦。习近平同志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还特别强调,为了实现中国梦,“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作为对事物认识的一种境界,自信是富有底气和信心的表现。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坚信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完全正确,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来自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
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近现代中国,为了民族的复兴,许多仁人志士在艰难困苦中摸索,但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推翻旧制度,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百姓才有了当家作主的机会。之后,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探索,也经受挫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因此说,“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自觉与强大的创新能力,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理论自信,即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多年,有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回答了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诸多问题,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还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过一些探索,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在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加以创新发展。
制度自信,即坚定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经过各个时期的实践比较,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它代表并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既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优势。我们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科学而严密的制度体系,还应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今天的世界,纷繁复杂,企图改变中国社会制度的人还在,心不死。因此,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坚决维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综上所述,道路决定命运,理论指导行动,制度乃根本保证。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强调三个自信,就因为正确的道路、理论、制度对实现中国梦有着极端的重要性,全党同志要有高度的认识。当然,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三个自信必须建立在13亿人民的基础之上,使其深入人心,这是力量的源泉。完全可以预见,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了最广大群众的竭诚拥护,凭借三个自信,以“实干兴邦”的精神,努力奋斗,持之以恒,宏伟壮丽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