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09:4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戎 戒

育人·养德·治家


永定县的庆成楼,有一个“客家家训馆”。这个家训馆,是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大门口加挂的藏头联“庆子孙贤由礼义,成先人志在孝忠”,很好体现了家训的意涵。


家训是一个家族在数代传承中形成的价值和道德准则体系,是家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训以育人、训以养德、训以治家,在很大程度上靠家训家教赓续繁衍,让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世代相传。


为了教育族人,许多族群把祖训家规记载在族谱上,雕刻在楼门、中厅楹柱上,题写在宗祠的墙壁上,成为族人立身处世、创业持家的座右铭。这些训规,反映了耕读传家、克勤克俭的传统,洋溢着家国情怀,濡养着千百年来的好家风。


2014年6月,永定县创立全国首家“客家家训馆”,征集到一批族谱、图片、文字、书法等。同时,展出客家主要32个姓氏的祖训家规。仔细观赏,认真品读这些带着体温、带着情感的家训,能让人深受触动,从中得到启迪。


2015年10月,中纪委官网先后推出“福建龙岩客家家训”3集专题片《振纲立纪 兴家报国》《训以治家 八德育人》《行走天下 饮水思源》。根据社会反馈,有关部门又作了进一步优化提升改造,2016年1月重新开馆,展厅面积比改造前增加了一倍。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相联系的,治国之道与齐家之方是相通的。在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中,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家风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家族的兴衰,而且是社会风气的缩影,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中华民族由无数的家庭、家族组成,中国的姓氏已有5000年历史,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历史,它们延续的是历史,沉淀的是价值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入手,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家训家风不仅是一个小家的根脉,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集体乡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刚而不折,一脉相承,是因为有深沉的内在力量。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血脉,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血脉的赓续,国脉的兴盛离不开文脉的支撑。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往今来,贤哲们无不重视家风的塑造与家训的传承。《诫子书》《朱子家训》《裴氏家训》《了凡四训》《傅雷家书》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设置家训馆、出版家训图书、举行家风研讨会,都是为了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挥历史遗产的现实作用,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家风家训是一个家族、一个民族行稳致远的力量。家庭和美社会才和谐,家族兴旺民族才昌盛。一个家庭的兴衰可能有偶然性,一个族群的兴衰则有内在的规律,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家族的延续。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和广大普通家族,支撑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华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涵养新时代的家训家风,浸润道德土壤,增强民族自信,才能彰显出中国人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