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双安:艰难险阻锻造非凡人生
上世纪40年代初期。马来西亚潮湿溽热的热带丛林。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在割胶。中午时分,少年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栖身的窝棚,点火烧饭,饭熟后他起身盛饭,却一头栽倒在锅边。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少年才醒来,他记起了锅里的饭,揭开锅盖一看,锅里的米饭已长满了绿毛。少年大吃一惊,自己岂不昏死了四五天后又活了过来。
这位似乎到“阴间”走了一回、历尽苦难的少年,如今是誉满全球的印尼“木材大王”、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就是祖籍福建闽清的黄双安。原始林莽飘扬起“材源帝”旗帜
1956年,26岁的黄双安怀揣着打工赚来的、仅够吃一个多月的饭钱,闯入了印尼加里曼丹岛的原始森林,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挑战的气魄、独具慧眼的胆识,把一片莽荒的林野开辟成一个“企业王国”———材源帝集团。
在这片土地上,黄双安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他曾与几个工人误把二条巨蟒粗壮的身躯当作倒伏的树干,坐在上面休息,而差点葬身蛇腹;他曾与技术人员乘坐小飞机勘察森林,途中失事,机身沉入河底,他侥幸逃生;黄双安还有过密林中迷路,绝处逢生、误入反政府武装地盘,差点被当作人质囚禁的经历。正是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锻造了黄双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也正是在这艰辛的环境中,他的“企业王国”材源帝的旗帜只在短短几年间就插遍了昔日无人敢踏足的加里曼丹。让土著从原始走向文明
上世纪80年代,印尼政府加快吸引外资步伐,许多外国大财团都把资金投向印尼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偏僻的东部地区几乎无人问津。
这些区域之所以无人问津,是因为多是人迹罕至的荒岛,没有淡水,开发难度极大。“别人不做,我来做”,这是黄双安的创业名言。当年,黄双安就是靠着这种敢为人先的理念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开发了加里曼丹岛。也凭着这种信念,他开始了征服印尼东部荒岛的艰苦卓绝的历程。
黄双安的第一个目标是阿拉弗拉群岛。他带领50名工人在海上漂流了10多天,才登上群岛中一个无名小岛,一群困居在岛上的伊利安土著人,用梭标与弓箭迎接他们。但黄双安用热情和真诚让土著们收起武器,跳起了舞蹈。
直升机的旋风、推土机的鸣叫划破了千年的宁静。黄双安领导着“材源帝”的创业者们开山辟路,整治荒滩。终于荒岛建起了码头、直升机机场、发电厂、海产加工厂、制冰厂、水库、商场、学校和医院。从此,岛上的土著人走出了热带森林,走进文明社会,走向兴盛与繁荣。
接着,黄双安又连续开发了周边的10多座荒岛,组建十几家实力雄厚的渔业公司,建起一个又一个的渔业生产基地和养殖加工基地。数以万计的东印尼人,从此以后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而黄双安也通过发展渔业,增加了当地人民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他又在印尼东部海岛种植数十万的油棕园,并建立起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硕莪粉生产基地。
如今,黄双安创建的“材源帝”集团已发展为一个庞大的跨国企业,涉及木材业、渔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8大行业。旗下拥有年生产30多万吨的各类海产品养殖和加工厂,以及发电厂、制冰厂、冷库、专用码头、海水淡化设施、水库、卫星通讯系统和飞机场;化工、造船、机械维修、酒店和房地产等项目。
不断拓展的多元化经营,使“材源帝”的旗帜飘扬在许多国家,为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表彰黄双安的功绩,印尼历任总统都对他予以不同形式的嘉奖,马来西亚苏丹册封他为拿督斯里,南非总统封赐他最高荣誉———“非洲之星”勋章。心系中华 情牵桑梓
中国改革开放后,黄双安是最早到中国投资的印尼企业家之一,“材源帝”在山东、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创办了木材加工、水产品养殖和加工等大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材源帝”首选的伙伴是中国,黄双安表示,只要中国需要合作,无条件开放绿灯。
黄双安还十分关心中国社会事业的发展,亚运会在中国举办时,他捐资助建比赛馆所;奥运会花落北京时,他在印尼华侨中率先表示支持,并为“水立方”的建造捐献巨资。
尽管黄双安儿时就离开故乡,但他对故乡闽清一往情深,经常返乡探视父老乡亲,并捐资建造医院病房、学校教学楼、图书馆,设立奖教奖学基金……
基于黄双安卓越的成就与贡献,他先后被中国礼聘为中国侨联顾问,天津市政府经济顾问,中国野生生物保护基金会名誉会长,国立华侨大学董事,福州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福建省政府授予他“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
黄双安还十分热心社团工作,为促进福州乡亲的团结,维护乡亲的权益,争取乡亲的福祉而奔忙。2000年12月,黄双安获选为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第六届会长,并在2003年蝉联。在任期内,他多次率领“世福”代表团访问中国,获得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他还经常巡视“世福”各属会,并慷慨捐助,协助数十个属会成立教鲁基金、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与福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