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8 00: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文艺批评不应成为稻草人


在一个文艺政策和谐开明和媒体十分发达、批评方式多元的时代,是不应该使批评的声音失落的。尽管批评家不是正在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但他们的批评成果却在很多时候成为招摇于田野的稻草人。因此可以说,虽然我们所处的开明的社会环境并没有任何不自由,但我们批评的言词却会常常另类化而被强迫装在宝瓶里。

看来,文艺批评环境有时还缺少些许人文关怀,这也许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我们的文坛,虽然现时没有任何一个人公开宣称拒绝批评,但有时文艺批评开展难却是许多批评家感同身受的。例如,假如某名家出版了一部实为平庸、却得过大奖的小说,没有哪个批评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当出头之鸟得罪当事人;又如,假如某地送来了一台大戏,尽管观者寥寥,演出水平很糟,但本地的批评家却难以发表批评文章。

所谓批评,是用社会主流价值为标准,对作品进行一种适当的评价,而不必把批评异化为是一种有意“整人”的“工具”。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一种境界,能让批评的尖声变得悦耳起来,批评的学术争鸣使论辩各方的思想活跃起来、精神亢奋起来、气氛和谐起来。批评的健康开展,还在于批评家自身的勇气和应具有的历史责任感。

(摘自2009年11月1日《文汇报》 陈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