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8 15:5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做发现文化病灶的医生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后,一些文化学者纷纷畅谈它对于我国非遗保护的积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专家学者必须思考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我们不是文化舞台下的观众,只是看热闹;我们要像医生一样,永远盯着文化的病灶,这是我们最主要的责任。”

文化人为什么要“做发现文化病灶的医生”?这让人想到了“盲点”这个词。“盲点”的意思是指人们眼睛视网膜上有一处不能发生视觉的地方,眼睛再好的人也同样有“盲点”。我觉得,“盲点”也可以扩大用来解释一些文化的现象。每一种成熟、完整的文化即使再完美,也不能免除“盲点”。

当下,人们十分关注甚至引发激烈争议的一些文化现象:文化娱乐报道中浮躁、随意的风气;一些地方名人故居的频遭毁弃;一些地方城市建设中的求大、求洋、贵族化;越来越多的天价艺术品炒作的“铜臭”气息……等等,都可说是文化的“病灶”。

这些文化中的“病灶”,实际上,就是我们文化发展中的一个个盲点。存在盲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陷人盲点之后缺乏自觉批评和突破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人“做发现文化病灶的医生”,以文化的良知、批判的力量,去认识“盲点”、祛除“盲点”,使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更加人性化、人文化。

(摘自3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