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4 17:2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鲁迅三兄弟的遗嘱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利益,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除了丧事简办、忘掉悲伤外,鲁迅的遗言有三个独到之处。其一是“重朋友”。鲁迅明确表示,“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领导的不收,下属的不收,同事的不收,街坊的不收,但对于朋友,却可以“不在此例”。可见,鲁迅把友情看得是多么纯洁和真诚。其二,“不忘战斗”。即将离开人间的时候,他还一再嘱咐后人,“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说明,鲁迅对“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深恶痛绝,即便到死,也要痛骂一声。其三,“警惕诱惑”。鲁迅说:“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应许你升官,应许你发财,其背后都是想从你手里得到什么。正如《战国策》中所说:“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权交者,权倾而亲离。”

1965年4月26日,80岁的周作人自知将不起,也立下遗嘱:余今年已整80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神话》为50年来的心愿,识煮当自知之。逾二年,周作人身故。

一个人能活到80岁,的确是一件幸事,所以周作人也就“死无遗恨”。而且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他非常理智和平和。他明白,人死就是“声消迹灭”。无论你惧也好,恋恋不舍也好,这一天终归会到来。

周氏三兄弟中最小的周建人,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他在周家三兄弟中是职务最高的,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也是寿命最长的,活到96岁。他的遗嘱是:身后的丧事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习惯。不能因为办丧事花国家的钱,不能浪费人家的时间。不要开追悼会,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尸体交给医学院供医生做解剖。最后把骨灰撒到江海里去。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者的彻底革命精神。

周建人的遗嘱,明显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同,所以就站在更高的角度,以便体现马克思主义者的“彻底革命精神”。

周氏兄弟同属社会名流,他们的人生观虽不一致,但对死后就会“速朽”的想法却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