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 10:2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马照南

 

明月朗朗  清风习习

——读李家林新作《月朗风清话潭阳》

马照南

 

李家林新近编撰的《月朗风清话潭阳》,讲述福建建阳历代名人的孝廉故事,共100例。其中,朱子、游酢、宋慈、蔡元定、蔡沈等先贤的故事,有情有义,有趣有味,读后给人以许多启迪。

建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朱熹入籍地和定居地,建阳在孝廉文化的延续发展传播中作出突出贡献,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月朗风清话潭阳》一书中,朱子和他的老师、弟子的孝廉故事占多数,朱子本人就占32篇。朱子遵照父亲以建阳作为“卜居之地”的遗嘱,18岁即以建阳籍报考进士,晚年回考亭定居。

朱子的学术活动、完成的学术著作,多数在建阳完成。他一生创办书院4所,有3所在建阳,即寒泉精舍、云谷草堂、考亭书院,讲学时间长达20年。宋朝以来,建阳出了100多名进士、3名状元、3名宰相。《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载有建阳籍名人多达72人。进入孔庙的有游酌、朱熹父子、蔡元定父子、黄榦,占比极高。尤其朱熹,是春秋后唯一进入大成殿的学者,凸显其仅次于孔子的崇高地位。建阳被誉为“朱子故里”、“南闽阙里”、“闽学渊薮”、“七贤过化之乡”、“图书之府”,都与朱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孝廉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和行为准则,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结晶,是延续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廉与孝密切相关。孝要求廉、廉体现孝。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朱子,对孝廉文化有着深刻的感悟。5岁时,其父朱松即送他入私塾启蒙。黄榦《朱熹行状》载:“就傅,授以《孝经》。”朱子读后,曾书8字于其上,曰:“若不如此,便不成人。”朱子一生首先读到的是《孝经》,首先批注的也是《孝经》。通过读《孝经》,孝廉思想牢牢地扎根在他的心中。

朱子继承孔子孝文化思想,并作了重大发展和提升。首先,朱子以“生”述“仁”,认为“仁,必须孝”。认为“仁者,天地生物心”。在他的视野里,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既是“生”的体现,也是“仁”的体现。“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就是孝。他尤其强调孝,认为孝关乎“行仁之本”,是关系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仁与孝的关系中,将汉儒的“孝为仁之本”转为“孝悌为行仁之本”。即是说,孝是为人做事的根本,是首要的道德。

其次,朱子认为孝是理的产物,是天理的要求。在朱子思想体系中,理是最高范畴。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未有父子,先有父子之理”。“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父慈子孝作为人伦之理而依于整体性的天理,具有完全的应然性和合理性。孝道的终极依据在于客观世界的天理,以此提升孝道的本体论基础,赋予孝以更深的哲学内涵。

再次,朱子认为“礼即理也”,“礼,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理是存在于宇宙万物与日常生活中的“所以然之极”和“所当然之则”,即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也是人伦日常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则。朱子制定《朱子家礼》等礼仪规则,对包括孝道在内的家庭伦理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对孝道之仪节和制度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全面完善孝道礼仪,强化孝对人的教化作用。《朱子家礼》成为民间遵循的礼仪,至今依然存活民间。承祖先之志,述祖先之事是千百年来中华子孙的追求,孝是方向,是目标,是准则,也是一种信仰。

复次,朱子大力推进孝道文化大众化、普及化。《白鹿洞书院揭示》更成为书院学规之范本。其首句,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将培养学生尊崇“孝道”放在书院办学的第一位。《朱子家训》提出:“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所强调的“读书起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本、和顺兴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融汇的也是孝文化。他鼓励修建祠堂,以体现“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在朱子倡导、推广下,宋代以来每个不同的姓氏都有自己的祖庙,有家族族谱。在宗族演变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传承孝道。节庆假日、婚丧嫁娶,人们首先在祖庙、祖祠里祭拜祖先。在朱子影响下,孝道体现在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待人接物、言行举止,也体现在戏剧、民间故事、艺术等各个方面。

自古廉孝一体。廉体现孝,廉是大孝。朱熹不仅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孝子,同时也是一位正气凛然、忧民忧国的贤臣廉吏。他主张惩、防结合,重视廉洁的思想教化、文化熏陶、行为养成。

朱熹认为,廉是对官员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士人先要识个廉退之节。礼义廉耻,是谓四维。若寡廉鲜耻,虽能文要何用!”“大抵守官,只要律己公廉,执事勤谨,昼夜孜孜,如临渊谷,便自无他患害”。他的思想被真德秀概括为“律己以亷、抚民以仁、存心以公、为事以勤”,流传至今。

朱子还说:“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意思是,不论职位高低,做事都要公正。如果公正廉明,即便是一般官员也让人敬佩;如果办事不公正廉明,就是宰相,最后也不好收场。

朱子是清廉的典范,也是反腐败的典范。在本书的故事中,特别讲述了朱子的《六次弹劾唐仲友》。台州知府唐仲友,父亲唐尧封官至五品龙图阁朝散大夫。他依仗朝中有人,以权谋私,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敷衍赈灾。他与当朝宰相王淮同乡又有姻亲关系,朱熹当时被提举为浙东茶盐公事之职就是王淮推荐的。弹劾唐仲友,必然伤及自己恩人王淮,面对大义与私情,朱子正气凛然,毅然选择了前者。

本书作者李家林长期生活、工作在建阳。1985年冬,朱子家乡的理论工作者、方志学者成立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他是热心参与者之一。30多年来,他大量搜寻、披览、查阅、考证历史名人史料。此次精心编撰《月朗风清话潭阳》一书,体现了他厚实的文化功底,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对乡贤的敬重与景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特别引述了朱子的话:“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说的是公与私之间,关乎执政党的公信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习总书记还引用朱子的“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警示大家不能因为一点个人利益或一己私利就处事不公,分不清是非。2020年1月8日,习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引用朱子《四书或问·孟子卷》之言“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告诫全党必须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驰而不息地正风肃纪反腐,涤荡一切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肮脏东西,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月朗风清话潭阳》一书的出版,为驰而不息地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提供了一部很好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