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大师崔述的从政之路
郑秀杰
崔述画像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他认为,人的求真过程,就是要真实地表达各个时间点的思想与行为。能为国家、人民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者,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的,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按此标准,作为考据大师的崔述,在罗源、上杭的为官之道,就足以说明他“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崔述(1740-1816年),字武承,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享年77岁。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登举,历官知县。他是清朝著名的辨伪学者,著作由门人陈履和汇刻为《东壁遗书》,道光六年全书告成,内以《考信录》三十二卷最引学者注目。
崔述的父亲崔元森,字烁若,深究朱子学术,对孩子寄予厚望。崔述很小就开始读书。稍大,父亲就对他说:“尔知吾名汝之故乎?吾素有志于明道经世,欲尔述吾志耳!”这让崔述更加奋发读书,时人说他“漳决城环,转徙流连,衣敝粮罄,诵读不辍”,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5岁,童子试高中榜首;25岁,乡试登上副榜,“同郡人争誉之”,“数百里之内,人莫不交口艳称之”。然而,其后五次会试,均不第,从此,他专心研究经史,设馆授徒。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56岁、“少有志于功名”的崔述终于被授予罗源知县之职。辗转千里,辛苦异常,可那时,他心情舒畅,有诗为证:“才见早春莺出谷,更逢晴日柳含烟。”
当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崔述到达罗源。带着一身风尘,十六日,他视察学校,指令黄文治讲《孟子·鲁欲使乐正子为政章》,为诸生明志。
接下来,崔述马上着手解决一桩前任遗留下来的棘手案件。案情的原委是这样的:罗源、宁德、霞浦乃互为隔海相望的邻县,七月七日,宁德盐商哨丁李枝、陈祁被拒捕的盐霸所伤,陈祁落水身亡。事发地点在霞浦东冲海面,当时遇害者的尸体就是在那里被打捞上来的。案件本与罗源无关,但两县官吏怕受处分,看到新来的崔述乃一介老生,量不谙政务,就联合捏造事实上报说:在东冲抓捕盐霸时,船已进入罗源辖地吉壁村,村民助霸为虐,殴击陈祁,致其溺毙。
上司听信谎言,发文责令罗源缉凶。邻县以为事在前任,崔述不至“极力争辩”。然而出乎意料,崔述经过细密考究,认为“时地自相矛盾”,因此“为文据实详辩,至再至三”。翌年夏,命案仍悬而未决,闽浙总督魁伦再三严令罗源结案。崔述认为,“以数十人躯命所关,岂可诬置死地”,据理力争。后来,总督调任,案情水落石出,崔述声名鹊起,同僚俱服其“明察而练事”。福建巡抚汪志伊赞其能“激浊扬清”,称“州县廉善者,以罗源为最”,并告诫他县要效法作为。
嘉庆三年(1798年)六月,罗源又出一大案。案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闽安任职的郑世辉回家探亲时与该县渔民黄玉兴密谋“出海捕盗牟利邀功”。他们指鹿为马,诬民为盗,让人难辨真伪。哪想到,具有考据学功底的崔述,查办案情时极为认真、科学。他“剥茧抽丝”,让真相水落石出,还良民以清白,同时严办了真正的海盗,并上书讼崔“屡次擅释巨盗”。闽浙总督魁伦再受蒙蔽,责令崔述“自陈”。崔述无奈,只好“投牒大府”,细析原委“并附通禀”,但魁伦对崔述已有成见,故“欲参之”,幸而巡抚汪志伊主持公道,才“得免吏议”。
嘉庆四年(1799年),崔述“旋调署上杭县”。上杭是个“地阔讼多”的地方,但此时的崔述对诉讼已熟路轻车,因而该地讼事“日见其稀”。另外,他在上杭不到一年,就让地方财税“所余千金”,并“悉解充洋面缉匪之费”。
崔述在上杭时还有一件事值得提及:“一日,至汀州,有以北地菘鬻者,先生命尽买之……诸长随笑曰:‘有肉不会吃,要吃白菜,绝好一上杭,被崔老爹做坏矣!’”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先生一贯的生活作风啊!崔述一生“治官如治家,不美食,不华服,不优伶宴会”,一家人“敝衣蔬食,一钱不敢浪用,然仅免亏缺”。诚如其夫人成静兰在《黄莺儿》中形容的:“仆思归,友欲还,清贫颇兴叹。债主催钱,典衣过年,万民争颂中何干。苦无边,急来拍案:‘谁教做清官?’”
生活如此困顿,连夫人都有微词,想必先生也只能摇头苦笑了。
崔述可以得到慰藉的是,罗源人民是理解他、爱戴他的。他第二次到任罗源时,“邑人迎者万余人”。他“革弊俗,修文庙(闽人颂为文翁复生),课堵土讲学,日昃不遑”。为了工作,崔述甚至到了连写信也“不暇缕述,惟略陈大概”的地步。
崔述为官至此,还遭到上司钳制。他曾感叹“地方一毫不能整顿,固已尸位素餐矣”。在给亲友的信中,坦言“去意”。此后,他连番乞辞,均不得批准。直至嘉庆六年(1801年),才等到捐纳辞职。在向巡抚辞行时,汪志伊召其至病榻前,动情地对他说:“好官难得!吾不能荐汝,吾愧对汝!汝去自佳,吾知汝不能逢时也。”
崔述认为这不能怪世道,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他认为,事必躬亲,冗务缠身,一刻难休,这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嘉庆七年(1802年)春,62岁的崔述终于可以了无牵挂地回家了。走出仙霞岭时,夫人吟起旧作《寄从子应龙》:“艰难绝不数仙霞,别来汝南到天涯。觉后涕泪双袖湿,梦魂畏险不归家。”替丈夫道出了心声。崔述走进关帝庙,看到庙中联语“进来福地非为福,出得仙霞即是仙”时,如醍醐灌顶,遂接续联语云:“进来福地非为福,当自种福,以脱危机;出得仙霞即是仙,莫更求仙,致生妄想。”可见此时的崔述,已身心释然,他要“向山野藏其迂拙,把功名付与英豪”,永别官宦生涯。
崔述回乡后,闭门著述。在他的30多部著述中,以《考信录》传世最为久远。
崔述著作由门人陈履和汇刻为《崔东壁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