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6 09:1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曾纪鑫

漂泊中的强化与凝聚


客家是汉民族中一个相当独特的分支,民族学者称之为汉民族客家民系,人类学者将其命名为汉族客家族群。他们的祖居地,原在黄河及江淮流域,客家人的先祖,既是中原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文明薪火不息的传承人。每有战乱,中原地区总是首当其冲,为求生存,客家先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背井离乡,踏上充满艰辛与坎坷的南迁之旅。在历经千年的长途跋涉与辗转迁徙中,在与原住民的不断对峙磨合与交流融汇中,在对中原传统文明的承袭与异地新质文化的吸纳中,客家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方言体系、生活习惯、民间习俗、性格特征,也就难怪属于汉族七大民系之一的客家,曾被误认为是汉民族之外的一个少数民族了。

马卡丹的新著《千年回望》,便是一部对客家民系、客家文化进行立体观照、多侧面多层次描写的系列文化散文集。

“客家祖地在中原,战乱何堪四处迁。”正是在异地作客四海为家,既是客人又是主人的漂泊中,客家人的因子渐成雏型、不断凝聚、日益强化,最终形成一支庞大的民系。迁移是动态的、变化的,而凝聚——物化的凝聚与文化的凝聚则是长久的、永恒的。

客家人怎么也忘不了“一壁三巷”——位于闽赣交界之处的宁化石壁与江西筷子巷、福建瓦子巷、广东珠玑巷。《千年回望》中的《沉吟石壁》与《绵延千年的巷道》这两篇散文,便以这“一壁三巷”串起客家人的千年辛酸漂泊史。石壁是客家人一处极其重要的定居地,正是在这里,作为民系的诸种要素已然形成,客家人得以发源。因此,宁化石壁是客家后裔心目中的一块圣地。而三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则成为客家人的符号与象征,这三处驿站,犹如山西洪洞大槐树,是“祖先同乡传说”理论的一种生动呈示,得到了客家后人的共鸣与认同。

宗教信仰,是一个民族、民系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收入《千年回望》中既独立成篇,又气韵贯通的十五篇散文,就有《村落的神明》、《渐渐远去的图腾》、《风水三僚》、《尊严的祠堂》等四篇对此加以叙写。客家人的宗教信仰,既是华夏宗教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自己的独特色彩。客家人崇尚风水,在不断的迁移中与不同地域的原住民交流,吸收他们的宗教图腾、民间信仰,于是,形成了客家人的多神信仰,每一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神灵。与此同时,每一村落、每一姓氏都建有祠堂,崇宗敬祖、祖重于神。这些,在马卡丹笔下都得到了生动而精彩的描述与阐释。

一格。客家方言中,有着许多不同的分支,村落与村落之间,乃至一家之中的翁婿、婆媳之间,都各自坚守着不同的方言。这是一种固执,也是一种坚守。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坚守,才使得客家民系得以形成,且在不断的时空转换中不易飘散失落。《语言的迷宫》引领读者进入客家方言这一神奇的迷宫;《族诗吟》破译以客家方言为载体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族诗的内在密码;《自古山歌从口出》,则让我们体会到客家方言的另一形态——情歌的亮丽婉转与优美动人。

千百年来,特别是近代以来,客家可谓人才辈出。但作者的着眼点,显然不在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马卡丹的创作主旨,在于展示客家这一整体,反映客家芸芸众生。因此,他写宗教、信仰、语言等客家群体活态的精神文化,写石壁、筷子巷、瓦子巷、珠玑巷等共同仰望的静态物化遗址,更在《四堡的前世今生》、《土楼,遥远的回响》中,描写了客家普通民众参与创造,精神、物质兼而有之的土楼民居与雕版印刷。

我以为,客家人之所以凝聚形成,之所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有着长期的耕读传统。作者在《凌霄石笔》一篇,便有较为详尽的描述。无数的书院、私塾,各个村落祠堂与宅院门前竖立的一对对象征性的石笔,构成客家人绵绵不息的文化背景以及奋进的生命底色。对此,马卡丹以激情与诗意的笔调写道:“一支支石笔,显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英杰的业绩,也不仅仅是一个个家族的崛起,更是一个民系自我价值的认定,显示的是客家人昂扬奋发、挺然不屈的精神!”

阅读《千年回望》,我不由得想到了世界上一个最为独特的民族——犹太人。两相比照,客家人与犹太人之间,实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千年漂泊的历程,坚韧不拔的精神,勤俭朴素的传统,宗教信仰的独特,民间习俗的丰富……当然,其不同之处也是那样的显而易见,我以为最大的区别,便在于犹太人属一个民族,客家人只是一个民系,是汉族大家庭及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客家人拥有一个和平稳定、充分发展的“大本营”与美好空间。

作为客家人的马卡丹,不仅对先祖的辉煌与苦难饱含深情,且具有长期的积累准备,创作、出版过《回望中原》、《客山客水》、《客家名镇客家村》等颇具客家文化意味的散文集。作者厚积薄发,经过一番实地考察与深沉思索,以既深入其中饱含深情,又超乎其上理性剖析的姿态,终于奉献出了融宗教、哲学、历史、文化、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考古学等于一体,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文学视野描写客家人的优秀散文作品《千年回望》。

于普通读者而言,《千年回望》是一张客家人必备的“名片”,可以增进对这一独特民系的系统了解与全面认识;于所描写的对象——客家人而言,万里风尘的驻足与回望,千年沧桑的展示与总结,必将获得更为清醒的认识与更加豪迈的自信。

千年回望,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