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7 00: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楚 欣

谢道韫的有幸与不幸



谢道韫画像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老话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社会轻视妇女的现象有多么严重。既然“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识字成了多余,她们受教育的权利也就被堂而皇之地剥夺了。于是人们看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了皇室、官宦人家之外,读书识字的妇女少之又少,可谓寥若晨星。然而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当中,却有两个杰出的代表,被旧时启蒙课本《三字经》作为勤奋读书的典范收进书里。这就是蔡文姬与谢道韫。

蔡文姬,即蔡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历史上有一定知名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郭沫若的话剧《蔡文姬》上演以来,更为人所熟悉。相对于蔡文姬,谢道韫在现代人眼里,可能陌生一些。然而,这是一位很值得认识的古代女性。

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叔父是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人马打败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的东晋统帅谢安。出生于名门望族之家的谢道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且“聪识有才辩”。她的一生,充满传奇,也历经苦难。

谢道韫剧照


谢道韫平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咏雪的故事。这在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与唐人房玄龄的《晋书》都有记载。那是一个冬日,谢安把他的子侄们招呼在一起,与他们“讲论文义”。其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谢安见景欣然地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并要子侄们联上,看谁联得好。谢奕的儿子谢朗抢先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坐在一旁的妹妹谢道韫,对哥哥的这一句显然不满意,她接着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还不如说像柳絮随风飘扬更合适些)。谢安听了非常高兴,连连夸奖侄女的句子联得好。

因为谢道韫的咏雪故事,后世往往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林黛玉,其判词就是“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宋人蒲寿宬甚至认为,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是无法复制的,他在《咏史八首;谢道韫》这样写道:“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犬。”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只能看到谢道韫的“咏雪句”,而看不到完整的咏雪作品。不过,她留下的《泰山吟》,也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峨峨东山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诗写得很有气势,而且相当传神,尤其是“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谢道韫的才智不仅表现在诗文方面,也反映在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累居显职”。谢道韫虽然不想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词理将屈”,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并想帮他一下,“遂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随便抛头露面。怎么办?聪明的谢道韫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不能屈”。可见,作为女性的谢道韫,其思辩能力与口才都非同一般,这在封建社会是极为难得的。

说到王凝之与王献之,不能不谈及谢道韫的婚姻。谢安非常喜欢这个聪明又漂亮的侄女,颇为她的婚事操心。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此人潇洒倜傥,不拘小节。据说有一天夜里,王徽之忽然想起家住剡溪(今浙江嵊县)的老朋友戴逵,便从家里乘船前往探望。船行整整一个晚上,到了戴家门口,此时的他却停住脚步,没有进去,而是掉转身返回。有人对此不解,问他为什么?他说,“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谢安听说后,觉得这小子处事太随意,不可靠,遂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却又迷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浑浑然过日子。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逸少(王羲之)子,不恶,汝何恨也?”谢道韫回答:“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意思是,咱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言下之意是,这个丈夫让她失望。

虽说王凝之是个糊涂公子,但毕竟是王氏家族的成员,凭着上辈的关系,尤其是谢安的推荐,还是当了官,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谢道韫尽管对他很不满意,但在封建社会,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也只能随着丈夫,恪尽妇道。隆安三年(399年),五斗米道头头孙恩率农民军攻打会稽。王凝之起先不相信孙恩会来犯,他说,同为五斗米道的信徒,哪有自己人打自己人?因而不听手下的进言,不设防备。会稽城被围困时,他又把希望寄托于鬼神,口中念念有词,说是已请到“鬼兵”助阵,可以免忧。如此荒唐迷信,下场岂不可悲?果然,会稽城很快就被攻破,王凝之和他的儿子都遭到孙恩的杀害。

就在孙恩的人马闯进州府时,谢道韫“举措自若”,非常沉着镇定,而当她知道丈夫与儿子都被杀害后,又立即令众婢女拿起刀剑,组织一支小小的队伍,冲出府门与乱兵对抗,她“手杀数人”,但终因是个女子,人数又少,终于寡不敌众,“乃被虏”。那时,孙恩正准备杀害她年幼的外孙刘涛,她愤怒地对孙恩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孙恩早就听说谢道韫的为人,如今又亲眼看到她是如此的大气凛然,不免敬畏三分,就放了谢道韫和刘涛,并派人保护她们回到住处。

夫死子亡、蒙受巨大苦难的谢道韫,并没有自艾自怜,她仍是那样的高雅冰洁,那样的从容淡定。新来的会稽太守刘柳仰慕她的大名,专程登门拜访,欲与之“谈议”。谢道韫也素知刘柳的为人,便欣然应允,“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刘柳则“束修整带造于别榻”,两人就这样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晋史》对此作了描述,“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刘柳事后也认为,谢道韫才气非常高,是他以前所未曾见到的,听她的谈论,“使人心形俱服。”

谢道韫晚年寡居会稽,虽然没有正式设帐授徒,但她博学多才,许多学子慕名从各处前来求教,她总是热情地给予悉心指导,努力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从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读谢道韫,既为她的杰出才华与过人胆识所折服,又感叹她的悲剧人生。作为中国古代的一名女性,谢道韫有幸出生于官宦人家,条件优越,拥有同时代中国妇女很难拥有的文化知识。然而她又是不幸的,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她未能摆脱旧时代一般中国妇女的命运。她没有爱情,没有家庭幸福,也没能给后世留下多少作品。这是时代所造成,也是古代中国妇女之所以很少产生彪炳历史人物的根本原因。鲁迅先生曾借《狂人日记》抨击中国封建社会的罪恶,他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从字縫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个比喻相当形象,也非常深刻。笔者以为,在吃人的旧社会,被吃的首先是女人,即使像谢道韫这样的旷世奇才也未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