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7 15:3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益群

燕王悲歌


燕王故事情节剧照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大路)何广广兮,固知国之无人。”

这是《古诗源》收录的一首歌,作者乃汉武帝的第三子燕刺王刘旦。为什么一个王子会写出如此空虚、凄婉的歌呢?原来,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兵败身灭后,刘旦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当初,刘旦博览群书,倡优射猎,交游名士,过着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诸侯王日子,可是,历史却拐了个弯,刘据死了,二哥齐王刘闳因为身体孱弱,也一命归西。潜藏在刘旦心底蠢蠢欲动的希望被点燃,他以为,凭着自己的博学和英武神明,太子之位非他莫属。史书记载:“旦自以次弟当立,上书求入宿卫”。这里,刘旦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武帝当时正沉湎于错杀太子的剧痛中,刘旦此时上书,无异于又一次刺痛武帝的丧子之心。结果“上怒,下其使狱。后坐藏匿亡命,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武帝由是恶旦,后遂立少子为太子。”可以看出,武帝已觉察到了刘旦的勃勃野心,才会作出如此的安排。

武帝死后,昭帝登上大位,诏敕天下,赐燕王玺书,刘旦不肯跪哭,他心中充满了愤懑与不甘,觉得自己居长,该轮到自己了,反而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做了皇帝,便散布“玺书封小,京师疑有变”的流言,并派使者往京师刺探情报,扬言道:“上弃群臣,无语言,盖主又不得见,甚可怪也。”当昭帝对他封赐时,燕王怒不可遏,口出狂言说“吾当为帝,何赐也”?于是勾结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以“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传行各郡,招兵买马,秘密起事。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干人等筹谋未及行事,便东窗事发,昭帝体恤刘旦乃唯一存世之长兄,隐忍宽容,特赦刘旦,不予追究。

刘旦逃过一劫,却不思悔改,以为昭帝软弱可欺,便加紧造反步伐。当时,霍光受武帝遗诏,辅佐昭帝,他忠心耿耿,且为人正直,却得罪了盖长公主(刘旦的同母姐)和上官桀,盖长公主和上官桀勾连桑弘羊,欲除之而后快,而霍光却浑然不觉。一日朝会,上官桀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状告霍光谋反。说他检阅京都兵备,还擅自调动所属兵力。上官桀与桑弘羊原本想趁霍光休假,中伤霍光,先发制人,不想,告状信到达昭帝御前,昭帝不予理睬,史称“留中不发”。次日,霍光入朝,惶恐不安,躲在“周公负成王图”的画室中,昭帝派人传召霍光,光免冠顿首,不敢自辩。昭帝温和地让霍光戴上帽子并安慰“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昭帝当时仅14岁,却聪明睿智,一言戳穿上官桀等人阴谋,惊得上官桀等人不敢再有只言片语。

燕王故事游戏


上官桀等人不甘事败,又阴谋由盖长公主宴请霍光,想在酒宴上诛杀霍光,废昭帝迎立燕王。史载:“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不想被长公主门下舍人父燕仓告发,昭帝英明果断,诛杀了上官桀、桑弘羊,粉碎了他们的未曾实施的叛乱,稳定了朝纲。此时,刘旦已经惶惶不可终日,召相平曰:“事败,遂发兵乎?”平曰:“左将军已死,百姓皆知之,不可发也。” 《汉书?武五子传》记:不久刘旦便接到昭帝的斥书——“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刘旦自知身败名裂,就在万载宫置酒“会宾客群臣妃妾坐饮”,留下了无可奈何的绝唱,即本文开头所引用的悲歌。刘旦唱罢,他最宠爱的妃子华容夫人起舞婆娑,歌喉曼妙婉转:“发纷纷兮置渠,骨籍籍兮亡居,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两渠间兮君子将安居。”这首歌唱出了一幅悲凉凄清的画面,令在座宾客无不潸然泪下。刘旦谋逆不成,只好自杀以谢天下,昭帝仁慈赐谥号“刺”,宽恕刘旦之子刘建废为庶人,把燕国改为广阳郡,到汉宣帝时推行仁政,恩遇刘旦剩下的两个儿子刘庆为新昌侯,刘贤为安定侯,使刘旦一脉不曾灭绝。

2000年,北京石景山旁的老山发现一座西汉诸侯王陵,专家推测为燕王刘旦的陵寝。汉代的诸侯王一到封国之后,就会着手为自己建造陵寝,刘旦在位38年,有着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为自己打造死后的居所,不然,华容夫人不可能在生前就那么确切地唱出刘旦死后陵墓的位置——“裴回两渠间兮君子将安居” 。“裴回”即徘徊,“两渠”指的是燕剌王刘旦墓戾陵的方位。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第十四卷《鲍丘水注》说:“鲍丘水入潞,通得鲍丘之称矣。高梁水(即高梁河)注之,首受漯水(今永定河)于戾陵堰,水北有梁山(今石景山),山有燕剌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堰。”华容夫人歌中的两渠,一是指陵南的今永定河,一是指陵北边的今高梁河。老山与古梁山(今石景山)连成一气。老山汉墓南望永定河,北望高梁河,刘旦的陵寝正徘徊安顿在这两渠之间。

燕王刘旦和华容夫人都擅长诗文,为后代留下一笔文化遗产,只是感叹华容夫人美艳绝伦,才华满腹,却落了个殉葬刘旦的下场,《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后夫人随旦自杀者二十余人。”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