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女学第一人王眉寿
福州城内孝义巷得源于宋代朱家敏功、敏元两兄弟孝义传家之美名,而孝义巷南段的半条古巷至今保存完好,有清朝工部尚书王庆云的“尚书第”,有王氏家庙和状元府毗连,古朴拙厚。
王眉寿,字淑怡,王庆云孙女,在严格的家教下,王眉寿度过了充满浪漫憧憬的少女时代,20岁就与后来名满天下的陈宝琛结为夫妇,良缘佳偶的恩爱绸缪在幸福的时光中不知不觉地流逝。而偶然的风云际会,造就了王眉寿走上了历史的大舞台,演绎了一段厚德载物的兴办女学之风范。
陈宝琛自13岁中秀才,一路亨通顺畅,不料中法战争中因“荐人失察”而获罪光绪,被连降五级严加处分返乡丁忧守制,虽说辞官赋闲,但陈宝琛壮心不已,为开拓福建现代教育事业奔走呼吁,给“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的古老文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陈宝琛学务繁忙之际,贤惠善良的王眉寿相夫教子,任劳任怨。而陈宝琛也非常开明大度地支持王眉寿兴办新式女学教育。1905年,王眉寿在福州创办“乌石山女塾”,招收少女入学,记载在《福建通史》第五卷。王眉寿虽出身贵胄,却有着平易近人的亲民情结,热心扶持平民子弟入学。
林淑柏是一位出身贫雇农的女儿,不幸三岁丧父,伶仃无依,生计艰难,只好随母亲回到舅舅陈萱春家营生过活,刚好与陈宝琛家是对门邻居。那时,淑柏聪慧可爱,伶俐乖巧,邻里间时常进出,甚是讨王眉寿欢喜。王眉寿不忍小淑柏依循传统的人生轨迹,在脂粉阵中沦为平庸,便亲自上门动员萱春送小淑柏入学。当时萱春家人口多,小店员的收入也只够养家糊口,再挤出一份花销,供给小女孩上学,在当时的社会还是少见的,萱春多少有些犹豫,但王眉寿不厌其烦的劝说和真诚,也让萱春委实不忍拒绝,就答应送小淑柏入学。这对淑柏来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怎能不欢喜雀跃?长长的裹脚布一层层揭开,把腐朽与陈旧统统抛开。小淑柏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发奋苦读,她的成绩总是出类拔萃,名列前茅,王夫人更是怜爱有加,为小淑柏颁发银质奖章,激励小淑柏。
光阴易逝,转眼间,淑柏小学毕业,面临失学的困境,王眉寿看到淑柏心事重重,也不忍心一个好苗子就此被扼杀在摇篮中,更何况,自己倾注了那么多年的心血,看着淑柏一步步成长,如花季的美好岁月,难道就此锁进闺阁,不见天日?这时,福建省第一个女子师范学校已经成立,王眉寿又一次来到萱春家,苦口婆心,动员她让女儿入学。可是,萱春始终三缄其口。萱春的自家男子都没有上过中学,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女孩上学的代价不但高,还要忍受着流言蜚语的压力。王眉寿了解萱春的难处,毅然决定为淑柏提供公费待遇,萱春才下定决心继续送淑柏读书,王眉寿就这样不离不弃地造就了福建省第一代女教师。而淑柏不负师恩,感恩回报,终生服务于自己的母校,教书育人。
为了争取男女平等,更为了女性能够自强自立,王眉寿又在城内光禄坊玉尺山房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文儒坊新设蚕桑女学堂,自任监督,招收女学生,编设保姆和小学教师两个班,培养了一批掌握熟练技术的女技术人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1907年,王眉寿创办了另一所新式女子学堂———福建女子职业学堂,招收刺绣、造花、编物和图画进行研究和实践。学堂就设在王眉寿的外家王仁堪状元第宅的后花厅和家庙内。曾明,字懿文,是清末“五子登科”家族显赫的曾家曾宗彦的长孙女,在王眉寿兴办女学蔚然成风的年代里,曾明备受感召,在母亲螺洲陈氏的支持下,考进王夫人所在的女子职业学校刺绣班学习刺绣,她学艺认真,既勤奋又善于总结,心灵手巧,很受老师们的喜爱,成了职业女子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班一共30人,她们办展览,获得好评,曾明更是引起世人瞩目,留校为助教,她的刺绣作品《马》在1915年漂洋过海在世博会展出,获得金牌,《马》的绣法是曾明女士独创的,叫“仿真彩绒绣法”。她用比头发丝还细的数种彩色丝线,一针多线往返穿梭于画面上,让刺绣上的骏马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绒光闪烁的绣品,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都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曾明也因此获得“全闽第一绣手”的荣誉,现在这幅作品收藏在北京故宫,成为国家级的文物。
1909年宣统元年,女子职业学堂和传习所合并为女子师范学堂,校址就在城内花巷,培养新式的女教师,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就是从这所师范学堂走出,走进千家万户孩子的心灵。
陈宝琛夫妻创办新式教育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惠泽乡梓,造福百姓。陈宝琛先后在故乡螺洲兴义学,为祠堂倡置“学堂田”,王眉寿创办“绥和女子家政学校”,教习文化包括音乐、舞蹈,并学纺织。光绪戊戌年(1898年),还把陈家旧书院改建为“螺洲两等小学”,不久又把绥和女子家政学校并入小学,捐资扩建校舍,王眉寿亲任监督,开新式教育之先河。在王眉寿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下,螺洲两等小学培育出不少杰出人才,在王眉寿的感召下,螺洲人还把林姓文昌宫改建成“板报社”,并于1906年把观澜书院改为观澜小学。帝师之乡因为有了王眉寿纤弱却忙碌的身影,增添了一份旖旎的风情。
来到风光秀丽的螺洲店前村这座始建于嘉靖年间的陈家祠堂前,这里已经修缮一新,闪烁着耀目的光彩,门楼悬挂着左宗棠手书的“螺江陈氏宗祠”。在不胜枚举的牌匾中,有一块“闽峤女宗”分外醒目,这是供奉在陈氏祠堂里清廷颁赐的褒奖匾额,是王眉寿为福建女学教育的成就而奖掖的。王眉寿被誉为“女师之范”,福建第一女教育家。在王眉寿诞辰之日,有人作庆寿联曰:“夫门生天子,弟天子门生。”无限的荣耀和风光,一时传为佳话。到了民国十年,一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王眉寿王夫人在福州病逝,享年73岁。
厚重的福州文明,因有了一些优秀女性的风采,增色不少,让我们永远记住王眉寿这位开辟女学教育的闺中女杰。她是历史文明中的一株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