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绝唱
嵇康,空谷绝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绝唱”一词一出,闻者心中多的不仅仅是一份赞叹,更有一份叹息。关于绝唱,千古以来,文人临死之表现,令人扼腕,堪称生命的绝唱。
李斯
秦朝宰相李斯,一生功过后人众说纷纭。他对秦国的强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秦始皇一生的功绩,至少有一半应归功于李斯的辅佐。同样,秦始皇的万世骂名,也有一半是这位相爷出了坏主意。想想李斯这个非常之人,往往有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譬如死前还闲扯两句,也正是他不同凡响的地方。
马上就要行刑,刽子手已经将那把磨得雪亮的大刀擎在手中,只等监刑官一声令下,就要将他拦腰截断。他却有功夫,与马上也将人头落地的儿子,侃侃然谈起陈年往事:“小二子,你还记得,那时候,我领着你们哥儿几个,牵着一串黄犬,出上蔡东门去猎兔的情景么?看来,这样的闲情逸致,大概是不可再得了。”于是,“牵犬东门,乃可得乎?”成为典故之言。
魏晋名士嵇康性情高洁,蔑视当时冠冕堂皇的教条礼法,深恶痛绝尔虞我诈、乌烟瘴气的官场,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默默无闻、自由自在的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由于嵇康“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司马昭下令判嵇康死刑。刑场上,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面对如此壮观的求情场面,当权者对这个藐视“王道”的人,依然是杀之而后快。刑场上的嵇康,面无惧色,坦然地要来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每个人的心里。弹毕,嵇康从容引颈就戮,时年仅三十九岁。《广陵散》千古一曲,连同嵇康之风流,成为历代万千文人心中不朽的图腾。
一代大儒方孝孺是建文帝的侍讲学士。朱棣举兵时,手下就有谋士建议他以笼络方孝孺来收买文人志士,安定社会人心。朱棣在攻下南京,建文帝引火自焚的第二天,登上宝座并召见方孝孺,没想到方孝孺却穿一身孝服,走上大殿痛哭哀悼死去的建文帝。这时的朱棣,显得十分有忍耐,还是和颜悦色地请他起草一篇诏文。
方孝孺
方孝孺执笔写了,写的却是大大的“篡”字,并说:“万世之后,脱不得此字。”朱棣听了也没发火,好言相劝:“此吾家事。我请你来,是想让你替我草拟一个诏文,告示天下。”“我不会!”“你真的不会?”“真不会!”方孝孺更是骂不绝口。朱棣再也坐不住了。“你不怕杀头株连九族?”方孝孺厉色道:“灭十族也不怕!”残暴的朱棣最后为了凑足“十族”硬是将方孝儒的朋友列为一族,家人、亲戚、朋友,受极刑者达873人。
留下临终绝唱的还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捉拿康、梁等人。许多变法人士纷纷逃往海外以求自保。谭嗣同一心求死,他说,要用自己的尸体警戒后来者,变法之路不通,请还走革命道路。临刑菜市口,他题诗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正如后来者言:“顶天立地、侠肝义胆者,谭嗣同也。千百年,有几人能望其项背?”
鲁迅所谓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正是谭嗣同最好的写照。西方文学大师卡夫卡有言:“没有殉道者,任何运动都会蜕变成廉价投机的利益集团。”谭嗣同之死,大义凛然,百年以来,恰如游荡在中华大地上久久不去的灵魂之歌。
谭嗣同